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提高語文復習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語文復習的有效性

壹、緊扣“考試說明”,吃透高考題。

福建高考《考試說明》是我們高考命題的基礎,也是高三語文復習的指揮棒。所以在總復習之前,首先要研究當年高考的“考試說明”,了解高考語文考什麽,怎麽考,這樣復習才有針對性。同時,還要對近年來我省高考語文試題進行對比分析,看看哪些知識點是經常考的,題目是如何設置的,哪些知識點是近年來沒有考的。通過對比分析,找出關於高考命題的信息,在復習時重點關註和落實。

二、突出充滿激情的藝術,激發學習興趣。

高三語文的復習階段是壹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如何讓學生享受學習,掌握好每個考點?在我看來,首先,教師要熱愛教育,熱愛本職工作,贊美真善美,弘揚正氣,用教師的正能量點燃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之火,讓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自信。其次,老師應該努力做好每壹節課。當妳進入教室的時候,妳應該試著充滿活力。上課要全身心地投入,動心、動眼、動口、動手。努力做到情緒飽滿。有時候要癡情,達到忘我的境界。充分利用文學的魅力,教師的激情,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是壹種情感的熏陶,是壹種精神的震撼。再者,要講究課堂藝術,復習中要針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適當拓展。如果文言文是難點,復習的時候可以用以下方法:板書結合多媒體,朗讀結合默讀,自學結合連環翻譯,用圈和畫進行梳理總結。再比如,在題目中使用“方圓風格”時,可以介紹“芒果風格”以及如何寫微博和短信,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壹件事寫壹篇140字的微博,並對事件進行概述和評論。讓學生在教師節前夕給老師發壹封賀信。在談及作文中“聯想與想象”的知識時,要利用實物蘋果和多米諾骨牌進行聯想和想象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復習效果。

第三,運用比較的方法,以便舉壹反三。

有對比才有認同。在高三語文復習中運用比較法,可以達到舉壹反三的效果。比如詩歌教學,比較作家的體裁風格。我們可以比較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如蘇軾的《懷古赤壁》和辛棄疾的《懷古京口顧北亭》,李清照的《剪梅》,柳永的《玉琳玲》,這些都是婉約派的代表。還可以對比同壹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比如對比蘇軾的悼亡詩《江城子》和他的其他作品。也可以從詩歌的主題、表達方式、答題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此外,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詩歌的眼睛和意象來進行詩歌的比較閱讀。

再比如在文化經典的評論中運用比較的方法。比較《論語》《孟子》中孔子和孟子對同壹問題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在史傳文學閱讀綜述中,運用比較法,通過歷史人物的比較來促進閱讀的深入。比如復習《鴻門宴》,對比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結果。

在材料構成練習中也可以使用比較技巧。第壹,從不同角度比較壹份材料的思路;二、兩種材料對比:首先,兩種性質相同、相似的材料進行對比;其次,比較兩種性質相反或相對的材料。第三,比較多種材料。此外,對比法還可以應用於名著的閱讀和語言文字的運用。

第四,註重教訓結合,確保考點實施。

要提高語文復習的有效性,必須註意講與練的結合。除了每周、每年統壹的強化訓練,還可以在復習過的知識點上精選習題或自編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比如復習文言文的實詞、虛詞、句型時,學生可以做《文言文復習手冊》(必修1、必修2)的習題,這是壹套完整的指導和練習。在復習如何解決文言文閱讀分析題時,可以結合具體段落,按照“遵循壹個原則,掌握三種方法”的理論進行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三種解題方法,逐步養成按照“由後向前”的順序解題的習慣。

再如復習“修飾病句”時,可以結合報刊雜誌或生活中常見的語言疾病進行訓練;復習“時事短評”時,可以要求學生寫壹篇“時事短評”,同桌改;復習新材料構成時,可以按照以下幾塊進行訓練:1。有正反兩面的新材料構成;2.名言警句、詩意新素材作文;3.寓言故事新材料構成;4.看圖片為主的新材料構成。

另外,布置的課堂練習要及時檢查和批改,課後作業要上交、批改和登記。在點評習題時,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做得不夠好的學生提出改進建議,並詢問學生為什麽沒有做完,讓他們補上。實踐和檢查到位,確保考點實施。

第五,加強集體備課,發揮整體優勢。

實施集體備課可以起到集思廣益、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高效率的作用。通過集體備課,教師督促自己認真學習教材和課程標準,積極吸收同齡人的優點。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創造性教學的優勢,體現個人教學風格和特色,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在高三語文總復習中,要加強集體備考。備課組要根據《考試說明》和學生實際,制定具體的復習計劃。復習中要把進度、命題、考試、閱卷統壹起來。每次考試後,重點進行質量分析和試卷分析,以命題老師為主講,其他老師為輔,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對國外試卷進行篩選或改革。備考組還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和本校老師編寫習題等復習資料,享受資源。加強集體備課,可以發揮整體優勢,從而提高總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