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什麽是詩歌?詩歌的作用是什麽?我們能從詩歌中學到什麽?

什麽是詩歌?詩歌的作用是什麽?我們能從詩歌中學到什麽?

詩歌是最普通的藝術之壹,它像陽光壹樣落在人類社會的每壹個角落。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無法理解風、電、雷、雨等許多自然現象,所以都歸結於神靈。原始人類出於敬畏,對神靈載歌載舞,表達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等。這就是詩歌的起源。

它起源於宗教。還有壹種形式,源於勞動。原始人壹邊勞動壹邊發出簡單而有節奏的叫聲,以此來忘記勞動帶來的暫時的痛苦和精神,協調行動。漸漸地,這種簡單而有節奏的吶喊,發展成了壹首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表達勞動者自身感受的詩歌。魯迅先生曾說:“詩是韻文,發生在勞動期間;小說是散文,從休息中發生。”所以我們說,詩歌是壹種普遍的藝術,是最古老的文藝樣式。

詩歌最本質的特征是抒情美。無論小說、散文、戲劇、最美的地方,詩歌的光環都在閃爍。所以,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詩歌在藝術領域中無處不在,詩美是藝術美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藝領域,科學著作中的精致片段,甚至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中,都散發著智慧和光彩,有詩的痕跡。

詩不僅在詩,而且抒情美是所有文學樣式和藝術類型的共同品質。因此,詩歌是壹種普遍的藝術,甚至超越了藝術的界限。

中外詩論對詩的本質有兩個著名的人的定義:壹個是詩如畫,壹個是詩在樂同質。這兩個定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合理的,所以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實際上,這兩種定義都不科學。

首先說壹下詩畫的本質;詩與畫的相似之處都是表現客觀世界的現象,不同之處在本質上是異質的。詩和畫在內容、意象、媒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內容上,繪畫的主要內容是對外在形象的藝術再現,傾向於保留客觀事物的表象。詩歌的主要內容是詩人內心感受的直接表達,避免了精確的描寫,對客觀事物的表達是通過詩中所表達的感受來暗示的。繪畫創造的是客觀事物的視覺形象,詩歌創造的形象是詩人自己的形象,靠的是想象而不是視覺。

另壹種情況是,詩歌有時會塑造景物的形象,在詩歌中形成壹幅畫面。但這個畫面是不確定的,隨著詩人或讀者的想象而變化。而繪畫是壹種靜態的形象,是某壹時刻事物的形象。相反,詩歌的畫面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流動的,而不是靜止的。從塑造意象的媒介來看,繪畫塑造意象的媒介是線條和色彩,詩歌塑造意象的媒介是語言。

色彩和線條只能準確再現客觀世界,在表達復雜的主觀世界時受到很大限制。語言作為媒介,是不受限制的。善於表現復雜微妙的精神世界,所以詩畫異質。

同樣,詩歌和音樂在本質上是不同的。雖然它們的形式特征是相同的,即詩歌和音樂都有節奏感和音高波動感。雖然音樂在表達主觀世界上比繪畫有更多的自由度,但更進壹步。它用節奏和音調這兩個抽象符號來表達社會生活,不確定性太大,隨機性很強。藝術家的情感只是在音調中象征性地表達出來。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缺乏繪畫內容的明確性和具體性。它走到了繪畫的另壹個極端。

雖然詩歌追求的是音樂之美,但它不僅僅是節奏和音調,它不是簡單的聲音藝術。詩歌的主要媒介是語音而不是聲音。聲音在語言中的表達只是壹種語調,所以詩歌的語言是意音交融產生的“特殊語言”,這壹點我們可以從讀文章、背詩中體會到。

由此可見,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內容遠比音樂所表達的更為確定。而詩歌則打破了音樂的局限,賦予情感世界更深刻、更充實的內容和清晰明了的面貌,這是音樂的“提升”。所以詩歌和音樂是異質的。

從探索詩歌文體可能性的角度出發,可以更清晰地把握詩歌的本質內涵。觀點是創作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獨特關系。觀點分為外部觀點和內部觀點,不同的觀點帶來不同的文體可能性。散文類似於繪畫。散文以占用時間的人工符號——語言為媒介,繪畫以占用空間的自然符號——色彩和線條為媒介。兩人都有對自己關心的對象留戀的外表傾向。無論是用文字還是用象征來表達,兩者的觀點都是外在的觀點,都是具體的觀點。

詩歌與繪畫疏離,與音樂接近。音樂屬於純粹的內心活動。它否定了視覺藝術的空間性和自身的聲音,這種雙重否定賦予了音樂無對象地表達內心活動的最大可能性。音樂觀點是內在觀點和抽象觀點。但詩歌和音樂有明顯的區別:詩歌是壹次完成的,音樂是兩次完成的,詩歌的媒介不只是聲音,音樂的聲音直接成為目的;詩歌使情感具體化(音樂是抽象的);等等,但是詩歌和音樂都是直接表達內心世界的。兩種觀點都是內在觀點和抽象觀點。這裏我們可以根據美學觀點把文學分為兩類:

壹、外國文學(即非詩性文學)。外來文學敘述世界,具有強烈的歷史反思功能,表現了客觀世界的豐富性。

第二,內部觀點的文學(即詩歌和其他抒情文體)。內在觀點文學體驗世界,以對世界的情感反應證明自己的優勢,揭示精神世界的微妙。內心的觀點就是精神的觀點,精神的觀點。

內在觀點把人們帶到壹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帶到詩歌的世界。

詩歌是典型的內觀文學,外部世界在靈性化的過程中被分解和重組,物理時間和物理空間是無意義的。受審美觀點的制約,詩歌不需要、不允許、也不長於對現實的廣泛描述。詩歌不是散文。散文是:壹種典型的外部視角的文學,依附於其所關照的對象,觀察客觀事物的壹般規律,以散文的視角看待世界。而詩歌是體驗外部世界的。從視點來看,詩歌的內在視點表現出詩歌的六個特征:

——詩歌的主觀體驗產物

詩歌創作的過程就是將客體轉化為經驗,將客觀轉化為主觀的過程。或者說物質世界轉化為精神世界的過程,也就是說,外在世界的壹切都通過詩人的主觀體驗獲得了詩的生命。

第二,詩歌是夢幻的。

幻想的主要特點是來源於現實但又與現實絕緣。它是現實生活中的變體,來自虛幻的空間。夢者的主要特征是他擺脫了物理時空。詩與夢,詩人與夢想家在這壹點上非常相似,都因為是主觀體驗而充滿了夢幻感。

第三,詩歌是沒有邏輯的結構。

既然詩歌是壹種主觀體驗,那麽它就是壹種拒絕遵循事物客觀規律的自然規律和邏輯概念。詩歌在感受不正常、思考不正常、形成常規的不正常中,表現出更深刻、更強烈的正常;美得變態。古人稱之為“不可理喻,妙不可言”,“不可理喻”就是排除常規邏輯。

第四,心靈的直接表達

藝術是心靈尋求解放和表達的結果,心靈是詩歌的直接內容,詩歌是內心體驗的直接外化。心靈的直接表達使詩歌成為壹種普遍的藝術。建築藝術是最不完美的藝術,由於媒體的限制,建築藝術家的靈魂只能象征性地表達。另壹方面,詩歌是在時間和空間中表達觀點的藝術。在直接性上,類似於時間藝術的音樂,在具體性上,類似於空間藝術的繪畫。

第五,詩歌的無名

詩歌沒有具體性,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沒有特定的指向,詩歌的匿名性帶來了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第六,詩歌的往復擺動

大部分靈性和情感的光譜音調是往復和揮之不去的。詩歌的內在視點不像外在視點那樣是線性的。詩的眼睛是流動的,上下左右,自由俯仰,在內心世界裏來回打轉。

關於什麽是詩歌?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概括定義的。歷史上,郭沫若、何其芳先後給“詩”下了定義。他們的定義雖然有壹定的科學價值,但並沒有全面概括詩歌的形式特征和內容。今天,西南師範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呂進教授準確、全面、科學地概括了詩歌的本質特征。他對詩歌的定義如下:

詩歌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藝術,通常是詩人感情的直接書寫。

詩歌不直接反映生活,而是從生活中尋求人的情感。詩歌不是長於詳細描述客觀現實,而是長於詳細描述情感波瀾。詩歌的本質在於抒情,詩歌的歌唱生活強調詩歌的抒情美。“唱”不僅僅是“唱”,詩歌歌唱生活的感情是無限豐富的,或愛或恨,或悲或喜。詩歌是歌唱生活的藝術,這就決定了詩歌通常是詩人直接寫出來的。詩歌離不開詩人的經歷、遭遇、性格、氣質、理想、追求等。在大多數詩歌中,詩人的個性或明或暗地顯露出來,詩人的心靈被公開展示,詩人的內心感受被直接寫出來。在所有的語言藝術中,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

詩歌的語言來源於生活的語言,而生活的語言必須通過詩歌的處理來提煉,才能獲得進入詩歌王國的簽證。魯老師的定義精辟地涵蓋了詩歌的本質特征,所以這個定義可以簡要地回答詩歌是什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