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支林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
風景觀察者在樓上看著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戶,
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作家作品簡介
卞(1910-2000),江蘇海門人,筆名紀靈、林子、老邊。
詩集:《三秋草》、《魚集》、《漢源集》、《慰問信》、《十年詩草》、《雕蟲年譜》等。
他的詩被評論界譽為“古歐”、“新月”、“現代”,風格獨特,自成壹家。
《斷章》選自《魚集》,寫於1935 65438+十月。
“這四行是無意中得來的,本來打算是壹首完整的詩。然後我就覺得寫不完了,也不用多說。我可以獨立成為壹篇文章,因此得名《斷章》。”
作品欣賞
1,詩歌結構
妳(主體)→看→風景(客體)
看風景的人(主體)→看→妳(客體)
明月(主體)→裝飾→妳的窗戶(客體)
妳(主體)→裝飾→別人的夢(客體)
第壹節,詩人用了壹個“看”字,把兩個原本毫無關聯的意象組合在壹起。第壹句中“妳”是主語,第二句中“妳”成了賓語。
第二節用了“飾”字,同樣的“妳”由客體變為主體。
全詩兩段,妳是中心,妳的周圍有“風景”、“橋”、“風景人”、“明月”、“夢”。連接所有意象的是“看”和“裝飾”兩個字。
聞壹多提出詩歌有“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這三種美在這首詩中也有很好的體現。
(1)音樂美:
詩來回回的效果
(2)繪畫之美:
七絕《斷章》是壹幅四象圖。前兩張圖“妳站在橋上看風景”和“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關聯,但是看風景的時候“橋上”和“樓上”兩個地方是連在壹起的。最後兩張圖“明月裝飾了妳的窗戶”和“妳裝飾了別人的夢”,窗戶和夢沒有關系,但和“裝飾”有關。壹幅很普通的生活畫面,幾件毫不相幹的事,經過詩人的精心構思和組合,變得耐人尋味。
詩歌創造了兩種意境,就像壹幅水墨畫,水墨生動,富有詩意。
(3)建築美:
幹凈利落地戰鬥
2.詩歌主題的不確定性
愛情說:
“這無疑是壹首優秀的情詩。詩人通過旁觀者冰冷的目光,寫出了“人”對“愛”的無奈,“愛”對人的調侃。在客觀的描寫中,微妙的味道透露出淡淡的憂傷,也詮釋了詩中妳我他的關系。
石秀“也來解讀卞的”
據:1933,張充和和蘇洲相愛,卻沒有在壹起。這首詩寫於1935。
他在《雕蟲編年史》中寫道:“但是後來,在1933的初秋,壹個例外來了。在壹般孩子的交往中出現了不同尋常的第壹次相識,很明顯他們有共同的認識。因為我的矜持,因為對方的灑脫,似乎稍縱即逝。我覺得是值得珍惜,只能消失的朝露。時隔三年多,我們註定要再次相見,我們發現這是壹顆無意或有意共同培育的種子,突然發芽,甚至出芽。開始做好夢,開始私下感受這方面的喜怒哀樂。黑暗中,我在夢裏有壹種無望的預感,有壹種仍然不會有結果的預感。”
飾憂說:
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在“裝飾”二字上做文章,“詩中表現出的是冷漠,而暗地裏埋藏著無盡的悲傷”。這首詩主要暗示生活只是相互的裝飾,包含無奈的悲傷。
哲學說:
卞自己說:“這是壹首抒情詩,是用超懷的感情寫出來的壹瞬間的意境。那時候我愛認為世界上的人和事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人可以看到風景,也可能有意無意的去點綴;人們可以看到明月裝飾著自己的窗戶,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別人夢中的裝飾。"
同樣,余光中的《詩與哲學》闡明了世界上有主體和客體,但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妳站在橋上看風景”,“妳”是主人,“風景”是客人。但是別人看到樓上的風景,連妳也當成了風景,那就輪到別人當“主人”,妳當“客人”了。“明月裝飾妳窗”,明月為主,妳為客,“妳裝飾別人夢”,所以主客體換位。因此,壹個人可以是主人,也可以是客人。
我們之前分析過,全詩兩段中,妳是中心,妳的周圍有“風景”、“橋”、“看風景的人”、“明月”、“夢”。但是通過“看”和“裝飾”這兩個詞,詩中所有的意象都聯系起來了。馬克思說,世界上的壹切都是相互聯系的,都是可以反映出來的。
當然,關於這首詩的主題,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如“飾悲論”和“瞬感論”,所以具體的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