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誌願軍是如何修復戰地橋梁的?

中國誌願軍是如何修復戰地橋梁的?

1950年10月中旬,鐵道兵第壹師開赴中國東北邊陲,首批入朝執行戰地鐵路搶修支援任務。

行進的隊伍中,壹個瘦高個的幹部,長臉細眼,緊閉著嘴唇,大步走在隊伍中。雖然他很少說話,但他就是鐵道兵著名的攀登英雄楊連弟。

楊連弟1919出生於天津市北倉鎮。他來自壹個貧窮的家庭。他在14歲的時候學過鞋匠,後來做過電工和架子工,他練就了壹手攀巖技能。

1949年初,平津解放後,楊連弟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鐵道兵。

在修復當時中國最高的龍海八號橋時,楊連弟手拿長鉤,只用壹塊木板做掩護,爬上了45米高的橋墩。他連續爆破100多次,清理橋墩混凝土26立方米,平整5個橋墩頂面,提前20天完成任務,立下了壹次大功,獲得攀登英雄稱號。

橋梁專家不禁贊嘆:軍人中真有能人!

1950年2月中旬,楊連弟的部隊在成功修復鴨綠江大橋後,奉命前往順川修復大通河主橋,並修建壹座臨時鐵路橋。

楊連弟所在的第壹家公司負責挖掘江橋北岸5000立方米凍土的任務。此時正是寒冬,大同江的兩岸早已被冰雪覆蓋,地面被凍住了。

1951年1月,被派去修橋的四連,請求爬山的英雄楊連弟幫忙。楊連弟奉命率部趕往沸劉江橋。

沸河大橋搶修工程主要是修復受損橋墩,將河中被吹倒的鋼梁撿起,架梁通車。

由於美國飛機的騷擾,搶修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在打撈鋼梁的過程中,美國飛機壹直在頭頂盤旋,現場沒有燈光。四連的同誌頂著微弱的星光,進行防空搶修,用吊車吊起墜入河中的鋼梁,速度很慢,對楊連弟非常不利。

早上,搶修部隊全部回駐地休息,楊連弟爬上壹座小山觀察現場。

沸騰的劉江大橋已經被炸斷了中間,被炸飛的鋼梁斜插在河中央的激流中;在河北岸隱蔽的山洞裏,等待到來的火車不時鳴笛,來自南岸的傷員擁擠在狹窄的浮橋上...

壹群美國飛機以壹種奇怪的聲音飛過山頭,向已經被炸毀的橋上依次投擲炸彈,空中升起壹團團煙霧。

楊連弟全神貫註地從美機射擊事件中思考和摸索規律。他想:雖然美國飛機轟炸掃射頻繁,但批次之間有壹定差距。趁著這個空檔,白天搶著修總比在黑暗中修效率高!修,妳要用搶這個詞。

楊連弟向領導們匯報了他的想法。經過仔細研究,領導們采納了楊連弟的建議。

就這樣,楊連弟和他的戰友們與美國飛機玩起了驚心動魄的捉迷藏遊戲。

楊連弟帶著8名同誌來到現場,提前選好防空洞,並仔細分工。他們每人在腰間系上壹根長繩,然後登上橋墩,開始打撈鋼梁。吊車隆隆作響,河中鋼梁緩緩升起。

突然,四架美國飛機從雲層縫隙中出現,直直地俯沖到橋中央。楊連弟和他的8名戰友立即用腰間的長繩從15米高的橋墩上滑下,躲在橋墩後面。

狡猾的美國軍隊似乎發現了楊連弟的戰術。接下來的幾天,他們用機槍依次掃射橋中央的吊車架,楊連弟也用同樣的方式滑下去躲起來;美機壹走,就爭分奪秒爬上橋墩進行緊急搶修。

就這樣,我們和美國飛機玩了三天捉迷藏,沸騰的劉江大橋的搶修提前三天完成。壹直在河堤上等著的火車,鳴笛著,過橋,走向前方。

楊連弟帶領團隊在沸騰的劉江大橋創造了白天搶修的奇跡!

1951 7月下旬,楊連弟所在的第壹家公司搬到了董卿川江大橋。這時,楊連弟被提升為副排長。

董卿川江大橋是滿浦鐵路的重要交通咽喉。由於美軍飛機的反復轟炸,第壹至第四孔鋼梁被提前炸毀,3號橋墩被完全摧毀,1號橋墩被炸斷。

7月18,第五、六孔鋼梁再次被吹斷。7月28日至30日,青川河爆發了40年不遇的洪水。主橋上千根枕木做成的橋墩被沖得無影無蹤,巨大的鋼梁被咆哮的激流卷走。

修復3號墩是全橋搶修的關鍵。楊連弟所在的第壹家公司承擔了修復3號碼頭的任務。

第三個橋墩距離河岸40多米,這裏水深較大,流速每秒6米,施工時運輸材料極為不便。要修復3號墩,首先要修建壹座通向橋墩基礎的便橋;架設臨時橋梁的第壹步是架設壹座延伸至3號碼頭的吊橋。

壹個連的士兵冒著暴風雨緊張地施工。然而,吊橋的框架還沒綁好,壹個巨浪就把它沖走了。士兵們還用木筏搭建了壹座浮橋。木排壹放入河中,就被洶湧的洪峰沖散,碗口粗的圓木也壹折兩半,在河中打滾。士兵們也用了其他方法,都沒有成功。大家都很著急。

壹天早上,天還沒亮,楊連弟就去連隊找副連長李振元,說:我們不能這樣!妳看,木馬臨時橋、木排浮橋壹次次被洪水沖走,讓人心疼!想想看,如果晚壹天通車,前方會增加多少困難!

他立即向副連長匯報了自己琢磨了好幾天的想法:把兩根鐵軌綁成壹個X形的三腳架,延伸壹節到河中央,在上面搭壹座臨時橋。

連裏向團部報告了楊連弟的建議。團領導經過慎重研究,同意了這個建議。

像往常壹樣,楊連弟帶頭。他第壹個爬到搖曳的欄桿頭上,雙腿搭在欄桿上,彎下腰去給插在急流中的架子腳上裝螺絲。

大雨迎面淋下來,讓人幾乎睜不開眼睛。楊連弟在河裏工作了壹會兒,然後直起身來喘口氣,擦去臉上的雨水,然後彎下腰去做這件事。

幹了半天,只綁了三根軌架。

楊連弟真的很著急:這簡直是浪費工作!來吧,我們下水吧。

然而河水像野獸壹樣湍急,插在河中間的鐵軌幾乎被沖倒。在河心,人是站不穩的。

脫下濕外套,對班長隋說:加油!我們面對面站著。妳抓住我的頭發,用力壓。我將在深水中擰螺絲。

隋認為這太冒險了。楊連弟堅持他的意見,說:來吧,沒關系,只要妳努力抓住妳的頭發,我肯定什麽事都不會發生!

兩個人又順著欄桿滑到河中央,楊連弟在水下擰螺絲,急流漫過頭頂,掀起滔天巨浪。隋張健緊緊抓住他的頭發,不敢放松。

岸上的人都在為他捏著壹把汗,只看到楊煉第壹次將被滾滾江水淹沒,然後破浪而出,露出頭來。

經過10多個小時的努力,由鋼軌制成的臨時橋梁即將到達第三個橋墩。

就在快要完工的瞬間,更大的洪峰再次推翻了軌架。大家都急得想不出辦法。

楊連弟靜靜地蹲在河岸上,眼睛盯著河水,臉凍得發青。他的戰友勸他回去休息壹下,他卻斬釘截鐵地說:壹定要重新建設,壹定要成功!

經過壹天的思考,楊連弟提出了用汽油桶建造浮橋的方法。先把幾個汽油桶連成壹個整體,再用鐵軌連接起來,放到河裏,搭建浮橋。

建設進入了更加緊張的階段,楊連弟兩天兩夜沒有睡覺。

這壹天,他在岸邊喝了兩口酒,然後遊到河中央,在油桶做成的浮橋上綁架了他。

由於汽油桶浮力不足,掀起波浪搖晃,浮橋被壓入水中。突然,砰的壹聲,浮橋斷了,油桶的圓木散落壹地,河水隨波翻滾。

楊連弟抓起壹個油桶,在急流中騎著它,試圖打撈散落的材料。然而,他的手剛壹伸出,又壹個浪頭打了過來,油桶滾了起來,楊連弟被卷進了河裏。

剛上岸的戰友都跳下水去救他,但寬闊的江面上,只有草帽還在漩渦裏徘徊,人卻不知去向。

就在人們著急的時候,楊連弟從水中出現,就在壹個鐵軌樁附近,他沖過去抱住了它。戰友們高興極了,大家都沖過去把他擡上岸,爭著給他換衣服。

楊連弟坐不住了,他的手凍得發抖,手裏還緊緊地握著壹把鉗子。原來,楊連弟在掉進河裏,生命最危險的時候,手裏的壹把小鉗子也沒有放開。

此事立即在工地上傳開,所有的同誌都被他的工作精神所感動,紛紛提出口號:向楊連弟學習,壹定要戰勝洪水!

憑著楊連弟的決心,壹個連的戰友頑強地與洪水搏鬥,終於用汽油桶和鐵軌架通了沖毀11次的浮橋,而且提前了兩個小時,為盡快搶通青川河大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經過全體幹部戰士與洪水搏鬥,大橋於8月22日恢復通車。楊連弟同誌有壹個大貢獻,兩個小貢獻,他領導的排也有集體貢獻。

1952年5月初,楊連弟和他的公司再次搬遷到董卿東川河大橋。

此時,停戰談判已經開始,美軍為了在談判桌上贏得主動,揚言要讓飛機和大炮說話。因此,美國飛機轟炸青川河大橋的頻率更高。

盡管橋梁被壹次又壹次地摧毀,楊連弟帶領連隊頑強戰鬥。在絞殺戰中,美軍連續轟炸,鐵道兵針鋒相對,連續搶修,始終守著這個牢不可破,被炸的交通樞紐。

5月15日淩晨,青川河大橋上空殘留著高射炮彈爆炸的硝煙,楊連弟帶著戰士們來到橋上視察。

他發現,由於晚上車太多,第三洞新建的鋼梁移位了5厘米。他告訴士兵們把壓力機舉到橋上,準備把鋼梁搬直。

就在楊連弟命令士兵舉起橫梁時,壹顆定時炸彈爆炸了,壹塊彈片飛了進來,擊中了他的頭部。登山英雄楊連弟同誌摔倒了。

為表彰楊連弟同誌的英雄業績,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於6月4日1952授予楊連弟壹等功臣。將他居住的公司命名為楊煉公司。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特別法令,承認楊連弟同誌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並授予金星勛章和壹級國旗勛章。

為紀念楊連弟同誌的不朽功績,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接受群眾建議,將隴海路8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並在橋頭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