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成就①宋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有了新的探索和創造。與唐詩相比,宋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黑暗、表達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等方面有所拓展。尤其是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和劇烈的歷史背景下,詩歌中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精神比唐詩中所表達的更加熾熱和深刻,成為南宋詩歌的基調。在藝術旨趣和風格上,主要在思想性、暴露性、精致性等方面發展。嚴羽《滄浪詩話》評論:“詩有言,理有趣。”“這個朝代的人對理性感興趣,但唐朝的人對理性感興趣。”楊慎《盛安詩》卷八說:“唐人之詩,以情為主,近於三百篇;宋人詩管,去《三百篇》遠。”現代人錢鐘書在《談藝錄》中說:“唐詩善於豐韻,宋詩善於筋骨說理。”雖然褒貶態度不壹,但指出“理”與“思理”是宋詩的特質卻是壹致的。重韻者多含蓄,重理者多外露。清代沈德潛《例外詩集》說:“唐詩富,宋詩露,韻謠富則出,露則真。”吳喬《圍爐詩》卷壹也指出唐詩重於興,故“其言溫婉含蓄”;宋詩強調賦,“其字徑直。”翁方綱《周市詩話》卷四說:“唐詩之美在虛處,宋詩之美在實處。”宋詩也追求精致。《周市詩話》卷四也說:“詩歌在宋代會變得更加詳細。唐人是真的進不了山洞的。”頗有見地。壹方面,所謂“精”“精辟”,是指宋詩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趨於創新細致,描寫精辟含蓄,有別於漢魏六朝的渾渾凝重的唐詩。比如李東陽的《懷廬堂詩》評論蘇軾的詩《情物無窮》,就是壹個例子。另壹方面是指宋詩對典故、對仗、句法、音韻、聲調的運用更深入、更透徹。如劉克莊在《江西詩派序》中對黃庭堅的評價:“我們將學百句之長,研究歷代制度之變,求古書之同異,刺點之異,成家為古法。他雖然沒說壹句話,卻是這個朝代詩人的祖宗。”也就是說,指出了黃詩歌在句式和體裁上的極端變化。與以上幾點相聯系,宋代詩歌也呈現出議論化、散文化、以學問為詩的傾向,這對詩歌藝術的發展有好有壞的影響,宋代產生了許多傑出的、出類拔萃的詩人。宋代詩人梅、、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陸遊、範成大、楊萬裏等,在中國詩歌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與唐代壹些重要詩人相比,他們有自己的特點。他們以優秀的詩詞贏得了後人的贊譽。其中,蘇軾和陸遊尤其被拿來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相提並論。他們的詩歌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典範意義。宋代產生了大量的詩歌。據估計,流傳至今的宋詩數量是整個唐詩的好幾倍,已知詩人估計在8000人左右。不僅有大量的宋詩,也有大量的好詩。那些傑出傑出的詩人留下了很多好作品,甚至壹些不是特別出名的詩人也往往有好作品。宋代詩詞歌賦的研究由來已久。總的來說,詩人很重視向唐人學習,有的強調模仿,有的在學習中力求創新。前者如宋初的九僧、南宋後期的四靈詩人等。後者更為常見,呈現出競爭與創新並存的局面。所以宋代的詩派很多,而且經常發展演變,從而豐富了詩歌的風格,不斷產生大量的好詩。
宋詩
宋詩的發展嚴羽曾在《蒼話》中論及宋詩的流派。直到清初,研究宋詩的人,大多著眼於流派的演變。除了流派演變之外,對歷史發展變化的關註始於全《宋詩年譜序》。他談到宋代的“四變”:第壹變是仁宗李青之後;第二次變化是在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興起的時候。第三次變化是在四靈派出現之後。第四個變化是宋末。清末民初的陳艷編著的《宋詩精華錄》以唐詩為藍本,分為宋初、宋盛、宋中、宋末四個階段。第壹卷開頭說:元豐、元佑為宋初,元豐、元佑為宋盛世,杜南為宋中期,思陵之後為宋後期。他在全“四變”的基礎上做了壹些改進,使之更加合理。
參照陳艷的分期方法,宋詩可分為四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北宋前期,從北宋開國到英宗末年(960 ~ 1067)。第二個時期是北宋後期,從宗申到北宋末年(1068 ~ 1127)。第三個時期是南宋前期,即南宋前期至寧宗凱西末期(1127 ~ 1207)。第四個時期是南宋後期,從寧宗嘉定初期到南宋末期(1208 ~ 1279)。
北宋初期的宋太祖、唐太宗、真宗時期,詩人基本上是被動地接受唐詩的影響,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積極的創作和發展。他們主要向白居易、賈島、李商隱等人學習。葉燮《原詩》曰:“宋初詩攻舊唐人,如徐鉉、王禹偁,為純唐音。”王禹偁是白居易的代表。王禹偁聲稱“本與樂天是落後,敢為美是前驅”。清代翁方綱《周市詩話》說他“五言學杜,七言學白”。其實他主要是研究白居易的。王禹偁是宋初壹位有成就的詩人。稱贊他的人說他和歐洲、蘇聯平起平坐。然而,他的詩畢竟沒有多少顯著的特點。當時研究白居易的有徐鉉、李雲等人。
以賈島為例,主要有九僧、葉巍、寇準等人。除賈島外,他們還模仿晚唐其他詩人。他們相互聯系,成為壹個學派,聞名於世。
李商隱的主要模仿者是昆西體。昆西體以詩集《昆西賞》命名。這本詩集有17位作者,主要是楊儀、和錢。葛李芳《韻在楊秋》曰:“昆西式效於李義山之行,富於藻而不作瘠語。”他們沿襲了李商隱善對偶,用典,偏好修辭。他的詩被雕琢和堆砌傷了。
蘇舜欽、梅、歐陽修的詩歌創作主要集中在仁宗、英宗時期。他們都致力於改變當時的詩風,針對當時流行的昆西風格。與他們同時代的石碣是反對“昆西風”最激烈的人,曾批評其為“怪論”。歐、梅、蘇以其豐富的創作成就影響著當代世界。宋詩在很大程度上是沿著他們開創的道路發展的。
這壹流派的傾向和特點是重視思想性,努力擺脫唐詩的風格。梅的《答裴序》有這樣的話:“我是詩徒,被事惹成小文章。字雖淺且苦,直到第二個‘雅’才捐了出來。“以唐二子、唐三子為例,地域形象將歲月磨破”這句話代表了這壹派對詩歌創作的需求。
因為重視思想性,所以愛在詩中作評論。尤其是壹些涉及政治、社會問題的長詩,往往會被縱向橫向反復討論。袁宏道《明薛濤亭集序》說:“其弊,以文為詩。”“詩以文為基”,即散文,供討論。
由於他們非常重視思想性,有意識地糾正了晚唐至昆西詩人所崇尚的近體化和特殊化雙重氣質的詩風,所以他們多寫古體詩,古體詩占他們詩歌總集的壹半以上。
北宋後期的詩歌成為宋代詩歌的繁榮時期。這時,詩人大量湧現,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主導詩風。他們的詩被稱為“龔景體”、“東坡體”、“山谷體”。黃庭堅在當時影響很大,是江西詩派的開創者。三人中,王念代晚於歐洲,受到歐洲的高度重視。蘇來自歐陽修派,黃庭堅來自蘇軾派,由此可見北宋後期詩歌是對歐陽修派的繼承和發展。
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都有相同的傾向和特點:他們都更註重思想性,他們的古典詩歌都不同程度地有以散文為詩或以議論為詩的習慣,這是受歐陽修的影響。
在王安石早期的詩歌中,葉夢得的《石林詩話》說他“不那麽自信了,所以他的詩歌語言不再那麽含蓄”,其實是受了當時盛行的風氣的影響。晚年,他對詩歌節奏要求嚴格。陳師道說他晚年的詩傷害了他的作品(王誌防的詩),這與他早年不同。王安石喜歡杜甫的詩,對杜甫評價很高。他曾說:“杜甫是內斂的,是克制的,是渾厚的,所以他什麽也給不了.....他只是藏前人而後無後繼”(引自《潯南詩話》)。他“得老杜句法”(《苕溪漁隱從化》),開創了宋代學杜風氣。
蘇軾在接受歐陽修影響方面表現突出。在“以詩為文”和“以詩為論”方面,他與歐陽修等人如果不是高人壹等,至少是平起平坐的。而蘇軾為宋代其他詩人所達不到的,是他的才華無拘無束,隨物而形。蘇軾的詩風格多樣。劉克莊的《後石村話》說:“坡的詩有點像昌黎,飽含汗水,謹小慎微,優美質樸。當洞穴打開和關閉時,它會有壹千種變化。它是建立在它的氣魄上的,但不是真的。”劉克莊所謂的“不色”,就是不受某種制度的束縛。蘇軾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自由揮灑,也讓讀書的後輩詩人自由發展。因此,盡管蘇軾門下的許多詩人,如秦觀、、黃庭堅、晁等。,都是帥壹陣子,他們各有特色,不受“東坡體”的限制。
宋詩
從歐陽修、梅到王安石、蘇軾,壹脈相承,完成了自晚唐、昆西以來的壹次詩風變革,使宋代在唐外開疆拓土,彰顯自身特色。後來黃庭堅在新領地苦心經營,使其特色更加鮮明顯著。
黃庭堅寫詩時,十分註重思想性,研究形式技巧。詩歌在他手裏,可以說是壹門專門的學問。他努力向杜甫學習,如《老寒堂詩》中說:“有美兒的詩,是到了山谷之後發明的。”他從杜甫那裏學到了不和諧的法則。他的歪理邪說數量遠超杜甫。他竭力發展自韓愈、梅以來廣為使用的怪硬句,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用典用韻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功力超過了蘇軾。他也很好奇,喜歡用奇奇怪怪的詞語等等。這些都是很容易學走路的,所以很多人願意學黃庭堅,組成江西詩派。陳師道原本是蘇門六子之壹。見了黃庭堅之後,“學得焚稿”(答秦)認為“始無詩法”,見了黃庭堅之後才學得“詩法”。此外,如潘大林、謝懿、朱紅、饒介等。,都以黃庭堅為榜樣。由呂本中所著的《江西詩社宗派圖》,成為自黃庭堅以來宋代影響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詩歌流派,共有陳師道等25人。
南宋前期的江西詩派講究法度,喜歡用硬語言,容易導致粗狂之病。江西詩派盛行後,這些弊端充分暴露出來,引起人們的不滿。陳《更》詩曰:“谷中之詩,清新奇...然而,那些近代學詩的人...會把他們的音弄得別扭,字弄得艱澀,說江西獨壹無二。這是什麽?”南宋初的江西詩人、陳、曾軼等註意到了這壹點,並提出了壹些補救措施。這些人在北宋後期就已經開始了創作活動。南宋陳活了12歲,活了18歲。但他們的創作傾向與前期江西詩派中的壹些人有所不同。陸本中為《夏詩選》作序,提出“學詩應為活法”,說“謝玄暉有言:好詩如彈丸之美。這才是真正的活法。”方回的《歲》對他大加贊賞,說“舉人是江西詩派中最流動而不停滯的,所以他的詩更活潑”。陳與、黃庭堅、並稱為江西詩派“三家”,但他們的藝術風格與黃、陳有所不同。同時,張貴為他作了墓誌銘,稱他的詩“清麗飄逸,富貴飄逸”,絕無僅有。曾幾何時,趙更夫稱之為“月初三夜清,輕如煮湯第壹泉”,也與江西詩派之言不同。此時,江西詩派的變革勢在必行。
方回《遊先生詩史》開篇跋:“自宋中興起,詩必言遊、楊、範、陸。”他們被稱為“南宋四大家”,代表了宋代詩歌的第二個最繁榮的時期。
“四大家”(尤茂、楊萬裏、範成大、陸遊)中,尤茂的詩已失傳,清尤東的文集《梁溪遺事》只有兩卷。陸遊、範成大、楊萬裏,作品都很豐富,尤其是陸、楊,數量驚人。陸和楊都受到江西詩派的影響,但他們在當時最突出的成就是最終擺脫江西詩派而獨立創業。由於他們與江西詩派的關系,在他們的詩歌中難免留下壹些江西詩派的痕跡。如《四庫全書總目》說楊萬裏“在腐朽的唐朝,難免有壹些粗鄙的話”,的於說陸遊“古體粗糙”。然而,他們的詩歌風格,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恰恰與江西詩派相反。比如楊萬裏的詩,叫《清遠》(曾穗)、《飛逝》(方回《南湖集序》)。陸遊的詩有《傳誦》(成齋集(卷八十壹)序)、《熟》(朱彜尊《書劍南集》)、《晚年平淡》(趙翼《甌北詩》)。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陸和楊為創造壹種獨特的詩風所作的努力。
這壹時期,風格獨特的詩人姜夔在《白石道人詩敘》中寫下了他與尤茂的壹段對話:“我在梁溪附近,遇見尤先生,問余詩以何人命名。我壹直在看很多不同時代的作品,但是我病了,反駁了,我向黃太師學習。活了好幾年,不敢吐槽壹個字;當妳開始意識到學習是壹種病的時候,妳不在乎就會得到妳所學的東西,雖然黃石也被束之高閣。先生因為後記:‘近代的人都喜歡住在江西,是不是都像模特壹樣溫柔?開心如楊廷秀?高古像蕭東福,儒雅像陸武,都是從軸心來的,而且有相當的人。‘妳為什麽會想到江西?’從姜夔和尤茂對當時詩歌創作的評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壹時期有成就的詩人都在努力突破江西詩派的局限。
南宋後期,宋代發生了新的轉變,從“永嘉四靈”(見四靈體)開始。雖然尤茂、楊萬裏、範成大、陸遊等人糾正了江西詩派的弊端,他們的詩繼承了歐陽修、梅、蘇軾、黃庭堅的詩派,但“四靈”轉移到晚唐,似乎又回到了宋初的時代。
“四種精神”興起的動因是江西學派的弊端。姬旭、趙旭、翁卷、趙師秀四位詩人都是永嘉人,都出自永嘉學派葉適之門。葉適在為姬旭所寫的墓誌銘中說:“初唐詩廢久,妳和妳的朋友趙旭、翁卷、趙師秀商量:‘從前人們用浮聲截字,只是巧妙笨拙,把風騷掩蓋到了本質;現代到處都是文章,揮汗如雨毫無節制,怎麽可能是名家!“四人詞極硬,唐詩復起。”這裏所謂的“復唐詩”,其實就是晚唐詩。具體來說,就是賈島和姚合的詩,而且主要是姚合的。“四靈”主張“削字浮聲,巧只算句”,他們畢生的努力都在這方面。他們喜歡親近,專精五律,度小。劉克莊《野山谷集序》說:“子曰:‘壹篇吉文只有四十字,多加壹字。“我沒有那麽好,””“可見他們的能量不能超過四十個字。他們不註重思想性,少用典故,不議論,少用古語,講求精確,這與從歐陽修、梅到江西詩派的宋詩傳統大相徑庭。這在當時壹部分人中間產生了壹種新鮮感,對江西詩派有些厭煩的人來說更有意思。
江湖派因臨安書商陳奇刻制的《江湖藏書》而得名。陳奇可以寫詩,可以結交壹批江湖詩人,也就是那些被滯留或官職較低的詩人。李宗保慶初刻《江湖集》,收錄了劉克莊、曾幾等人的部分詩作。其中的壹些詩冒犯了當時的宰相石。江湖采集被禁,斬,石死,禁令解除。陳奇繼續出版和鐫刻書籍,如收集江湖前,收集江湖後,和江湖續集。陳奇收集的詩歌主要是壹些江湖詩人的詩歌,也有壹些前輩詩人的作品。
江湖學派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如“四靈”派精通五言。他們既寫古詩也寫近體詩。與宋代全盛時期的其他文人相比,詩風遜色無力,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宋末壹些地位相對較低的文人的思想、生活和感情,他們的文風也是自由放任、無拘無束。戴復古是壹位有成就的江湖詩人。
文天祥、汪元量、謝翺、林景熙、鄭思肖等人是宋代前後的代表詩人。他們有的投身反袁鬥爭,不屈不撓,英勇犧牲;有的流離失所,挽歌慷慨。他們擺脫了“四靈”派、江湖派多寫自然風光、個人情懷,多寫南宋滅亡前後的局勢,多寫“麥秀”、“李蜜”的鬥爭經歷或思想,被視為“詩史”的狹隘世界。他們有的接近杜甫的憂郁悲壯,比如文天祥;有的和李賀、孟郊、賈島關系比較近,比如謝傲。每首詩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壹些藝術成就。詩歌到了四靈江湖的時代,出現了衰落的景象。宋末,詩人輩出,重新煥發生機,尤其是沈郁悲壯的詩歌,為宋代詩壇增添了最後的輝煌。
宋詩的影響分為唐宋詩,主要是因為時代風格的差異,後期詩歌的發展基本上未能超越唐宋詩的風格。由於時代風氣、個人喜好、藝術主張的差異,形成了唐派與宋派的長期論爭。正是張潔首先對蘇、黃、江西詩派進行了抨擊,從而引發了唐宋詩之爭。張潔認為“自漢魏以來,詩優於子健,有李、杜之作,而不如蘇、黃”,“蘇、黃之習已盡,故只能談唐詩”(《韓遂唐詩集卷上》)。然後永嘉四靈、江湖派以晚唐為宗,試圖糾正江西派的弊端。嚴羽的《蒼施瑯話》以盛唐為法,“說江西詩有病”。這些都是南宋尊唐抑宋的重要表現。金代王若虛在《安迅詩集》中痛斥黃庭堅和江西詩派為“剽竊者”,夾雜著南北地域的偏見。下至明代,前後七子開創了“詩必盛唐”的理論。李夢陽提出不讀唐以後的書,李攀龍編了《古今詩集》,宋元的詩根本沒有記載。前七子在當時文壇影響很大,引起了公安派的不滿。袁宏道痛斥他們復古模仿,反對“不使唐染宋”(《與秋書》)的主張,但直到明末,仍持揚唐抑宋的觀點。清代是宋詩被重視和廣泛傳播的時期,壹個是清初,壹個是同治、光緒時期。《四庫全書總目》第173卷說:“建國之初,人厭明代王、李之膚廓,鐘、譚之纖瘦之貌,詩人爭宋元。”陳?《宋詩十五家詩選》也說:“過去我們都在唐朝,現在我們都在宋朝。”吳稚真的《宋詩選》有力地推動了宋詩的發展,葉燮的《原詩》提出了《宋詩》經編輯而成的論點,這些都提高了宋詩的地位和價值。當時重唐輕宋的人很多,有朱彜尊、王夫之、毛啟齡,還有專門研究晚唐的馮班、賀尚、吳喬,但重宋的人也是旗鼓相當,比如翁方綱、蔣士銓。晚清“同光”的盛行,標誌著宋詩的“復興”。這種長時間的爭論,除了門戶、地域偏見、裝逼偏激,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尊唐派往往從批判宋詩的缺點和弱點入手,闡述詩歌的藝術特點,堅持意象性和抒情性的要求。例如,劉克莊提出了“風之詩”和“文人之詩”的概念;嚴羽對“趣”的強調,也觸及了詩歌意象思維的特點。但宗宋派從詩歌發展演變的角度肯定宋詩,反對“不使唐病宋”,堅持詩風的多樣性,也頗有見地。比如葉燮的《原詩內篇》,指的就是詩歌的發展。既然《三百章》是根,唐詩是枝葉掩映,宋詩是可以開花的,“而木可以成事。”宋以來的詩,不過花開花落,花開花落又重開。蔣士銓《詩辯》說:“唐宋皆偉人,各成壹代詩聖。”“唐朝生了宋朝之後,真的很難打開。”陳艷的《詩詩話》(卷壹、卷十四)對宋代唐詩的繼承,卻又“破室”和“集大成”,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些觀點對於深入理解和研究宋詩的特點(包括優缺點)具有重要意義。
宋詩的傳播宋詩創作非常豐富。詩人輩出,大詩人壹生寫了壹萬多首詩。據說楊萬裏壹生寫了兩萬首詩,陸遊今天有九千多首。再加上宋代印刷業發達,雕版方便,所以出現了大量的詩集。宋代歷史上有近600位詩人,記載不全。但是,失傳的也不少。就連嚴舒、尤茂等著名作家也不傳承自己的藏品,只有清人的藏品失傳。《四庫全書》僅宋人詩詞歌賦就有400種左右,其中不乏佚本。明代成化、弘治年間,部分宋人藏品被重新刻制。今天明代詩人的文集,大部分都是這個時期刻的。宋代詩文集的嚴重流失,與明中葉對宋詩的排斥有關。
宋代詩文集在晚明開始受到關註。潘主編宋元詩歌四十三首,其中宋詩二十六首。曹學佺的《歷代詩選》有506卷,其中宋詩107卷。齊家閣還刻了壹些宋詩。清初,許多詩人喜歡學習宋詩,收集整理壹度成為壹種時尚:①重刻宋人詩集。壹些宋代詩人的後代或同鄉曾重印明版,宋代詩集出版流通。2編制。如《顏的遺風》《梁溪的遺風》。《四庫全書》的圖書管理員從《永樂大典》中整理出140多種宋人詩詞歌賦,是壹個龐大的藏書。③目錄收集。明末以來,如潘的《宋元詩四十三首》。在清初,曾大規模開展。例如,陳超的宋元詩社選了497首宋。陳?有《宋代十五家詩選》。吳稚真列舉了100張宋代筆記,其中16張未刻。曹廷棟《宋代百家詩》也列舉了100家,不與上述兩家重復。李鶚的《宋詩年譜》是壹部介於總集和詩話之間的書。它選錄了《易》評點的宋詩,收集了3812冊,非常豐富。清朝末年,陸欣源編《宋詩年譜補》,比李鄂的《宋詩年譜》多三千篇左右。④藏書家收藏。清初壹些藏書家十分重視宋人詩文的收藏,如紀的《宋元書目》、朱的《結義錄宋元書目》、朱彜尊的《千彩堂宋元書目》、陸其清的《甲戌堂書目》(大部分藏書現已佚文)。這些藏書家對當時宋詩的收集和整理做出了壹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