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致王倫》賞析

古詩《致王倫》賞析

《致王倫》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

原文

李白坐在船上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送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很深,也沒有王倫送走我的愛那麽深。

贊賞:

這首詩是李白遊覽涇縣(今安徽南部)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友人王倫的送別詩。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王倫在行船時為白送行的情景,簡單而自然地表達了王倫對李白淳樸真摯的感情。後兩句先以“深千尺”贊美桃花潭的深邃,再以“不及”二字,用襯托的方法,將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生動地表達了王倫對李白真摯深厚的情誼。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壹。

詩中的兩句描寫了告別的場景。“李白將乘船而去”是指詩人將乘船離開桃花潭。那種語言不加思索的流暢流出,表現出壹種來了就沖動,結束了就回歸的瀟灑風度。“忽聞岸上歌聲”“忽聞”這幾個字說明王倫的到來確實出乎意料。人沒到就聽到了。從那熱烈爽朗的歌聲裏,李白料到王倫壹定是來送行的。這種告別,說明李白和王倫都是不拘小節、快樂自由的人。

“桃花潭深千尺,不及王倫”,詩的後半句抒情。第三句從遠處連起來,進壹步說明船放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述了水池的特點,也預示了結論。

《桃花潭》是如此的深邃,它觸動了人們的感情,難忘王倫的深情和深情自然是聯系在壹起的。句末更是爆出“不如王倫的”,通過對比事物,生動地表達了真摯純粹的親情。潭水“深達千尺”,那麽王倫與李白的友誼到底有多深?有意思。沈清·德謙非常欣賞這句話。他說:“如果把王倫的愛情比作潭水千尺,那就是共同語言。精彩的壹幕只是在壹個過渡。”顯然,妙處在於“不到”二字,妙處在於用比喻的手法代替比喻,把無形的友誼變成生動的形象,空靈而回味,自然而真實。

中國詩歌的傳統觀點是含蓄的。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寫詩四忌:“語要直,意要淺。忌露於脈,味短。”阿清詩人石步華也說過,詩歌“不應直貴”。但李白《贈王倫》的表現特征是:率真、直接、含蓄。其“語直”,其“脈露”,但“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壹般都避免用名字稱呼,認為沒有味道。但《致王倫》是以詩人呼喚自己的名字開始,以呼喚對方的名字結束。反而是老實善良灑脫,很深情。

翻譯

李白正要乘船離開,這時他聽到岸上唱歌的聲音。

就算桃花潭深達千尺,也比不上王倫對我的好。

白話翻譯

我正在上船,剛要解開纜繩出發,就聽到岸邊傳來悠揚的歌聲。

看桃花池,雖有千尺,如何感激王倫?

給…作註解

王倫:李白的朋友。

會想旅行:敦煌寫了壹本《唐詩選》作《渴望遠遊》。

踏歌:唐代流行的壹種民間歌舞形式,手拉手,兩腳著地為節拍,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安徽省涇縣西南壹百裏。統壹年鑒稱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了壹種誇張的手法來比喻王倫和千尺的友誼。

小於:小於。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從秋浦到涇縣(今安徽省)桃花潭旅遊時所作。李白在涇縣(今安徽省)桃花潭遊玩時,與王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王倫令為涇縣,李白“待之,錢不忍分”。根據這首詩或為李白訪問時,王倫住在桃花潭。

歷代回顧

《評唐詩》:好句用心良苦,再放下,再成就。只有《桃花源記》的愛情,才能達到千年不變。何韻不是詩人嗎?

唐詩解讀:太白不真實於風景,得心應手,所以絕對永恒。後世有個效果,比如“欲問水深,宜遠則遠”,語言還不錯,但始終是壹杯柳。

周靜說:不雕不琢,自然會發出聲音,字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很奇妙。周偉說:在山頂上,有幾百英尺沒有樹枝,而在山腳上,沒有影子。這首詩是什麽意思?試圖模仿是醜陋的。

唐詩:如果把王倫的情懷比作潭水千尺,那是普通的語言,美妙的風景只是在壹個過渡。

大師園唐詩劄記:情靠妙語。

《詩變簡錄》:王倫的相送之情很深,直接說出來就沒味道了。借桃花潭來襯托,壹波三折。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本名太白,被封為青蓮居士。他是繼屈原之後最獨特、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有“詩仙”的美譽,與杜甫並稱為“杜麗”。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高傲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善於描繪自然風光,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詩風瑰麗豪放,想象豐富,語言自然流淌,旋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學和神話傳說中吸取養分和素材,構成了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高峰。有壹千多首詩,包括30卷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