中國女詩人舒婷,出生於福建省龍海市石馬鎮。1969下鄉插隊,1972回城當工人,1979開始發表詩歌,1980到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鳴鳶尾》、《始祖鳥》、散文集《心煙》。?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時代的北島、顧城、梁等人以不同於前人的詩歌風格在中國詩壇掀起了壹股“朦朧詩”的浪潮。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壹。
寫作背景:
舒婷是在中國十年浩劫的動蕩中長大的。初中畢業後,她在農村插隊,然後當了工人。在國亂民困的混亂年代,舒婷內心的迷茫和痛苦可想而知。當“四人幫”被粉碎時,她是多麽高興啊!
1978 12、中國迎來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壹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1979年4月,詩人面對祖國脫離苦難,渴望飛翔的形勢,用自己獨特的抒情方式寫下了這首詩。
擴展數據
贊美祖國是壹個永恒的主題,歷代詩人都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舒婷的抒情詩《祖國,我親愛的祖國》是中國人對祖國傾吐情感的歌曲。
從十年浩劫中活過來的詩人舒婷,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自然對個人的不幸產生了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對祖國的不幸感到擔憂,同時對個人和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從生活現象中提煉出平凡而有特色的東西,如破舊的老水車、發黑的礦燈、枯萎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古荷的胚芽、新繪的白色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用隱喻賦予它們詩意。
通過“我是……”的句式,將這些互不相關的零散意象組合在壹起。四個意象群,通過它們的遞進組合,既表達了祖國從苦難到重生的發展過程,又以壹種從迷茫到深思到沸騰的特殊情感過程表達了對年輕壹代的同情。
詩歌先抑後揚,就像壹首多聲部的交響樂,呈現出由舒緩到急迫,由低到高的語言節奏。小說意象所表達的凝重情感是欣賞全詩的要點。
每壹段結尾,反復吟誦的“祖國”將感情壹層壹層向前推進,最後達到高潮,在節奏中表達詩人對祖國的深情;詩人委婉深沈、柔美雋永的抒情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百度百科-祖國,我親愛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