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話出自他的《穿越零洋》,全文如下:
壹旦努力來了,身邊的明星就少了。
山河破碎風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
恐懼灘頭說恐懼,海洋裏有壹聲嘆息。
自古誰沒死過?取丹之心,照歷史。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袁兵俘虜後寫的。他是在廣州被袁兵押送到懸崖時被抓獲的。
途中路過伶仃洋,突發奇想寫下了這首詩。
到了崖山,元軍總教頭張弘範再三逼他寫了壹封信,要有堅守崖山的盧秀福等人。
文天祥把這首詩拿出來,張弘範看到了,知道自己沒辦法,就把這件事忘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關於他的生活經歷。
“齊壹經”指的是他的科舉考試。
對於古代士人來說,科舉是他們進入仕途最直接的途徑。
但是,無論哪個朝代,科舉都是千軍萬馬的獨木橋。
寒窗苦讀十年,最後能考上高中的沒幾個。
文天祥很幸運。他20歲進入高中,當他在嬴稷大廳得到正確答案時,他被宋理宗欽點為第壹名。他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學者。
但他是不幸的,因為當時的南宋,有漢奸當權,有蒙古軍隊在外,真是內憂外患。
文天祥決心扭轉局面,但他勢單力薄,很快被排擠出政治中心。
公元1274年,元軍攻陷襄陽,沿漢水南下長江,直指建康。
1275年,長江上遊告急,南宋朝廷頒布法令,號召天下兵馬勤政。
文天祥立即召集壹萬多人,率軍向臨安進發。
從1275到1278被抓獲正好四年,所以說“四星圍”。
隨後的對聯進壹步描述了國家和個人的命運。
公元1276年,宋公宗在臨安城舉行投降儀式,宣布南宋滅亡。
雖然各地都有反抗,但其實只是臣民的自發組織。
“宋末三傑”文天祥、盧秀福、張士傑,先是擁戴端宗虞照,不料虞照在逃亡途中因驚嚇過度而死,後又擁立年僅八歲的趙敏為帝,並建宮崖。
纏綿悱惻的南宋,就像大風中飄來的柳絮,隨時都會雕零。
而文天祥本人呢?他的妻妾被俘,他的母親和唯壹的兒子都死於軍隊中爆發的瘟疫。
此時的他就像暴雨中的浮萍,無助。
這兩句描寫南宋和文天祥的處境,生動深情。
項鏈兩個字壹語雙關,形象地表現了文天祥被俘後的憤慨。
恐懼灘,原名“黃公灘”,是贛州十八灘之壹。水流又快又嚇人,所以被誤傳為“恐懼海灘”。
文天祥在贛州被元軍打敗,妻妾被俘,他卻逃了出來,最後通過恐灘撤退到福建。
想到當年的慘敗,再對比今天的被俘,他害怕自己無法完成恢復國家的大業,所以心中充滿了恐懼。
讓我們看看眼前孤獨的海洋。作為壹名囚犯,他很孤獨。真的是讓觀眾落淚,聽者心酸。
這兩句話不僅工整利落,而且壹語雙關,將他孤獨無助的心情發揮到了極致。這種情況怎麽能不讓人難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