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的《人生幻想曲》充滿了新奇的想象。所有這些想象都有壹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是個體生命融入自然的結果。因此,“我”可以“把我的憧憬和夢想裝進壹個狹長的殼裏”,讓太陽成為我的追蹤者,“拋下新月——黃金的錨”,“把金色的稻草編成搖籃/把我的靈感和心放進去”...這壹系列天才的想象,讓我們覺得自己並不是站在世界的另壹邊。而是將生命融入其中。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情感世界,溫柔深情。當我們身處壹個異化的世界,作為整個社會機器的壹部分,不得不像冰冷的機器壹樣生活在理性的框架之內,詩歌可能是我們溫暖的唯壹窗口。
顧城的《生命幻想曲》還是壹個15歲詩人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顧城是壹個忠於理想的詩人。所以他的詩裏總是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人生幻想曲》的前三段是詩人對壹種理想自由的人生境界的肯定和期待。“沒有目的/碧空蕩漾/任陽光瀑布/黑化我的皮膚”就是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壹種莊子式的無憂無慮的人生觀。第三部分是詩人對時間的思考。在時間面前,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被“強光之繩”拉著,“走完十二小時的路程”。我們的生活是被動的,“被風推/東推西推”。“太陽消失在暮色中”這句話真的很好。命運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感覺全部集中在這壹聲嘆息中。詩歌的好處在於它是未知的,但卻是真實感受到的。詩歌是如何達到這種神奇效果的?這是壹個圖像。為什麽形象有這樣的魅力?我覺得是人的心智和形象的結合。
第四節“夜幕降臨/我正駛進銀河的港灣”。我看到了什麽?“千萬顆星星在看著我”、“海洋裏全是冰山/轟然/“隆隆”——電閃雷鳴。當我離開新月——黃金主播的時候,我再壹次追問命運:“我要去哪裏?/宇宙如此無邊無際。”是的,大自然是如此遼闊,人卻是如此渺小。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探尋大自然的無限秘密?
詩人的回答是這樣的:“我把希望融在花裏/夜如谷/日如峰/睡去,閉上眼/世界與我無關。”人生有限,在命運中難免有低谷和高峰,跌宕起伏是常事。而“我將希望溶於花香”,生命終將逝去又如何?我嘗到了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夠了。所以,即使“時間之馬/精疲力盡”“黃尾和平鳥/在我車上築巢”,生命也將走到盡頭,“我依然會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偏僻的角落”。
太陽炙烤著大地/就像烤壹條面包。多麽天才的想象力!“我行走/赤腳/我印下我的腳印/像郵票壹樣遍布地球/世界,它融入了我的生活。是的,人生就是壹個行走的過程。無論我走到哪裏,我的足跡都融入了我的生活。也許生命的意義就是在這行走中去體驗和見證。
詩人的誌向是“我要唱/壹首人類的歌/在千年後的宇宙中唱”。或許,他已經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