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命哲學對俄狄浦斯回答“人”的謎語這壹眾所周知的“斯芬克斯之謎”進行了否定和揚棄:如果在語言學上將謎語和謎底進行置換和顛倒,那麽我們就會知道俄狄浦斯只是在動物層面上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謎”(人只是壹種四條腿、兩條腿、三條腿行走的“動物”),而是在真正意義上。人生就是壹個與獅身人面像決鬥的過程:獅身人面像牢牢抓住了人類兩個天生的弱點——貪婪或貪婪和怯懦或恐懼,並給予他們誘惑和恐嚇。現代人生哲學看透了“斯芬克斯”的真相——“現實社會”,即“誘惑”和“恐嚇”,從而徹底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古的“斯芬克斯之謎”。現代人生哲學力求徹底實現其終極理論信念——是什麽,不是什麽。
莊子說:井蛙不能與海中者對話,而待於空;夏蟲不能和冰說話,也不能和時間說話;瞿氏不能與道教徒對話,只能與教綁在壹起。臺灣中原大學的林誌平教授,最近在“升身樓”為南開學生所作的學術報告《人與人相遇》中,用通俗的例子表達了同樣的想法:“蝌蚪”無法理解“青蛙”的自由,“毛毛蟲”無法理解“蝴蝶”的浪漫。為什麽?物非人也。孟子從仁義的角度說:人之所以異於動物,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庶人去,君子留。其實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萬物),是因為人具有超越現實,達到理想境界的理性思維和精神能力。現代人生哲學的本質明確指出,現代人生哲學是壹套關於個人如何把石墨變成鉆石的具體操作系統或裝置。在現實中,雖然我們是黑色的“石墨”,但我們與動物和事物不同的獨特理性思維,讓我們得以窺見那顆閃閃發光的“鉆石”的未來。我們就是這樣。當我們還是蝌蚪、毛毛蟲、石墨的時候,就能清楚的知道,我們的未來是青蛙、蝴蝶、鉆石。
年輕人最大的困惑和迷茫就是沒有或者失去了方向。沒有或者失去了人生方向的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無意義的人生不值得過。精神疾病、自殺等社會問題的出現,與人生意義的缺失有關。現代人生哲學試圖為每壹個大學生指明人生的方向——“鉆石”。現代生活哲學是所有年輕人精神疾病的禍根。
現代人生哲學認為,個人要實現從石墨到鉆石的飛躍,必須完成兩條路徑:壹是社會化——人——服從——大眾;第二,個性化——人——追隨者——人。年輕的大學生正處於社會化的第壹步。在這條路上,“獅身人面像”總是蹲伏在年輕人面前,時而祭出“誘惑”,時而祭出“恐嚇”。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被她“吃掉”那些在現實中失敗的年輕人,總比別人強。相反,認識自己的人,在面對“斯芬克斯”的“誘惑”時,會“富強”,在面對“恐嚇”時,會“威武不屈”,所以“斯芬克斯”會疲憊不堪,壹敗塗地。正是在與獅身人面像不屈不撓的鬥爭中,完成了個體的社會化,同時也順利進行了他的個體化過程,從而使最終的自我實現具有現實性。
現代生命哲學以科學揭示的“生命基本矛盾”——精神與精神形態的矛盾——為基礎,實現了生命哲學理論的哥白尼式革命。它把所有以前的人生哲學(包括宗教神學)都稱為“古典人生哲學”。古典的人生哲學是在幻想的層面,就像勾股定理的“三股四弦五”,而現代的人生哲學則達到了“科學”,就像勾股定理的“A?+b?=c?”。在現代人生哲學的光照下,古典人生哲學也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古典人生哲學
在童年,人要天真無邪,童心未泯,無憂無慮,但不能急於求成,過早幼稚;
人年輕,正值壯年,意氣風發,勇往直前,敢做敢當,不能瞻前顧後,退縮不前,老態龍鐘;
人在年輕時,要高瞻遠矚,謙虛謹慎,忍辱負重,盡力而為,但不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目光短淺;
人到中年,知天命,責無旁貸,大義凜然,美國從前,但不能得過且過,怨天尤人,功虧壹簣;
人到老年,要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返老還童,返樸歸真,但不能貪多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