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的書香詩

杜甫的書香詩

杜甫的書香詩如下:

原文:

著名總理的廟宇在哪裏,在絲綢之城附近的壹片深深的松樹林裏。春天的綠草點綴著臺階,鳥兒在樹葉下歡快地鳴叫。第三個召喚加重了他的國家事務,他給了兩代人他的真心。但是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從那以後英雄們就在他們的外套上哭泣!

翻譯:

丞相祠堂該去哪裏找?錦官城外,那裏柏樹茂盛。綠草倒映石階是壹片春色,黃鸝透過樹葉行動聲音好聽。三訪茅廬勤議天下大計,兩朝開拓輔佐舊臣盡心盡力。他還沒得到最後的勝利就病死了,這常常讓後世的英雄們潸然淚下。

註意事項:

蜀相:三國時蜀國宰相,指諸葛亮。金關城:今四川省成都市。自:空。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朝代:劉備、劉禪父子。開基是指幫助劉備建立國家,並協助劉禪繼承王位。

贊賞:

詩人遊覽了武侯祠,描寫了武侯祠周圍的景色,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和深深的懷念。諸葛亮的“還沒來得及征服,就已經死了”讓詩人更加惋惜。全詩深刻感人。

關於作者:

杜甫(712二月12-770),詞藻優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襄陽(今湖北),自曾祖父起遷居珙縣(今河南鞏義西南)。他們和李白壹起被稱為“杜麗”。為了區別李商隱、杜牧和“小杜麗”,杜甫、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常被稱為“老杜”。

後人稱他為杜士毅、杜工部,也稱他為杜少陵、杜草堂。少年時期,杜甫先後遊歷吳越和趙奇,其間還到過洛陽。三十五歲以後,在長安考第壹,最後壹名。後來,他向皇帝獻禮,贈送給貴族。官場失意,見證了唐代上層社會的奢靡和社會危機。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遷居多地。

甘源二年(759),杜甫棄官入川。雖然逃離了戰亂,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關心整個人生,關心國家大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望春》、《北伐》、《三官》、《三別》等名篇。杜甫雖然是現實主義詩人,但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他的代表作《飲酒八仙之歌》中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和幹雲。大歷五年(770),卒年59歲。

杜甫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是深遠的,被後世神仙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有“為君子,堯舜,然後使風俗純”的宏願。雖然杜甫生前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卻廣為流傳,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保存下來的杜甫詩歌約有65,438+0,500首,其中大部分被杜工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