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壹座文學之城
南京文化資源豐富,文學成就突出,文化名人薈萃,在全國文壇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亞洲乃至世界文壇也是獨壹無二的。
南京是中國文學開始走向獨立和自覺的起點城市,中國歷史上第壹個“文學館”就建立在這裏。南京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起點。中國第壹部詩歌理論與批評專著、第壹部文學理論與批評專著《文心雕龍》、第壹部兒童啟蒙讀物《錢》、現存最早的詩集和散文集都誕生在南京。
南京,1800年連綿不斷的文化脈絡,是中華文明史上壹顆璀璨的明珠。歷史上,文學大師更換了人才,文學名著層出不窮。據調查,南京翻譯成中文的外國文學作品有60多種。中國有壹萬多部與南京有關的文學作品。《紅樓夢》、《本草綱目》、《永樂大典》、《儒林外史》等中國名著都離不開南京。
近代以來,魯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張恨水、張愛玲等文學巨匠也與美國作家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大地》的故鄉南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南京,壹座創造之城。
中國文壇上的“南京作家群”引人註目。新中國成立以來,南京湧現出壹批名家名作,其中、魯、、蘇童、葉、畢飛宇等是傑出代表。很多在南京生活過或曾經生活過的作家,從詩人、小說家到編劇、散文家、報告作家,可謂人才濟濟,門類齊全。
多年來,南京的文學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多位作家的代表作被翻譯成外文,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影響。南京擁有《中山》、《青年》、《雨花》等壹系列在國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學期刊,是培養當代中國作家的搖籃和重鎮。
為鼓勵和推動文學創作,南京設立了紫金山文學獎、金陵文學獎、南京文學藝術獎等多種獎項,並陸續出臺多項政策,不僅有力推動了精品力作的創作和生產,也有力促進了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南京,壹座交流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南京依托悠久的文學傳統,將文學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鼓勵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構建了從印刷到出版、從創作到創意、從現實文學到虛擬文學的完整文化產業鏈。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使中外文學更快、更廣、更深地傳播,弘揚中華文明,借鑒世界文明。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經濟規模連續8年位居中國出版業第壹,在“世界出版業50強”中排名第六;譯林出版社經濟規模連續七年居全國同類出版社之首,是中外文學交流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出版社。
南京壹直是中外文學交流的重要樞紐,壹系列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在南京被翻譯成中文。同時,南京也是中國傳統文學名著走向世界舞臺的橋頭堡。20世紀60年代初,原南京副秘書長楊和夫人合作翻譯了整部小說《紅樓夢與儒林外史》,在國內外受到廣泛好評。其中,《紅樓夢》的翻譯被認為是該書最好的英文版本。
在印刷業和出版設計方面,南京也有壹大批優秀的企業和著名的藝術家。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每年印刷單本聖經,產品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世界印刷大獎“本尼獎”。
南靖文學創作設計師眾多,有蘇太錫、、潘等書籍設計師的優秀作品,曾獲得“中國最美的書”、“世界最美的書”等多項榮譽稱號。南京在網絡文學原創、在線閱讀、內容分發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網絡文學創作、閱讀、作品處理、版權開發的線上運營綜合平臺有好幾個,還有中國?江蘇網絡文學創意產業園、江蘇網絡文學谷等網絡文學線下實體基地。
目前,南京發行文化旗下的網絡文學網站紅薯網總用戶規模已超過2500萬,日訪問量超過800萬,常駐作家65438+萬,簽約作家7300人。每月在紅薯網上連載2000多部作品,每天產生近千萬字的內容。每月支付稿費的網絡作家超過1000人,每年支付的稿費超過1億元。
南京,壹座讀書的城市。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壹個崇尚讀書的城市。市民文化素養普遍較高,普遍喜歡文學閱讀。閱讀已經成為解讀南京、感受南京脈搏、感受南京城市文化精神氣質的鮮明標誌和獨特元素。
吳曾在其代表作《儒林外史》中評論說,六朝時有“食婢調酒師,皆有煙水”。南京活躍著數以千計的文學社團和協會,僅讀書會就有450多個。許多高校成為文學專業活動的重要陣地,小說、戲劇、詩歌、散文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由教育部長江學者周曉紅教授和南京大學青年學者陸源創辦的南京群學學院全民閱讀服務中心,是唯壹壹家以推廣全民閱讀為宗旨的民間組織。群學書院2018總閱讀量近七百萬,影響力超過微信微信官方賬號98%。學院組織了200多場讀書活動,近300位國內外壹流作家藝術家登上了群學學院的講壇。
群學書院
截至目前,南京已成功舉辦了23屆南京讀書節、33屆秦淮燈會、8屆江蘇書展,還開展了“讀者”等活動,維護弱勢群體的文化和閱讀權利。
近年來,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書香南京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全民閱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和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目錄。每年用於全市全民閱讀的資金都超過了1000萬元,區財政也投入了相應的資金建設了壹批城市書店。被譽為“南京文學客廳”的先鋒書店,多次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評為全球“最美書店”,24小時書店成為文化消費的熱門新去處。
南京先鋒書店
南京市在城墻、公園、景區、文體場館、商場、酒店、地鐵、社區、鄉村新建閱讀空間150余個。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銀行、賓館、郵政網點等場所設立“圖書漂流文化站”292個,投放圖書4萬余冊,供市民免費閱讀。
古今文人眼中的南京是怎樣的?
他們說...
唐代詩人李白說:金陵控海浦,綠水帶吳京。
唐代詩人劉禹錫說:朱雀橋旁有野花,武夷巷口夕陽斜。
東晉詩人謝朓,走綠水,舉起手朱樓。
文化學者余:在其他古都,歷史被濃縮在宮殿裏,而在南京,歷史被溶解在自然中。
著名作家葉:外地人來南京廝混,壹不小心就會被壹代壹代傳下去。經典將進入藝術、烹飪、文學和新聞的歷史。壹方水土養壹方人。所謂壹方水土,不就是文學之都嗎?
韓國學者洪廷善:南京,壹個短訪的城市,有短訪之美,長住有長住之趣。她總能根據時間的長短給我們應得的禮物。
著名作家魯瑉: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的角度來看,南京都具有作為文學之都的特殊潛力。整個城市的氛圍有壹種文藝的基調,可以是緩慢的,優雅的,孤獨的,甚至是滄桑的。南京人不僅有國際化的開放視野,還能靜下心來讀書,對作家有發自內心的敬意。
“文學之都”不僅僅是文化名人的堆砌,文化遺址的建設,或者文學作品的批量生產。
它代表了壹個城市的市民對文學的參與,強調了壹個城市豐富的文學遺產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影響著社會,促進著城市的發展。
南京值得擁有!南京,我們為妳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