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人是如何評價詩歌的?論宋代的詩話

古人是如何評價詩歌的?論宋代的詩話

所謂詩話,就是為評論詩歌問題而寫的雜文式的作品。其內容龐雜,結構松散,題材廣泛,記錄往事,發表評論,風格輕松,表達靈活。從詩歌作品的範疇來說,可以分為收藏和收藏兩大類。從內容上可以分為敘事類和評論類。敘事類:詩人的生平事跡、文學活動、詩歌技巧、人情世故、朋友酒友、名人風流韻事、詩壇軼事、趣聞軼事等等。點評:名篇賞析,詩人成就評價,疑題考證,句子對錯辨析,詩詞對比,典故證明,詩詞源流、體系、風格、體裁歸屬、實踐的探討,理論觀點的闡發。但在具體內容上,都有所偏頗:有的偏重於記,如葉夢得的《石林詩話》;有的重在評價和考證,如周紫芝的《朱坡老人詩》;有的註重考證和趣事,如劉攽的《中山詩》;有的側重於詩學理論,如嚴羽的《蒼施瑯話》,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雖然每壹個詩學流派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但與其他內容是壹樣的。《詩話總集》是許多詩話的匯編,每壹篇的編排都不壹樣:有的按詩人時代順序編排詩評,如胡載的《跳Xi余音叢話》;有的按內容性質分類排列,如阮越《詩話總龜》;有同朝詩人整理的詩詞,如《唐詩年譜》。有些詩話專門收集評價壹個詩人的相關材料,如方的《老杜詩評》。有評論詩的詩選,如蔡的《石林廣集》,各有所長。北宋中期是詩話的初創期,歐陽修的《六壹詩話》是詩話文體的開山之作。書中不乏真知灼見,但該書最具代表性和深遠意義的是“詩體”的創造。此後,它壹直是中國古代文論的壹大看點。司馬光寫《續詩》是為了補充《劉壹詩話》,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所有的詩都極其精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劉攽的《鐘山詩話》重在考證和趣事,詩論涉及不多。以上早期的詩話,為後來詩話在詩壇的流行開了先河。北宋中期以來,江西詩派及其追隨者活躍於詩壇,出現了壹些具有這種傾向的詩歌作品,如的《詩話》、的《後山詩話》、的《談之父》、範文的《溪中眼》、的《談朱坡老人》、徐的《談兗州》等。到了南宋,由於前期詩話的積累,出現了壹種詩話集的作品。如《詩話總龜》開創了按內容性質分類的詩體,在詩歌鑒賞和詩學理論建設方面提供了大量素材。《苕溪漁隱從化》是北宋以前詩話精華的集大成之作,以人為本,具有時代性。在書中,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被視為“詩歌大師”,尤其是杜甫和蘇軾(杜甫詩十三卷,蘇軾詩十四卷)。這本書對詩歌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詩歌創作和鑒賞方面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詩人《玉屑》有二十卷。前十壹卷以詩學理論與實踐為主,十二卷以後以人為綱,各種評論的語言按時間順序整理。該書信息量豐富,對研究宋代詩歌理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南宋後期,詩學發展已進入成熟階段,出現了比較系統的詩學著作,以姜夔的《論道士白石》和嚴羽的《論滄浪》為代表。《白石道人詩》總結了詩歌創作的壹些經驗,具體論述了詩歌的藝術風格和寫作技巧。崇尚“語言貴含蓄”,崇尚質樸自然,情趣高遠。詩的崇高有四種:“壹是理性的崇高,二是意義的崇高,三是思維的崇高,四是自然的崇高。”其中,“自然美”被視為詩歌創作的理想境界。並對氣象、雅量、血、韻、味、意、圓、簡、妙、意、體、句意、句法、開合、深、隱、虛、難、熟等詩學概念和詩學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既提煉和總結了詩歌創作的經驗,又闡述和深化了詩學理論。雖然篇幅不大,但從《詩話》的發展歷程來看,它首先突破了碎片化的詩話模式,在系統化和理論化方面前進了壹步,從而在詩話理論建設中發揮了作用。《蒼施瑯話》針對性強、理論性強、系統性強。該書分別論述了詩歌辨析、詩歌風格、詩歌方法、詩歌批評和詩歌證明。從論述中可以看出,“以禪喻詩”是其詩學理論的命脈和基調,尊唐抑宋是其詩學評價標準和基本傾向。這本書最顯著的特點是將“以禪喻詩”、“妙悟”等理論理論化、系統化。所謂“禪者才妙,詩者也妙”。主張學詩要以知識為基礎,有了知識的能力才能分辨出系統的藝術特征,才能進入悟境。標榜盛唐之詩,所謂“盛唐詩人只感興趣,無跡可尋”“言之不盡,意味深長”。強調只有形象思維,才能寫出好詩。”“所謂詩不在理,不在言”“詩有他趣,不在理”。作者將這些思想和觀點貫穿全書,從而形成了系統完整的詩學理論體系,標誌著宋代詩話進入了成熟階段。總體來看,宋代詩話的價值主要有四點:壹是資料保存價值。宋代詩話中既有敘事內容,也有評論內容,信息十分豐富。更難得的是保存了很多古代失傳的詩詞資料。如《詩歸》、《苕溪叢話》和《詩人俞樾》等詩集,保存了《藝疏》、《史燚》和《軼事》等資料。再比如《唐詩年譜》,收集了唐詩的文獻資料,包括了很多過去被遺漏的詩人和詩歌,這本書收集的很多原著今天已經失傳了。今天的《全唐詩》及其補編,有些材料也是從《唐詩年譜》中獲得的。此外,自“六壹詩”誕生以來,詩體作品長期興盛,在清代也大量出現,說明其具有文體傳承的價值。總之,要想知道宋代至今保存了多少首詩,可以從吳先生主編的《宋詩全集》壹書中得到答案。全書收錄宋代560余字,近800萬字。它“篇幅浩繁,信息完備”,這使它為後人所取之不盡。第二,借鑒啟蒙價值。宋代詩話發掘、整理、提煉、總結了前人詩歌創作的經驗,展示了他們的智慧和藝術成就,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創作經驗和研究資料。詩話中常以詩歌作品為切入點,從審美角度深入細致地探討詩歌創作的藝術問題,往往有精辟見解,或能起到以小見大、舉壹反三、耳聞十事的作用。讀者可以從書中看到喜歡的寫作方法,比如穿插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引人入勝的趣事。還可以從評論中看到五花八門的創作手法,學到很多詩歌創作中的藝術經驗和詩歌知識。還有詩意的審美體驗。評論中妙語連珠,見解豐富多彩,充分展示了詩歌藝術的無窮魅力和詩歌觀念中的豐富內涵,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詩歌本質的獲得感,從而加深了對詩歌藝術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對後世詩歌創作和詩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價值。第三,批判方法的價值。有壹種話語方式經常出現在宋代詩話中,這就是批評方法。這種方法不求系統全面,也不考慮它們之間的連貫性。它只是對某個問題或某個抽象的理論、句子進行分析評價,帶著感情來的,壹目了然。我不想說得很大聲,但我想說得深刻、透徹、有說服力。比如魯的《同盟訓》裏說,七言詩的第五個字要響亮,比如‘光照入河翻越崖,雲撐樹失山村’。單詞“turn”和“lose”也是響亮的單詞。五言詩第三個字要響亮,如‘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單詞“浮動”和“下落”也是響亮的單詞。所謂敲鐘人,就是致力於地方。另壹個例子是《周巖詩話》,它說:“明遠(鮑照)和很難去是宏偉的,不受約束的。若決河,詩中無與倫比,大如賈誼論秦。”《秦論》論述了秦國興衰的原因,指出了秦亡的教訓。這篇文章推理透徹,很受歡迎。魯迅先生稱之為“西漢的弘文”,石華以此比喻,以示對《難於上青天》的欣賞和敬仰。這種言簡意賅、切中要害的批評方法,已成為宋代詩話中的常用技巧,甚至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壹種獨特的批評風格。評論有針對性,觀點有表達。有批評,也有反批評。有隔空對話,有肉搏,有觀點碰撞,有直接批判。比如嚴羽曾經針對江西詩派的詩歌創作,直言江西詩有病,真拿劊子手的心。他還對詩歌中生搬硬套人名的現象表示不滿,並對此嗤之以鼻:“如果詩歌是正確的,填了就叫鬼書,這也叫堆砌死屍。”(《詩話》)這正如先生所說,“在嚴厲的批評之下,又有幾分幽默”(《宋詩話華集序》)。總之,宋代詩話中的批評方法是壹份不可多得的文學遺產,對後世研究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確有裨益。第四,理論研究的價值。宋代詩學討論了詩歌理論中的壹些重要問題,如詩歌意象的規律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實性、典型性和原則等。還涉及到詩歌創作中的壹系列理論問題,如情與理、雅與俗、動與靜、象與情、哲理與象、言外之意與言外之意、詩境與畫境、相似與精神、人格與詩意、模擬與創新、個性與風格、真實與虛構等,提出了壹些獨特的詩學觀點和理論主張,使認識更加深入,研究水平更高。此外,宋代詩話中出現了大量的名詞術語,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詩學觀念和文學思想,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和深入研究的價值。同時也可以看出論述者在詩學上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理論水平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這些都具有理論研究價值。當然,宋代詩話不可避免地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和作者的不足,但就其本身而言,畢竟是我國古代文論的瑰寶之壹。(作者:尹光熙,雲南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