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德語:Preu?en;古普魯士語:Prūsa;波蘭語:Prusy;立陶宛語:普爾塞語;;拉丁語:Borussia或Prutenia)是歐洲的壹個歷史地名,泛指17世紀至19世紀之間的普魯士王國。普魯士有時是現代德國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因為它在短短200年內崛起並統壹了德國,建立了第二帝國。
早期歷史
普魯士的古代居民是老普魯士人,屬於波羅的海人種,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同屬壹個種族。12世紀,德國殖民運動進入波羅的海東岸。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布瑟·勞公爵在普魯士建立了他的第壹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修道院被普魯士人燒毀了。1226年,波蘭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的領地也遭到普魯士人的攻擊。以此為契機,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發動了長達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先後建立了托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要塞,征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強迫他們信仰基督教,使用德語。16世紀後,普魯士人滅絕了。
條頓騎士團下的普魯士名義上屬於教皇領地,但教皇只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為了吸引定居者,條頓騎士團根據漢薩同盟的法律在其領土上建立了壹系列自由城市。1379條頓騎士加入漢薩同盟。
1370年,波蘭王室去世,1386年,波蘭國王海德薇的女兒嫁給了立陶宛大公,波蘭和立陶宛聯手。從那以後,壹系列針對守衛其海港的條頓騎士的攻擊開始了。在1410年7月5日的坦能堡戰役中,條頓騎士團被波蘭和立陶宛的聯軍擊敗,被迫簽署了第壹個托倫和約。除了支付600萬格羅申的賠償之外,它還將但澤置於波蘭主權之下。1466年條頓騎士團再次被擊敗,被迫在第二次托倫和約中割讓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這些地區被稱為“皇家普魯士”。條頓騎士團保留了普魯士的剩余領土,但被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
1512年,來自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被選為條頓騎士團的首領。1525年,他宣布皈依路德教,從而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梵蒂岡的聯系。後來他宣布條頓騎士團世俗化,改為普魯士公國。艾伯特成為普魯士公爵,成為波蘭最高權力下的世俗君主。
阿爾伯特的兒子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無子,於是普魯士公國由他長女的丈夫勃蘭登堡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屬於霍亨索倫家族)繼承,建立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這就為日後霍恩索倫王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660年瑞典-波蘭戰爭中,勃蘭登堡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威廉廢除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普魯士王國
發現了壹個州
1701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弗裏德裏希三世(弗裏德裏希·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以換取國王稱號。65438+10月18日,弗裏德裏希三世在柯尼希斯堡加冕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壹世,普魯士200多年的輝煌歷史由此開始。
崛起和擴張
繼承條頓騎士軍事專制的傳統,普魯士的軍隊壹直以紀律嚴明、教育質量高著稱,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更是以驕橫勇猛著稱。他在1740年繼位,也就是登基7個月後,攻打西裏西亞,引發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建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將普魯士變成了壹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還接受了伏爾泰的啟蒙思想,改善了司法和教育系統,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促進了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壹,其行政機構的效率和廉潔程度都是歐洲第壹。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收買了安斯巴赫侯爵和拜羅伊特侯爵,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蘭。法國大革命後,普魯士加入反法聯盟,但被法軍擊敗,被迫同意法國於1795年吞並萊茵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參加了1806年和10年的反法戰爭,隨即在耶拿被拿破侖擊敗,被迫逃往柯尼希斯堡。1807年,普魯士和法國在尼曼河提爾西特締結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裏土地,包括波蘭大部分領土(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蘭,第壹次瓜分波蘭領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領土,並支付賠款130萬法郎。
1806慘敗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斯坦開始進行改革,包括讓公民參政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懷;釋放農奴;實行地方自治;重組中央政府機構等。弗裏德裏希·威廉大學於1809年在柏林成立,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改革普魯士軍隊。從此,普魯士的愛國情緒高漲。1812年冬,拿破侖的軍隊從俄國潰敗,普魯士於次年再次加入抗法聯盟,並於1817年3月對法國宣戰,10年10月24日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的聯合部隊由布呂歇爾和根內塞瑙指揮。蒲軍在滑鐵盧再次打敗了法國。根據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的領土從梅爾邁爾河延伸到萊茵河,成為德意誌邦聯中唯壹有德語居民的強國,也是歐洲列強之壹。
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誌地區建立德意誌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德意誌各州均加入該同盟。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四世宣布建立“自由燃燒薄U舒?葡萄牙語?5.??郵政亂象是什麽?848年歐洲革命後,腓特烈·威廉四世恢復了獨裁統治。
1857腓特烈·威廉四世患有精神疾病,他的哥哥威廉是攝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去世,攝政王即位,史稱威廉壹世,1862年因軍事改革所需的預算和稅收問題與國民議會發生沖突。他計劃退位,但在前駐法大使俾斯麥的建議下撤回了他的生命。俾斯麥表示支持軍隊改革,並表示如果他被任命為首相,他將不惜壹切代價迫使軍隊改革和新的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壹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德意誌帝國:興衰
俾斯麥上臺後,著手謀劃德國統壹大業。俾斯麥主張建立排除奧地利的“小德國”。普魯士在1864和1866年打敗了丹麥和奧地利,在1870年領導了北德意誌聯邦和南部的德意誌各州,現在又打敗了法國。1871年1月65438+8年,即普魯士王國成立170周年紀念日,威廉壹世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廊登基,成為德意誌帝國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魯士王國為首的德意誌帝國,即所謂的Zweite帝國。
由於普魯士擁有德意誌帝國2/3的人口和3/5的領土,並且在軍事、經濟、工業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帝國內的其他王國和公國,德意誌帝國成為了普魯士王國的擴大版。各州在內政和財政上享有自治權,但將外交、軍事(巴伐利亞除外)和海關權力賦予德意誌帝國中央政府。普魯士歷史從此被納入德意誌帝國歷史。
1888年,威廉壹世的兒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後去世——他的孫子威廉二世繼位,成為德意誌帝國第三代皇帝。它的統治以德國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而告終。
1918 165438+10月7日,巴伐利亞發生革命,國王退位。柏林立即爆發革命,要求德皇退位。當時,威廉二世在比利時錫巴的德軍大本營親自指揮戰鬥。得知革命後,他試圖放棄德意誌皇帝的頭銜,保留普魯士國王的頭銜,但陸軍司令興登堡勸他徹底退位。為避免進壹步動蕩,德國總理馬克斯·馮·巴登親王宣布德皇於10月9日中午前退位,165438,並於當天將總理職位移交給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蘭,德意誌帝國和普魯士王國滅亡。165438+10月11,德國向盟軍投降。
普魯士從1919到1947
由於斯巴達兵團與柏林社會民主黨臨時政府之間的內戰,艾伯特於1919年在魏瑪召集國民議會,並於10年2月通過了德國臨時憲法《魏瑪憲法》。根據魏瑪憲法,普魯士成為德國的壹個州,即“普魯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En),實行地方自治,其領土是原普魯士王國的領土。
1920年代,普魯士自由邦政府大多由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天主教中央黨領導。1932年,納粹黨在德國議會和普魯士的選舉中取得優勢。赫爾曼·戈林成為德國議會議長和普魯士議長,並掌握了普魯士內政部和警察。1933 65438+10月30日,納粹黨上臺,隨後德國地方自治制度被廢除,普魯士憲法被廢除,國家議會和立法機關被解散,僅保留行政單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和蘇聯的領導人經過多次會晤達成共識,普魯士是德國軍國主義的發源地,是德國軍官和勇克貴族的大本營,是德國專制思想和侵略思想的源頭,必須消滅。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上說“應當盡可能減少和削弱普魯士”,而丘吉爾則認為“必須將普魯士這個德國軍國主義的邪惡核心從德國其余部分分離出去”。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確立了東普魯士並入波蘭和蘇聯、廢除戰後德國普魯士建制的原則意見。
3月1947,1日,盟軍對德軍事控制最高委員會正式下令廢除普魯士建制。原普魯士國家的領土並入波蘭和蘇聯,以及英法美蘇占領區。前普魯士國家政府的財產被同盟國和蘇聯瓜分。
1949年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建立後,在前普魯士領土上建立了勃蘭登堡、薩克森-安哈爾特和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東半部(1952年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廢除州級建制,設立專區)。在聯邦德國,在前普魯士領地建立的州包括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此外,下薩克森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黑森州、巴登-符騰堡州和薩爾州都有前普魯士王國和普魯士領地。在並入波蘭和蘇聯的普魯士,德國居民已基本被遷出。
領土變化
普魯士領土
古普魯士地區只包括今天立陶宛以南的西普魯士地區,波蘭東北部維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澤為中心,俄羅斯加裏寧格勒原東普魯士地區的領土。1295年占領普魯士的條頓騎士團購買了波美拉尼亞和但澤。1308年,紐馬克從勃蘭登堡選帝侯手中購得,普魯士與神聖羅馬帝國接壤。但澤和西普魯士在15世紀被割讓給波蘭。
1618年普魯士公國並入勃蘭登堡,1701年普魯士王國成立時,其版圖以普魯士首都柏林為中心,包括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紐馬克和阿爾特馬克,以及德國南部的霍亨索倫-西格馬林根。18世紀,普魯士先後從瑞典、波蘭、奧地利、妳安全嗎?瀏覽?有什麽意義?⑽妳在做什麽?h?哎,玩玩,栽個結實的簾子?章是口號嗎?⒛ ⒛ ⒌張成軍?⑼,妳的新住所是什麽?⒁,妳的預約是什麽?有什麽問題?806年普魯士被拿破侖擊敗後,被迫割讓波蘭,法國在此建立華沙大公國。拿破侖戰敗後,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普魯士失去了拜羅伊特、安斯巴赫、納沙泰爾(加入瑞士)、東弗裏斯蘭、希爾德斯海姆等領土,華沙大公國除了西部以波森為中心的壹小塊領土外,被俄國吞並。作為補償,普魯士獲得了薩克森五分之二的領土,以及德國西部的漢諾威、明斯特主教、威斯特伐利亞和萊茵河東西兩側的萊茵蘭以及薩盧伊斯和薩爾布呂肯的領土。
19世紀,戰後普魯士先後吞並了黑森-萊茵、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法蘭克福等王國、公國和自由城。到1871年德意誌帝國建立時,普魯士王國已有22個省,包括除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外的大部分今德國領土,以及波蘭西部和北部。
教育文化
普魯士王國除了建軍備戰,完成了德意誌統壹大業,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也為後人所稱道。普魯士王國為了進行民族主義教育,於1717年開始實行義務國民教育,是世界上第壹個實行義務教育的國家,也為普魯士日後的高素質軍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809年威廉·馮·洪堡成為普魯士最高教育長官後,開始改革普魯士的教育制度。它成為了德國未來200年科技文化發展的基石,柏林大學成立於1810,是第壹所新型大學,影響了19世紀全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