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那種“甚至徹底改行”的審計師。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普華永道北京分公司工作。在普華的這段經歷讓我受益終生。正如@Tracy Liu回答的,事務所裏“有趣的人”不多,但有趣的事多!
在普華的三年時間裏,我服務過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石油、國藥控股、陽光地產、特斯拉等大項目,以及其他壹堆小客戶,參與的項目涉及電信、能源、醫藥、房地產、汽車等行業。三年期間在國內做了註冊會計師,同時考了香港的註冊會計師(QP4已過,FE居中)。
2015 11我正式辭職。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我正在做壹個個人的小項目。我找了個技術團隊,其他環節都是我壹個人做的。既然都是“做壹個App”,基本屬於“甚至徹底跳槽”的範疇。
但是,我有轉行的前科。
我在Xi交通大學主修生物工程。畢業後,他成了壹名翻譯。起初,他從壹家翻譯公司接受了壹份低薪工作,後來他只為彭博商業周刊和中國兩所著名商學院服務。
雖然翻譯工作回報可觀(不知道比審計師工資高在哪裏),但後來還是毅然轉投了金融方向。首先,翻譯工作失去了挑戰性;另壹方面,我覺得工作性質決定了轉行是必要的。這份工作無法規模化,收入永遠止步於那個階段。
當然,以後做審計的時候,在淡季或者節假日,我還是會接客戶分配的工作。所以大四大三沒有主動去旅遊,基本全身心投入到翻譯和學習中。
離開普華快三個月了,壹直堅定自己的選擇。我坦然接受命運,每天都在為這個自己想做的小項目而奔跑,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邊界,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當我說我坦然接受命運的時候,其實我也知道,在臨近30歲的“老年”和女兒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已經在金融和審計行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我卻轉身跳入了未知的水域。這在別人眼裏絕對是壹場鬧劇,但在我和妻子眼裏卻是不可避免的。
作為專業服務事務所的壹員,作為每天評估和應對風險的審計師,職業培訓使這類人本能地收集更多的信息,進行更多的調查和分析,並傾向於理性地評估機會成本和風險。但是,我的性格並不能因為職業經歷而改變。我相信“捋袖子直接幹”是愛讀書愛思考的人最缺乏的品質之壹,所以我想突破自己。我壹直認為,我應該按照甘地提出的這個信條行事:
簡單來說就是“信仰是思想,思想是語言,語言是行動,行動是習慣,習慣是價值觀,價值觀是命運”。
我相信這個簡單的概念,並努力付諸實踐。特別是我女兒出生於15年8月。我無法想象當她以後面對同樣的理想和現實的選擇時,我無法告訴她我選擇放棄是因為害怕改變帶來的風險,而不是為了實現自己對正確想法的信念,也無法無恥地對她說“因為妳爸爸做不到,所以妳必須去做。”
在P&三個月的時間裏,我經歷了太多的事情,真的很想回過頭來想想,普華的經歷就像是上輩子的事情,那些現金流量表,BS和P & ampl,大合並,小合並,調整和抵銷,所得稅,轉讓定價,中國標準,國際標準和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GAAP差異,手稿和光環,都像被蒙上了壹個面具。
我知道它們都在那裏,印在腦海裏,但總有壹種模糊的感覺。感情上,感覺好模糊。
就像親人去世後,所有過去的點點滴滴,聲音,笑容都歷歷在目,但我總覺得它們在漸漸離我們遠去。
回顧普華的審計經歷,我覺得除了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快速積累,更大的影響是對我的學習能力,我的工作習慣和思維。
正是因為審計工作強度大,耗時長,所以我不得不努力實現工作之外的個人規劃,培養跑步和讀書的興趣。這迫使我深入透徹地研究GTD、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進而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三年的審計生活,除了和別人壹樣加班熬夜,我的耐克跑步已經累積了2500公裏的跑步裏程。我的時間統計App atimelogger已經在手機上運行了三年。每次考CPA,我都把每次考試需要積累的西紅柿數量設定下來,分解到第二天。我的番茄鐘焦點時間App已經積累了上千個番茄。
我每天早上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用拍紙簿整理當天的待辦事項,我專註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完成“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至於“重要而緊急”的事情,自然是工作重點,不需要特別整理。晚上睡覺前,我會花5分鐘在日記裏記下壹天的主要日程清單。
我用Evernote做所有的知識管理工作。三年來,我在我的Evernote裏整理了2700篇筆記,除了金融領域的知識庫,其他的主要是關於自我管理和高效學習的資料和思考。當然還有我從2009年開始的年度計劃,年度總結,讀書筆記,業余時間翻譯的詩歌。我已經建立了壹套完整的知識管理方法。最近我通過網絡給壹個有100人的組織做講座,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可以說,我是被這四項高強度的工作逼著進行GTD、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的。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有寫在新年決心中等待實現的事情。這些更傾向於“詩和遠方”的東西,需要我們用規則來約束自己,實現更大的自由。如果單純依靠“自由的靈魂”,很多時候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結果。
我在和別人分享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的內容時,總會引用歌德的壹句話來強調為什麽要“管理”自己:
正是因為快速強化學習(包括審計和前期翻譯)的經歷,造就了我學習這件事的激情。我不是壹個為了學習而學習的人,我堅決厭惡壹切死板的、形式主義的教育。我只愛學習和知識本身,不愛努力學習。
很多人不認為現在的學習有問題,也有很多人認為手機、微信等技術的發展已經沒有威脅到人的學習和成長,但我的觀點恰恰相反。我屬於少數沈迷於這個問題的人。
我看過數據。2014年末,微信日均使用時長約40分鐘,使用頻率達到20次以上。我的觀察基本相同。現在時間碎片化,信息總是超載,但是科技的發展並沒有給學習這件事情帶來相應的幫助。
現狀是人類的認知跟不上機器認知的發展,在當前背景下培養人類的性格和習慣越來越難。養成專註和堅持的習慣比以前難多了!技術不會幫助人們找到生活的意義。
所以我認為,新技術在幫助人們“做更好的自己”方面,並沒有取得特別顯著的效果。很少有產品專註於提高用戶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幫助人們更快更好地學習。反而有點悲劇,耗盡了人類那點點意誌力和專註力。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每個人都面臨著學習的問題。於是我總結了自己的實踐和思考,回答了知乎上關於學習和自我管理的問題。
在我看來,學習這件困難而有意義的事情,可以用簡單而有趣的方式來完成。通過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想成為更好的人。我覺得創造產品,解決碎片化時代終身學習者面臨的問題,才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無法回避自己對“碎片化時代,終身學習者如何高效學習”這壹難題的熱愛,但秉承“信念是思想,思想是語言,語言是行動,行動是習慣,習慣是價值觀,價值觀是命運”的原則,我無奈離開金融領域,註冊了壹家小熊公司來做這件事。
在我看來,這是壹種命中註定。小熊公司應該為學習者做出最好的工具,就像蘋果為創作者做的那樣。
審計本身就很奇妙。有很多新的人和事,研究各種公司,和各種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挖掘企業報表的每壹個重要問題。在我發現自己不可回避的使命之前,我非常熱愛我的審計工作,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審計工作中。
不過轉行之後,“外面的世界”真的更精彩。出來的時候,除了自己1年的產品理念和固執的信念,真的什麽都沒有。我沒有技術夥伴,沒有設計師,連BP都沒做過。
但是我必須壹個壹個地解決這些問題。為了尋找技術合夥人,我梳理了所有可能的渠道,從朋友推薦,北京高校BBS,行業論壇,創業群和論壇,知乎上的IT人,創始人等垂直網站,我壹壹梳理,用excel表格跟蹤梳理進度,認識了20多個潛在合夥人,最終找到了壹個很契合的合夥人。我認識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有過接觸,交了很多新朋友。
在創業的過程中,妳要自己解決每月的問題。這就涉及到找各種各樣的人,所以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
我見過很多朋友的Mac軟件和正版內容比電腦還貴(雖然我在購買研究用途的app上的花費比iphone還多),也見過很多朋友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細節要求極其嚴格。比如OmniFocus裏的O和F壹定要大寫,不然馬上會對妳撓頭。以前在事務所發布審計報告,並不是每個人都達到這個水平。我看到很多朋友在壹年四季的旺季都保持著四大的工作強度。
在我遇到和認識的朋友中,@亞幹和@孫武對創業的熱情和態度讓我深受鼓舞和敬佩。他們的工作效率讓我前四名很慚愧。
例如,亞幹和我在午餐期間花了1小時討論我的創業項目,在此期間,我們談到了我的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實踐。他說,我覺得有個人妳應該見見。半小時後,我見到了太陽。我們三個人聊了壹會兒,短暫的相遇後都認識了,很投機。當時有人建議我們三個人在網上設置壹個收費學習的實驗。課程是我們三個人合作的,重點是GTD、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和團隊合作,以實際練習和具體場景為核心。20分鐘後,課程的形式、內容、大綱全部敲定,以OmniOutliner的形式分享到我們的聊天群。我們已經收到日歷中下次聚會的時間、地點和主題。1小時後,聊天結束,大家各忙各的。剛過1小時,收到孫武的課程主旨,他的部分已經完成(專業性和審美都很震撼)。晚上三個人的微信朋友圈發了這個班級通知的狀態,喜歡的人被拉進了班級通知群,300多個潛在客戶聚集在壹起。後來成功轉化近100付費用戶。
這件事給我的震撼太大了。這種事情,這種效率在PSF,甚至任何成熟的公司,比如會計師事務所,都是可能的。現在,我遇到的每壹個人都在為自己做壹些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妳要迅速變得擅長。企業家必須能夠養活自己,而不是等著組織給他們發工資。
簡單來說,我們現在遇到的事和人,真的是『很神奇。
下周我要去見壹些投資者。不管結果如何,我知道我壹定會堅持下去。我正在做的項目,難度必然更大,不是壹句口號,我自己的資金也有限,但我會堅持下去。花半天時間寫這篇文章,也算是公開承諾,不放棄。
文章很長,我知道我又啰嗦了。我在知乎寫作的原則是只寫學習和自我管理,引入理論和思考,強調行動和改變。結果經常犯寫的太長的錯誤,想在壹篇文章裏說很多東西。以後我會改的,寫的更有趣。對不起不愛看長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