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求光和熱,飛蛾撲到燈下,最後死在燈下或泡在油裏,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壹刻,它得到了光和熱。
我懷念古代的誇父。他追逐太陽的影子,渴死在山谷裏。
為了追求光和熱,人們寧願放棄生命。生活是可愛的。但冰冷孤獨的生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亡。
沒有光和熱,這個世界豈不是又黑又冷的世界?
如果我有壹雙翅膀,我將是地球上的壹只飛蛾。我要飛向熾熱的太陽球,讓我在眼前壹亮,體內壹熱的時候失去知覺,化成壹股煙,壹撮灰。
擴展數據
《日》是巴金1941寫的散文詩,選自散文集《龍虎狗》。這首詩通過壹只撲火的飛蛾和誇父追逐太陽兩個例子,歌頌了追求光和熱的英勇獻身精神。激烈象征著光明的崇高信仰,表達了作者寧願轟轟烈烈地死去,也不願在寒冷和孤獨中茍且偷生。
整篇文章樸實無華,充滿了詩意和哲理,給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啟迪。這首詩後來被選入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
創作背景
孫寫於1941。當時,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抗日戰爭正進入壹個相對困難的階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沈浸在屠殺中。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從來不想做亡國奴。他拿起武器奔赴戰場,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包括巴金在內的全國人民都盼望著勝利。
在這樣壹個特定的時代,作者懷著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寫下了這篇文章。
著名評論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秀吉編了壹本《中國新詩名家鑒賞辭典》:太陽在中國新詩中頗得詩人青睞。五四時期,郭沫若在贊美太陽時說:“太陽!請把我的壹生當作鮮紅的血流!喲!請把我所有的詩當作壹些金色的漂浮物?”
抗戰初期,艾青在《向著太陽》中描寫了自己向太陽飛奔的情景。“我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慷慨和有愛心/我甚至想在這個光明的場合死去……”。巴金的“日”與這些詩所表達的感情密切相關。
王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王談現代散文》:“太陽”代表光和熱,這是舉世公認的。基於此,巴金聯系世間萬物,著眼於生命的本質需要,日復壹日地贊美飛蛾和誇父的生命壯舉,認識到“生命是可愛的。
但冷寂的人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亡,表達了“願做人間飛蛾”、“飛向熾熱的太陽球”的人生追求,哪怕“化作壹縷青煙壹撮灰”。這是作者壹貫追求光和熱,寧死不屈滿瓦的精神人格的詩意表達。也是這首只有200字的散文詩有新意、有嚼勁的根本。
百度百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