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以宋詞中的豪放派為主題寫壹篇作文,並給出壹些材料或範文。。

以宋詞中的豪放派為主題寫壹篇作文,並給出壹些材料或範文。。

宋代是詞的“黃金時代”。這期間,矗立著兩座奇峰,相互競爭,相映成趣;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為旗幟的婉約派和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狂放派。顧名思義,婉約派和豪放派顯然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詞體風格。那麽,它們各自有什麽特點呢?有什麽區別?在這裏,我覺得要註意壹句歷代批評家、文學家常用來概括豪放派開創者、蘇軾主要代表人物蘇軾的創作特點的話,即“以詩為詞”(見《後山詩話》等。).雙方對蘇軾的褒貶評價壹致,可見此言有理。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我很贊同中科院編的《中國文學史》中的表述:“詞的詩化並不意味著取消詞作為壹種獨立文體的系統和格律,而是意味著詞的主題的拓展、作家個性的更加鮮明的呈現和語言的創新。“基於此,我想在旋律上加壹個突破口,試從題材、形式(包括旋律、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對婉約派與狂放派的不同詞風做壹個粗淺的分析比較。至於兩派詞人的生活經歷和知識分子氣質對其詞風形成的影響,限於篇幅,略而不提。

三百多年來,從婉約派的鼻祖文,到、王,所謂“婉約派”詩人的作品數量眾多,題材狹窄,多為送別、男女情愛、醉歌、惜春、賞花之作。柳永和李清照在此期間雖有所進步,但終究難以擺脫桎梏。

這個大膽的學派完全突破了“柯巖”這個詞的傳統壁壘。蘇軾以革新者的勇氣,將詞從“娛客娛人”的工具轉化為獨立的抒情藝術;把這個詞從“瓶前”“花間”推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不想入,無話可說”(劉在希《藝術大綱》),山山水水,記事,農家風光,感老感老,說理抒情,都寫在字裏行間。比如《念奴嬌》(《不歸之河》)和《水貂頭》(《明月幾時》)就是最能體現這壹特點的神仙佳作。到了南宋,辛棄疾有了新的發展。我不需要在這裏說什麽。

婉約的詩人那麽多,詞集那麽多,詩數以千計,但即使全部加起來,就社會生活和題材而言,恐怕也遠不及蘇軾的三百多首詩廣博!

優雅的詩人壹般更註重文字的形式。視音樂節奏規則(如“五音”“六音”)為法度,視語言嚴格的條條框框(如“珠圓玉潤”“處處無字”)為法寶。如前所述,他們的作品內容陳舊貧乏,題材狹窄單調,因而更癡迷於諧音諧音,刻意雕章鑿句,以華麗的形式掩蓋其空洞的內容。我甚至寧願削足適履,也不願越線。就拿婉約派最有成就的李清照來說吧。明明面對著破敗貧窮的嚴酷現實,她卻死抱著“詞不壹樣”的藝術偏見,生怕在自己的詞裏透露壹點點。它充滿了“悲傷和哀愁”。雖然讓人落淚,但缺乏喚起人們奮起的力量。這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義。而她同時期的詩(如《至今思念項羽,不肯過江東》)則被贊為豪放潑辣。

就是這樣,內容定義了形式,形式反過來又框住了內容,優雅的詩人牢牢地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至此,以周邦彥、賀鑄為代表的格律詞派達到頂峰。

但大膽派不被形式束縛,而是充分調動形式為內容服務。最突出的是蘇軾。為了反映廣闊的生活,蘇軾打破了“詞必和法”的刻板印象,將詞從音樂的奴隸地位中解放出來。但蘇軾並沒有完全忽略或不理解旋律,而是因為他“出類拔萃,自然不能被束縛在旋律中”(見晁布在《傅齋漫錄》中引用的話)和“豪放,不喜削之以合旋律”(見陸遊在歷代詩詞中引用的話)。蘇軾充分發揮詞這壹獨特的語言和文學樣式的優勢,利用長短句的零散形式引起節奏的變化,努力使詞造句鏗鏘有力。從而達到形式、內容、情感和諧統壹的藝術境界。陸遊是南宋傑出的詩人,精通音律,詩文俱佳。他曾“試選東坡詩詞之歌,終覺風雨壓倒”(見《歷代詩詞》中的引文),證明了蘇軾的成功。

在語言上,蘇東坡也打破婉約派的條條框框,多方面吸收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的詩詞,偶爾使用口語。只要能恰當地表達思想感情,他什麽詞都敢用,形成了清新、質樸、明快、流暢的語言風格,體現了東坡的個性。比如“什麽時候會有明月?我從遠處拿酒杯。——”(《水調》)“墻裏秋千在墻外,俗人在墻內,墻內美人笑。——”(《最近的愛情》)等等,都懂,自然清新,生動準確。

可以說,正是由於蘇軾的大膽創新,詞才脫離了音樂的翅膀,成為壹種獨立的文體。

表達技巧:“循環吞吐量”和“脫口而出”

說到這,不妨引用壹個故事:

秦少遊從惠濟來京——(東坡)問說什麽。秦鉅曰:“小樓與園相連,繡轂雕鞍。”薄雲道:“十三個字,只能壹個人騎在樓前說。”秦問秦先生近,坡雲道:“樓上也有字。”是為“燕子空了,美人在哪裏?空鎖樓燕。”吳超秋對觀眾說:“張建樞三句話就封了燕子樓,真厲害!”(據《唐宋聖賢優秀詩文選》)這個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釋蘇軾和秦觀的不同特點,也可以引申到豪放婉約的創作這兩個流派。

婉約派的景物描寫細膩,音樂形態豐滿,辭藻華麗,而抒情委婉含蓄;但天馬行空勾勒出壹個大輪廓,簡單明快,不加辭藻,抒情直白。這壹點對比李清照的《聲慢》和蘇軾的《念奴嬌》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說豪放派在詞的題材和內容的廣度上大大超過婉約派,那麽在藝術上,應該說兩派各有優劣。具體來說,婉約派在意象描寫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尤其是線描手法的運用,能做到“壹景難述,壹情難達”(《六十壹詞選》舉例),為豐富詞的藝術表現方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也有壹些成功之處,可以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顯得飄逸優美,卻失去了纏綿昂揚的精神。

而豪放派集景物、抒情、議論於壹爐,結構動蕩奔放,產生了開放渾厚的藝術境界。雖然風格明朗豪邁,不如婉約派,但在具體形象的細節描寫和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等方面,似乎略遜於婉約派。

最後,我引用余文寶《吹劍錄》中的壹段話:

東坡,玉堂日,有僧唱好歌。他問:“我的字是什麽樣的?”對,我說“閬中詞得十七八個女人,捧著紅獠牙唱‘楊柳岸曉風殘月’;本科學歷,必須和關西壹個大男人,壹把銅琵琶,壹塊鐵板壹起唱‘壹去不復返’。”

這段話可以說是婉約派和狂放派不同詞風的形象概括和生動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