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中國古代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元。他主張內部起用人才,培養法度,聯合外部力量對抗秦國。後來因為被貴族排擠,被流放到元、湘流域。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九問》等。
他所開創的“楚辭”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壹幟,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九歌》的創作背景
《九歌》是屈原根據江南民間祭祀歌謠加工後創作的。題目是抄古題。按《離騷》的說法,“九辯九歌受啟發,康俠自娛”。
田文:“開季斌商,九邊九歌”,相傳夏朝就有九歌。從《為民族哀悼》的情調來看,應該是壹首悼念丹溪戰役陣亡將士的歌曲。具體時間在王懷十七年(公元前312),丹溪之戰之後,藍田之戰之前。
《九歌》不同於屈原的其他作品,但它寫得清新、哀婉、深沈。很明顯,由於民間素材的運用和民歌的融入,這種風格與他的其他作品相比有些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