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40年起,蒙古人在俄羅斯存在了近兩個半世紀,極大地破壞了俄羅斯的經濟和文化。這壹時期留下的作品不多,比較重要的有《巴豆死梁贊的故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傳》(13年70年代)和索風尼寫的《頓河對岸的戰鬥》(14年末),講述了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裏打敗蒙古軍隊的故事。
1480年俄羅斯伊凡三世徹底打敗蒙古侵略者後,逐漸出現了以莫斯科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俄羅斯國家。民族文學取代了零散的地域文學,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主要反映進步貴族與反動領主之間的鬥爭,代表有斯維托夫、伊凡四世(1530 ~ 1584)、庫博夫斯基貢(1528 ~ 1583)的文章。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發展,俄羅斯文學逐漸豐富起來。首席祭司阿瓦庫姆(1620或1621 ~ 1682)和宮廷詩人西米恩·波洛茨基(1628 ~ 1680)展示了宗教文學的新發展。也有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民主傾向的世俗傳奇故事,如戈雷-茲洛·恰斯基的傳奇、薩瓦·格羅岑的傳奇、弗羅爾·斯科別耶夫的傳奇、謝米亞克的宮廷故事、海鱸魚的故事等。
17世紀初波蘭和瑞典的武裝幹涉和王朝更叠造成的混亂局面阻礙了俄羅斯文學的發展。到了1920年代,關於“混亂時期”的政治著作已經繁榮起來。17世紀下半葉,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發展,文學開始突破中世紀的格局,題材和體裁增多,出現了大量具有民主傾向的描寫社會生活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對新生活的朦朧向往和對舊傳統的背叛,如薩瓦格魯德岑的故事和弗羅爾斯科別耶夫的故事。或揭露、諷刺社會弊端,如《謝米亞克宮廷的故事》、《棲木的故事》。同時,宗教文學也有了新的特點。阿瓦庫姆(1620或1621 ~ 1682),壹位分離主義領袖兼首席牧師,描述了他與推動教會改革的尼康宗主之間的沖突和迫害。支持尼康改革的宮廷詩人西米恩·波洛茨基(1629 ~ 1680)為俄羅斯文學增加了壹種新的體裁——音節詩和詩劇。彼得壹世時期的文學仍然是新舊雜糅,具有過渡性質。沙費羅夫(1669 ~ 1739)和菲奧方·普羅科波維奇(1681 ~ 1736)反對保守主義,宣傳開明君主制,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矛盾和趨勢。20世紀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礎上興起的古典主義,是俄羅斯文學接下來半個世紀的基本流派,表現為啟蒙運動與中世紀思想原則的鬥爭。康傑米爾的諷刺詩(1708 ~ 1744)主要批判了20世紀20-30年代社會中的蒙昧主義和封建等級制度,到了50年代仍被廣泛閱讀。羅蒙諾索夫(1711 ~ 1765)寫贊美詩贊美開明君主和科學文化造福人類。他規範了文學體裁和風格,將音節體詩改為更適合俄羅斯特色的音節和重音詩,促進了統壹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詩歌的發展。詩人兼劇作家蘇馬羅夫(1717 ~ 1777)也有很大影響。他的同時代人認為他的悲劇和羅蒙諾索夫的頌歌標誌著俄羅斯新文學的真正開始。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家有特列亞科夫斯基(1703 ~ 1768)和赫拉斯科夫(1733 ~ 1807)。在古典文學中,諷刺文學發展迅速。20世紀50年代,諷刺寓言和喜劇重新出現。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諷刺雜誌盛行,最突出的是《無人機》(1769 ~ 1770)和《畫師》(1818)。前者主要揭露像無人機壹樣過著寄生生活的地主,後者重點抨擊上層社會的對外崇拜和阿諛奉承。還有阿明(1735 ~ 1770)的地獄帖(1769)和寇科(1744 ~ 1792)的雜子(1769)。20世紀70年代末,傑爾查文的頌詩(1743 ~ 1816)開始出現。他把諷刺與贊揚、批評與肯定結合起來(費利西亞頌,1782;Dignitary,1798),並將“俗”的日常生活引入詩中(《茲萬卡的壹生》,1807),從而在壹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模式。馮偉新(約1744 ~ 1792)在其優秀喜劇《萬庫少年》(1782)中雖然仍恪守“三統壹”,但深刻揭露了農奴主的殘酷和寄生,指出農奴制是俄國萬惡之源,這是向現實主義邁出的壹步。
18年底,在英、德、法文學的催化下,感傷主義在俄國盛行,反映了1773到1775普加喬夫起義後貴族們的悲傷。它的始作俑者卡拉姆津(1766 ~ 1826)打破了古典主義的禁忌,將壹個下等人的形象引入文學,在《惡業的麗莎》(1792)中寫道,壹個農家少女愛上了壹個貴族青年,最後放棄了自殺。小說以人物內心感受為主線,風格新穎,語言優雅流暢,出版後大受歡迎。德米特裏耶夫(1760 ~ 1837),多愁善感的詩人,擅長寓言和歌謠。偉大的貴族革命家拉傑舍夫(1749 ~ 1802)寫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1790)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第壹部強烈反對農奴制的傑作。他真實地寫下了農民的艱辛和抗議,並在書中用《自由頌》這首詩大膽地贊美了17世紀的英國革命,但表達作者感情的章節仍然是感傷的。這部作品並沒有對當時的文學產生直接的影響,直到12月黨的革命才顯示出它的效果。受1812年反拿破侖戰爭勝利引起的民族意識高漲和社會動蕩的影響,19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學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帶有新舊交替的性質。盡管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裏·鮑耶的喜劇(1795 ~ 1829)遵循了古典主義的詩學規範,但所展現的俄國社會沖突、情節、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卻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感傷主義很快被浪漫主義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楚·斯科夫(1787 ~ 1855)的詩歌脫胎於卡拉姆津,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和諧,表現出悲觀與隱逸的心境;賴利耶夫(1795 ~ 1826)和馬林斯基(1797 ~ 1837)等十二月黨人的詩歌和小說更多地繼承了拉傑舍夫的傳統,滲透著反對暴政、爭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約從19年的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1825年貴族革命的失敗和專制農奴制的加強,俄國文學中的浪漫主義迅速讓位給現實主義,現實主義強調對生活冷靜客觀的觀察和描寫,要求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普希金原本是壹位積極的浪漫主義詩人,與十二月黨人壹起,此後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戲劇、小說和詩歌,因此被尊稱為俄羅斯現代文學之父。後來的萊蒙托夫起初是浪漫主義詩人,尼古拉·果戈理也是從浪漫主義出發,始終保持著浪漫主義氣質,但前者的小說《當代英雄》和後者的戲劇、小說都是嚴肅的現實主義作品;他們從精神分析和幽默諷刺兩個不同的方面進壹步豐富和鞏固了普希金的現實主義藝術。批評家別林斯基通過對這三位作家創作的分析和評論,為現實主義(當時稱為自然主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並使之成為俄羅斯文學半個多世紀的主流。此後,赫爾岑、岡查羅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托爾斯泰、契訶夫等都湧現出世界級的小說家、詩人和戲劇家。當時屬於或接近這壹主要體裁的,還有杜布羅夫諾夫、皮薩列夫的批評作品,丘特切夫、克裏佐夫、尼豐的詩歌,皮塞姆斯基、格裏戈羅維奇、萊斯科夫、格哈德·烏斯賓斯基等的小說和特寫。
19世紀中後期
在俄羅斯文學中,托爾斯泰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費特(1820 ~ 1892)和德魯日寧(1824 ~ 1864)的著名,但其成就和影響遠非現實主義可比。
19年底20世紀初
俄羅斯文學有了新的轉折。與社會從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發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等客觀現實相適應,俄羅斯文學形成了多種流派同時並存的局面。庫普林(1870 ~ 1938)和普寧(1870 ~ 1953)等人的小說基本遵循19世紀的現實主義道路,同時表現出更多的感傷情懷。科羅連科、塞拉菲莫維奇和高爾基的作品試圖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起來,以反映新的現實。其中,後者的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因結合得好,最先被命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此外,還有許多以否定傳統、大膽創新為特征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 ~ 1941)、布洛克和安德烈·貝雷(1880 ~ 1934)。有加爾遜(1855 ~ 1888)和安德烈耶夫等脫胎於現實主義,更接近於表現主義的小說和戲劇,還有古米廖夫(1886 ~ 1921)和阿赫梅托娃等脫胎於象征主義的阿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