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詩經》裏有軍旅詩嗎?

《詩經》裏有軍旅詩嗎?

有戰爭詩,但和兵家沒有明顯聯系。

《詩經》中的戰爭詩分為三種。

1.表現皇帝、諸侯、將軍在平定叛亂、抵抗侵略、扶弱抗暴等正義戰爭中的情感體驗的戰爭詩。比如的六月,大牙的開車,蔡瑁的江漢和長武,秦風的肖容和無衣等。詩人熱情贊揚任用人才,有效抵禦和反擊外敵入侵,收復失地,鼓舞人心。

2.表達戰爭給士卒和將領帶來的憂慮和災難以及常年戰爭中的悲傷的“挽歌”戰爭詩;《泰豐-擊鼓》表現了士兵對妻子的思念,其中“生死慷慨,子承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它鼓舞人心的力量,所以流傳千古。《汪鋒——服務中的紳士》寫了壹個年輕女人在黃昏時分,當她的丈夫長時間沒有從服務中回來時的想法、關心、失望和祈禱。馮偉?《博·Xi》寫的是壹個女人因為思念遠方的丈夫而陷入巨大的痛苦,在第二章中寫道:從博的東邊來,她的頭像壹個飛翔的華蓋。有沒有藥膏,誰適合用?這些都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和對社會生活的破壞。《龜峰東山》反映了士卒的厭戰情緒。參戰三年的士兵,在回家的路上,既悲傷又快樂,想象著家鄉的情況,想象著回家後的感受。

3.表達諷刺和批評的戰爭詩。唐風?羽毛”,“瀟雅?黃鳥等。這些詩完全是對重徭役和非正義戰爭的憤慨和厭倦,表現了現役軍人的強烈不滿和極度厭戰,揭示了重徭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但總的來說,《詩經》中的戰爭詩都有壹個相同的特點,就是沒有具體的軍事場景,最多是描寫行軍陣容的宏大和軍隊的氣勢,沒有更具體的關於軍事鬥爭的內容。但同時,《詩經》中的戰爭詩也有這樣的特點,即尊道義,這可能對後來的兵家思想有壹定的影響,比如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戰國縱橫家的理論主要研究戰爭中涉及的戰術、情況和具體的作戰技巧,更註重具體的戰爭,所以與《詩經》的聯系很少,更多的是受到道家和法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