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的自我服務勞動的能力。是壹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穿脫衣服、鞋襪、整理衣服、獨立吃飯、洗臉等等。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普遍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自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可以促進孩子的獨立和自信,為他們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的物質條件可以說是前所未有,隨之而來的是無處不在的“溺愛”和“嬌慣”,“包辦代替”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孩子嘴裏塞滿了食物,衣服都繃著。

壹,分析兒童自理能力弱的原因

1,過度關心,很多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習慣於包辦代替,親自動手。孩子是家裏的“小太陽”、“小皇帝”、“寵兒”。家裏很多他身邊的大人逗他們開心,以為只要孩子吃好,身體健康就好。所以很多孩子要餵飯,有的爺爺奶奶要跟著他們好好吃壹頓,或者讓孩子邊餵飯邊看電視;幫他們排尿,穿衣服,大人認為是義務。但不知道孩子對獨立的渴望會逐漸消失,產生依賴心理,導致發展緩慢。

2.我覺得孩子小,能力差,以後讀書也不遲。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的要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答案往往是:“不行,妳太小了,做不了。”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壹定年齡,自然就學會自己穿衣吃飯了。現在孩子還小,沒必要急著讓他們自己做,而且越小越難教,越大學得越快。所以,這樣長大的孩子,在家裏什麽事都得自己做,幾乎都是大人安排的,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他們在各方面的發展都落後於其他孩子。

3,怕麻煩,對孩子太慢,或者吃臟。

因為孩子小肌肉發育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經常在桌子上和地上。父母嫌臟,覺得還不如趕緊餵。有的孩子想自己洗手,結果手不幹凈,衣服和地板都濕了。父母後悔沒有給他洗。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又要重新穿,耽誤了工作時間...所以很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這樣既省時又省事。事實上,父母拒絕讓孩子自己做,自己壹個人做,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礙了孩子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壹)遊戲中生活能力的培養。

愛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最開心的就是遊戲,遊戲是孩子快樂的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陳赫先生說:“孩子生來好動,把遊戲當作生命。”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說話和玩耍。抓住這個特點,我們會讓孩子在遊戲和動手操作中發展自己的能力,註重對孩子個體的引導和培養。比如在手術區,我們放了壹些塑料瓶讓孩子擰蓋子,還放了可樂瓶、黃豆、蠶、勺子等做成的瓶子玩偶。,讓孩子玩遊戲餵寶寶,在娃娃屋放壹些娃娃,讓孩子洗臉、洗手、穿衣、穿鞋。在遊戲操作中,他們可以獲得生活經驗,鍛煉生活能力。還可以在壹面墻上用布裝飾壹幅精美的圖畫,釘上壹些紐扣、雌雄扣等。在背景圖片中的樹上,讓孩子隨意設計制作圖片內容,比如把水果固定在樹上,在樹幹上貼壹只啄木鳥,在汽車上安裝兩個輪子等。,讓孩子在扣、撕、貼的操作中發展手眼協調能力,鍛煉小肌肉,使自理能力得到鞏固和加強。遊戲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更容易激勵孩子克服困難,努力達到壹定的目標,從而鍛煉孩子的意誌。

1.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自己吃飯,我們在生活區設置了“餵小動物”的遊戲。剪各種可愛的動物頭像(如小貓、小狗等。)用硬紙板貼在鞋盒上,並挖空口方便孩子餵食。同時,準備黃豆、綠豆、蠶豆等大大小小的“食物”,長柄勺子等餵食工具,供孩子練習。每到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都搶著玩,平時連飯都不愛吃的小惠也搶著玩。有壹天,小惠又在餵小貓,只聽她喃喃自語:“快來,寶貝!”!媽媽餵妳。”他壹邊說著,壹邊舀起壹勺綠豆,小心翼翼地送到“貓寶寶”的嘴裏。他看著“貓寶寶”順利吃完,滿意地餵了第二口,還不停地誇:“嗯,寶寶真乖。多吃飯才能讓寶寶長大!“瞧,多孝順的母親啊!我壹直冷眼旁觀,沒有打斷她做“媽媽”的熱情。在評論活動的時候,我表揚了她,也讓其他小朋友向她學習。然後,對她提出要求,希望她像她的“貓寶寶”壹樣乖,多吃飯,長得又高又大。她開心地點點頭,所有的孩子都露出羨慕的表情。連續幾天,小惠吃得很仔細,吃完還不忘拿給我看。雖然她吃的很慢,但是她自己吃的,我及時表揚了她的進步。以後每當小惠的飲食問題反復出現,我都會提醒她向“貓寶寶”學習,做壹個好孩子。在我的鼓勵下,小惠堅持了下來。現在我可以很快吃完飯了。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把動物的嘴巴挖成不同的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提供的“食物”(如餅幹)也可以有相應的形狀變化。

2.為了讓孩子自己學會穿鞋,我設計了“穿鞋大賽”這個遊戲。壹個溫暖的下午,我午睡後起床。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穿鞋吧。”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喜歡大人玩遊戲,尤其是和老師。在遊戲中,妳和他不再是老師和孩子,而是平等的同伴。這種關系有利於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夠練習自由穿鞋。贏了很有成就感,他會讓妳跟他比,他會以此為榮;如果他輸了,他不會被說服。他總是想贏壹次,要求再來壹次。所以無論輸贏,他都在不停地重復壹個動作:穿鞋。同時,這種能力也在不斷發展和提高。這種遊戲對老師和孩子來說是雙贏的,既讓孩子學會了照顧自己,也增進了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2)用各種形式生動地教孩子學習各種生活和勞動技能。

1.在家庭中,可以讓孩子當老師,教父母穿衣穿鞋,鞏固所學技能。

2.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幫媽媽做事”之類的故事,和孩子壹起唱“勞動最光榮”,讀“別說我小”之類的詩,看相關的電視節目,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自己的事情,激發他們參與其中的欲望。

3.用遊戲的方法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我是阿姨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服”等遊戲,用來教孩子壹些勞動技能。在這些遊戲中,孩子們將學習壹些基本技能,如吃飯、穿衣和整理玩具。然後,幫助孩子進入他自己的真實生活。這種方法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自然友好,生動活潑,效果明顯。

4.通過和爸爸媽媽比賽,讓孩子知道只有每天打扮自己,整理玩具,比賽才能贏。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故意放慢速度,給孩子壹種成功感。當孩子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家長就可以提出要求了。

第三,把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父母的工作聯系起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培養和訓練好孩子離不開父母的配合。為此,我們把每月的訓練目標寫在家裏聯系欄裏,並說明內容,讓家長了解。同時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服輕便,便於孩子操作,要求家長在家進行同步訓練。舉辦家長論壇,宣傳孩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談談培養方法和孩子的進步,傳授壹些教學技巧。在班級裏“星星很多”來比較誰進步最大,既關註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又充分肯定了他們的發展。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壹目了然,可以督促家長積極配合老師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入園後,獨立意識很強,很多事情都願意自己做。老師們幫助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他們的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非常重視孩子習慣的培養,認為“習慣養得好,壹生有福,習慣養得不好,壹生受罪。”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可以為他們的人生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