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有人知道花木蘭詩歌語言的特點嗎?

有人知道花木蘭詩歌語言的特點嗎?

木蘭詩的藝術特色:

①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段,營造浪漫傳奇的效果。

(2)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有些地方用比喻,幽默。

(3)全詩節奏變化多,開頭緩而重,中間輕而短,文末舒緩自由,相當精彩。文中運用了排比、對仗、設問、鋪陳故事等修辭手法,口語清新活潑,蒼勁樸實,抒情而富有民歌氣息。

《木蘭詩》是北朝北方樂府民歌的傑出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戰爭和民族風情的滲透而呈現出獨特的風格。《木蘭詩》是壹首樸實而雄渾的歌。花木蘭,中國文學史上最耀眼、最英雄的女性形象,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花木蘭已經成為女性中女英雄的代名詞,可見花木蘭詩歌的影響之深遠。木蘭詩的藝術美表現在許多方面,筆者認為最突出的是:繼承與創新、質樸與細膩、憂喜敘事。

第壹,繼承與創新

木蘭詩具有鮮明的民歌風格及其創新。北朝民歌《折楊柳枝之歌》中有兩首:“何莉莉,窗邊織女。我聞不到織布機的聲音,只有女人嘆息。”“問女人怎麽想的,問女人記得什麽?奶奶答應嫁個女的,今年壹點消息都沒有。”兩首詩以女性嘆息和問答的形式,毫不掩飾女性內心的憂慮和壹種不耐煩的情緒。《木蘭詩》的前四句:“唧唧喳喳,木蘭在家織布,卻聽得見織布機的聲音,只有女人的嘆息”與《楊柳枝之歌》中引用的前壹句如出壹轍,而《木蘭詩》的後兩句:“問女人想什麽,問她記得什麽”與上面引用的最後壹句的前兩句如出壹轍。《木蘭詩》雖然也是寫孩子的想法,但是裏面充滿了木蘭對家人的親情。木蘭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婚姻,而是戰爭給家裏帶來的困難:可汗下令調兵,兵書紛至沓來,父親沒有兄弟。木蘭很擔心她的父親和家人。《木蘭詩》的創新還表現在通過孩子和親人的思想寫戰爭,寫壹個勞動婦女棄織從軍的普通思想。因此,雖然在形式和題材上仍然是傳統的,但卻光芒四射,表現了中國女性深明大義的高尚品格。這種對民歌形式和題材的繼承和創新,不僅容易被人們接受,而且可以拓展詩歌的容量,可謂獨具匠心。

不僅如此,木蘭詩還繼承了民歌的五言傳統,如楊哲六枝歌,但並不局限於此,長短句交錯,更加突出了民歌的流暢自然。從文本體系來看,也比同時期的民謠長很多。後人把木蘭詩和中國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樂府民歌的“雙寶”。

第二,簡單和精致

簡約是壹種高層次的藝術追求。在木蘭詩中,質樸有著原始色彩的內在生命力。所以簡潔、粗獷、豪邁、深刻。如“萬裏來榮基,關山度若飛。新月氣息透金,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而死,壯士十年而歸。”短短30個字,非常簡潔地描述了十年運動的過程。第二句《萬裏》,木蘭跟著軍隊,沖向堵車。“飛”字既形容戰爭的倉促,也形容南北打過多少關塞山。《碩鼠》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花木蘭生活的戰爭環境,從而襯托出花木蘭敢於冒險的英雄氣概。“將軍”這壹句,以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木蘭十年不平凡的軍旅生涯。這些簡單的筆觸,以少勝多,不僅寫出了花木蘭的生與死,也寫出了花木蘭的英雄形象。詩的結論:“公兔腳復雜,母兔眼迷離;當兩只兔子在地面上行走時,安能分辨出我是公的還是母的嗎?“花木蘭用類比的方式,生動地寫出了女扮男裝的聰明和代替父親從軍的勇氣,也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她內心的驕傲和自信。

《木蘭詩》更是精致。“東市買馬,西市買鞍,南市買韁繩,北市買鞭子。”這四句話巧妙地描述了木蘭匆忙而積極地準備收拾行李的過程。對於慘烈的戰爭,字裏行間沒有絲毫的滯緩,文筆相當清淡,表現了木蘭代替父親從軍的堅定意誌。謝榛《四首詩·卷三》評論說:“壹字答之,壹城買鞍馬,則簡而無味,幾乎超出樂府之數。”的確,這裏的精心形式很美,押韻很和諧,很適合演唱,也渲染了軍事緊急的緊張氣氛。再如:“我聽不到父母呼喚女聲,卻聽得見黃河水花”,“我聽不到父母呼喚女聲,卻聽得見燕山胡騎唧唧”。寫戰爭,貼近孩子的思想,營地孤獨荒涼的夜景襯托出木蘭離家時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微妙地刻畫了年輕女性的細膩感情,從而更進壹步、更深刻地表達了木蘭對家庭的感情,揭示了木蘭心中因生活突變而產生的波瀾。這種不滿足於花木蘭英勇堅強的壹面,也不簡化當初離開父母的少女的感情,以此來探尋花木蘭心中秘密的方法,客觀上反映了北朝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沈重負擔和痛苦。

簡單與精致在木蘭詩詞中和諧完美地結合在壹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第三,表達憂慮和表達喜悅

《木蘭詩》由兩部分組成,第壹部分是關於憂患,第二部分是關於寫樂。憂是喜的對比,喜是憂的歸宿,從而深刻揭示了戰爭年代與和平年代兩個不同時期的廣闊社會內容,寄托了北朝人民的美好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木蘭詩》以木蘭的駐足嘆息開始,引發懸念。“問女人怎麽想的,問女人記得什麽?“女無所思,女無所記”的問答,排除了兒童思想的狹隘感受,從而凸顯了木蘭對失去男女和平寧靜生活的焦慮和嘆息。”昨夜見帖,可汗更兵,著十二卷,卷內有葉大名。“爺爺無長子,木蘭無長兄”的敘事,向我們展示了壹個單純天真的女人躁動的內心。時局不穩,軍情緊急,家庭危在旦夕,這是木蘭焦慮的根本原因。面對困難時,他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參軍馳騁萬裏。壹個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參軍,是木蘭的焦慮造成的,最後變成了壹種行為。參軍路上想念父母的感覺,其實是隱隱的擔憂的流露。我擔心父親的遠征能否給我的家庭帶來安寧,擔心家裏有勞動力的人離開後會不會給父母帶來沈重的勞動和家務負擔,讓我善良的父母受到精神的折磨,思念女兒,不能再相見。寫憂使詩的內容更加現實,也使花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親切。“我願意借明朝的駱駝送兒子回老家”。這種歸心似箭的表白不是更刺激嗎?

像《木蘭詩》這樣的音樂有些風格是靈動的,生動的,傳神的。“葉娘聞女,郭必相助;A姐壹聽說梅姐要來,就要理紅妝。聽到姐姐來了,我就磨刀霍霍的對著豬和羊。開我東亭門,坐我西亭床;脫我戰時袍,穿我舊衣,為窗排雲鬢,為鏡黃。”對壹系列歡樂場面的描寫,表現了木蘭為自己平靜的生活而歡欣鼓舞的心情,也表現了木蘭壹家人在凱旋中的自豪和喜悅。《木蘭詩》中對“樂”的描寫充滿感情,寓意深刻。那歡樂的場面不就是勞動人民擺脫痛苦的煩惱,抹去戰爭陰影的壹種欣喜若狂的親情嗎?這不也深刻地表現了人民的理想和願望嗎?從《音樂》中,人們不難體會到幸福寧靜的生活來之不易,尤其是那些從多事之秋走過來的人。

《木蘭詩》藝術美的三個方面,完成了女中學生英傑的多面刻畫,使人看到《木蘭詩》條理清晰,人物形象豐滿。木蘭不僅是壹個勇敢的女人,也是壹個感情細膩的女人。她既有堅實的現實基礎,又有耀眼的理想光輝。木蘭詩照耀千古,花木蘭照耀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