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大班雨教案

大班雨教案

大班中關於雨的五個教案

雨是壹種自然降水現象,是大氣環流擾動造成的。它是地球水循環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也是幾乎所有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充淡水的方法。下面是我給大家安排的大班裏關於雨的教案。希望妳喜歡!

大班1雨教案的設計思路:

《大雨和小雨》是壹堂有趣的音樂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首先組織孩子聽雨聲,讓他們回憶下雨的場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區別。然後通過我的總結,讓孩子熟悉歌詞,為學習唱歌打好基礎。最後,在遊戲環節,借助五顏六色的彩帶,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歌詞,熟悉歌曲的旋律,激發表達的欲望。

活動記錄:

壹、入聲,讓孩子感興趣。

1,老師播放《大雨和小雨》的錄音,引導孩子自由聽。

2.妳剛才聽到了什麽聲音?(雷聲和小雨的聲音)打雷之後我們做什麽?(雨)

3.雨是什麽?(大雨)

點評:在聽力上區分大雨和小雨的區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二,盡量用聲音和動作表達大雨和小雨。

1.大雨的聲音是什麽?(崩潰...)讓我們用壹只能幹的小手來展示壹下。誰來做?讓我們用壹只能幹的小手來讀和做吧!(展示暴雨圖片)

2,大雨真的很大,而且雨勢逐漸變小!讓我們聽聽...播放小雨的錄音。

3.小雨下的聲音是什麽樣的?(啪嗒...)讓我們有壹只小手來展示壹下!我們壹起來讀吧。(展示小雨圖片)

點評:直觀的教具容易吸引小班小朋友的註意力。用圖片幫助孩子理解歌詞,更好的為下壹個環節做鋪墊。

第三,熟悉歌曲,大膽表現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強弱。

1,大雨和小雨快樂地從天而降。聽,他們還在唱著優美的歌曲!(老師唱壹遍歌,唱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強弱。)

2.他們唱得好嗎?下大雨的時候怎麽唱歌?小玉唱歌怎麽樣?來吧,我們唱歌吧!讓孩子們試著唱歌。

3.我們再聽壹遍,看看大雨的聲音和小雨的聲音是不是壹樣的。第二次欣賞歌曲,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區別。

大雨唱歌的時候是清脆的,小雨唱歌的時候是溫柔的。現在讓我們壹起唱!(老師帶領孩子完整的唱兩遍,引導他們唱出強弱。)

5.現在我們來學習壹下大雨和小雨,邊唱邊從天而降!(引導孩子大膽展示大雨和小雨)

點評:在學唱中感受大小和力度的強弱,在想唱和敢唱的基礎上鼓勵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歌曲。

第四,大雨和小雨

1現在老師要做大雨,請讓小朋友做小雨,我們壹起做遊戲吧!但是有個規矩:唱大雨的時候用小絲巾使勁搖,唱小雨的時候輕輕搖。妳明白嗎?

2.老師先示範,完整唱出來。

3.所有的孩子都在壹起唱歌跳舞。(兩次)

4、大雨小雨,我們壹起去外面玩吧!(走出活動室)

點評:在遊戲活動中,進壹步感受歌曲和遊戲帶來的快樂!

課後反思:

《大雨小雨》是首富的壹首童真歌曲。歌詞模仿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歌曲旋律流暢,節奏簡單,音樂形象生動,富有兒童特色。聲音是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感受到的自然現象。兒童對聲音的感受有許多生活經驗,其中雨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雨聲有大有小,不同的變化形成強弱節奏。於是,我在電腦上下載了大雨的聲音和小雨的聲音,主要目的是讓孩子的聽覺有壹個清晰的區分。尤其是第四個遊戲環節,唱到大雨的時候,我讓孩子用力揮動圍巾,唱到小雨的時候,我讓孩子輕輕揮動圍巾。這種唱歌表演的形式會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孩子在這堂課上的主動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孩子邊玩邊學歌,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區別。所以,只要給孩子壹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我想他們會學得更好!

大班第二講雨教案設計意圖:

這項活動的目標是以行動、遊戲等形式開展活動。,讓孩子通過聽、唱、做、演來感知和體驗音樂中中音的變化,以適當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動中激發孩子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孩子敢於在活動中表達自己。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聽音樂,區分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效,嘗試用肢體動作表達大雨和小雨。

2.表演的時候不要和別人碰撞,喜歡向別人學習。

活動準備:

太陽牌,烏雲牌,雨滴牌。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能區分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效,並嘗試用肢體動作表達大雨和小雨。

活動流程: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首先,熱身運動

熱身活動《小雨滴》。

“妳好孩子,我是雨點姐姐。我們壹起玩遊戲吧。”

用活動中的角色熱身,可以為後面的遊戲做鋪墊。

第二,進口活動

1.出示“孫證”:這是誰?太陽掛在天空。天氣好嗎?突然,壹陣風吹過來,喊道...哦,誰來了?(出示烏雲牌)壹大片烏雲來了。天空會怎麽樣?開始下雨了。(出示雨滴卡)。

2.雨滴是怎麽落到地上的?

3.孩子們能區分大雨和小雨。雨滴姐姐給妳帶來了美妙的音樂。我們來聽聽是什麽聲音。(播放錄音:大雨的聲音,小雨的聲音)

-妳剛才聽到了什麽?大雨和小雨壹樣嗎?有什麽不同?

(再次播放錄音,分段欣賞)

4.學唱歌,試著表現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味道。

下大雨怎麽唱歌?下小雨怎麽唱歌?

5.雨滴是怎麽跳下來的?

用揮舞手臂的大動作和晃動手指的小動作,引導孩子表現出對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感受。

這個嬰兒跳得很好。讓我們壹起學習。請邀請更多的孩子來表演。

孩子們有很多關於聲音的生活經驗,雨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雨聲有大有小,不同的變化形成強弱節奏。活動中,老師下載了大雨的“咣當”聲和小雨的“滴滴”聲,主要目的是讓孩子的聽覺有壹個明顯的區分。

第三,音樂表演

1,現在,讓我們聽雨起舞吧!聽到沙沙沙下小雨的聲音就做小雨的動作,聽到大雨的聲音就做大雨落下的動作。

2.結束活動。

關於雨的教案大班3活動目標:

1.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降雨。

2.創造壹個下雨的場景,感受想象的樂趣。

3.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願意大膽探索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和發現現象,用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孩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給孩子提供壹些造雨的材料,比如瓶蓋上有洞的可樂瓶、灑瓶、樹葉、奶粉勺、海綿、塑料袋、註射器,放在材料筐裏。

2.《種子生長過程》活動教具壹套。

3.音樂《小手歌》《小雨沙沙》《大雨小雨》。

4.對於有花園的室外場地,為每個人準備桌子、幾壺水和壹條毛巾。

活動流程:

壹、活動導入

1,音樂《小手歌》導入

2.展示活動教具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幼兒園的花園裏藏著許多小種子。看,這裏有壹顆小樹種子。種子似乎嘗到了春雨的味道。有什麽辦法能讓雨出來?

3、兒童討論——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二、兒童操作

1,第壹次探索

給孩子提供壹個噴壺和壹個瓶蓋有孔的可樂瓶,讓孩子用這兩種材料進行人工降雨。第壹次操作,老師觀察,在沒有使用說明的情況下,讓孩子獨立完成加水、擰瓶蓋、灑水的過程。提醒孩子不要把水濺到自己和孩子身上。

2.教師總結

誰能告訴我為什麽這兩個寶貝能把水變成雨?-瓶蓋和上壺口有洞。展示活動教具。2.讓我們看看種子發生了什麽變化。-發芽。

3、第二次探索

這次老師準備了很多不同的寶貝。妳還能把水變成雨嗎?(材料註射器管、樹葉、海綿、塑料袋、奶粉勺)請選擇幾個不同的寶貝,用不同的方式換雨。老師巡視觀察,對能力弱的孩子進行適當引導,仍然提醒孩子不要把水弄到自己和別人身上。

4、展示活動教具3

教師總結:

快來看,蓓蕾怎麽了?-變成了壹棵小樹。多虧了孩子們把水變成了雨芽,他們才能長大。誰願意告訴我們妳是用什麽寶貝把水變成雨的?

(1)註射器裏下雨了。用註射器抽水,然後把註射器往前推,就下雨了。

(2)樹葉下雨,用樹葉舀水,向上灑就會下雨;

(3)海綿雨,把海綿放在水裏,然後拿出來擠壹擠,就下雨了;

(4)塑料袋下雨,用塑料袋裝水,再拉出來就下雨了。

(5)勺雨,用勺子舀水,期待下壹場陣雨。下面有個小洞,我們抱著會下雨。

5、第三次探索

討論: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工具可以把水變成雨?妳覺得小手可以嗎?

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制造大雨和小雨。

6.展示活動教具,

教師總結:

小樹又長大了!變成了壹棵大樹。誰來告訴我妳是如何用妳的小手改變雨的。

(用小手舀壹把水就是小雨,捧壹把水就是大雨。)

第三,放松活動

音樂《大雨和小雨》,孩子們試著用肢體動作自由地表現雨的樣子。

大班4活動目標中關於雨的教案

1,孩子能理解雨是怎麽形成的,雨的特點,下雨前有什麽征兆,下雨後對周圍環境會有什麽影響。

2.孩子們可以享受雨水帶來的快樂,愛他們的朋友,並願意幫助他們。

3.孩子可以學習下雨時如何正確避雨,如何減少或避免下雨帶來的不便。

4、可以輪流學習說話,體驗與同齡人交流討論的樂趣。

5.在活動中展現孩子可愛的壹面。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下雨的原因對小孩子來說太深奧了。由於受到父母的良好保護,許多孩子對雨的種類和大小知之甚少。

要準備的活動

壹個臉盆,壹個用過的註射器,兩個杯子,壹個小噴壺,壹個教學掛圖(下雨前動物帶來的標誌),壹把雨傘,壹件雨衣。

活動過程

開頭鏈接:謎語引出話題,激發孩子興趣。

基本鏈接:

1.展示道具、註射器、噴壺、杯子、臉盆,邀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用它們營造小雨、中雨、大雨的狀態和效果,讓小朋友感受大小、形狀、聲音、觸感的不同。

2.當孩子感受到雨的魔力時,提問讓他們思考雨是從哪裏來的,怎麽來的。(老師詳細講解,用畫花的方式詳細講解)

3.讓孩子想想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不便和好處。(孩子這樣的思維是大膽發散的,提出了各種可能性。)

4.在了解了下雨帶來的不便後,孩子繼續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雨淋,如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減少下雨帶來的不便,利用下雨帶來的便利。如何看待小動物帶來的下雨預警?

5.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正確打傘和穿雨衣。

End session:老師總結全班重點,與小朋友互動,回憶重點。

延伸:引導孩子在畫紙上畫小雨、中雨、受阻雨,或者畫與雨有關的東西如打傘、父母穿雨衣等。,進壹步鞏固孩子對雨的認識。

第五課關於雨的大班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的壹切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的變化形式。

3.知道下雨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好處。

4.了解雨形成的奧秘。

活動準備:

1、1透明杯、1玻璃板、1玻璃紙、50-60℃熱水(保證實驗安全)、吸水布、溫度計1、A3紙和顯示板1、油性筆65438+。

2、故事《雨滴旅行》漫畫。

3、雨滴、海浪、冰雹、雪花、霧、雷聲、露水、太陽和風等照片幻燈片。

活動流程:

先說說:冒雨出門的感覺(5 ')

1,說:妳為什麽喜歡或者不喜歡雨天?

老師:孩子們,妳們喜歡雨天嗎?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理由是什麽?(3-4名兒童回答)

喜歡:天氣變涼,空氣清新;不喜歡:出行不便,空氣潮濕寒冷。)

追問:下雨天可以做什麽?(1-2小朋友回答)(室內活動,看雨景,看雨後彩虹。)

2.思考:下雨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好處?(3-4名兒童回答)

追問:為什麽有人說春雨和油壹樣值錢(就是春天的雨和油壹樣值錢)?(1-2個孩子回答)

春天,種子需要雨水發芽,小樹需要雨水生長開花。而且春雨很少。)

總結:雖然雨天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但是小樹在雨裏長大,種子在雨裏發芽,小動物也要靠雨水解渴。雨使空氣清新,甚至道路也會被雨水沖刷得幹幹凈凈……自然界中沒有壹樣東西是沒有雨的。

實驗:雨從哪裏來(15 ')

1,猜(2') (1-2個孩子回答)

老師:既然雨這麽重要,孩子們,妳們知道雨從哪裏來嗎?(少年:水蒸氣升到空中就成了雲。當雲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就變成了雨滴。)

2.實驗驗證(10 ')

老師:讓我們做壹個小實驗來發現雨形成的奧秘。

老師操作:(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全程由老師操作。)

第壹步:老師往杯子裏倒熱水,讓孩子觀察上升的蒸汽。並且拿出玻璃紙和玻璃板,讓孩子先看,再摸,感覺都是透明的,玻璃板比玻璃紙低。

第二步:用玻璃紙蓋住杯口1分鐘,讓孩子觀察玻璃紙上的現象(水霧其實是由許多微小的水滴形成的,在顯微鏡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老師:妳看這個不透明的地方像不像壹朵雲?

第三步:再用玻璃板蓋住杯口2分鐘,讓孩子觀察玻璃板上的現象(小水滴,逐漸變大,如果時間足夠長,會看到水滴最終落下)。

問題:為什麽玻璃紙上只形成微小的壹層水滴,而玻璃板上卻形成大水滴?

水蒸氣在玻璃紙和玻璃板上凝結成小水滴。但由於玻璃紙上的溫度高,玻璃板上的溫度低,小水滴只有遇到冷的東西才會凝結成大水滴。)

3.解釋實驗,思考雨的形成過程(3 ')

實驗記錄:老師壹邊講解壹邊在展板上畫圖。我們開始往杯子裏倒熱水,模擬太陽照在海水上,這樣海水就會被太陽加熱變成蒸汽,蒸汽就會上升,碰到玻璃紙就會變成非常小的水滴,像雲壹樣。因為玻璃紙的溫度也比較高,所以杯子裏的水滴不會變大。只是當我們換成玻璃板的時候,玻璃板的溫度很低,小水滴就會變成大水滴,最後變成雨滴。

總結:雨形成的過程是地面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照射後變成水蒸氣,升到天上變成雲,雲遇到冷空氣凝結成雨滴。

三。欣賞故事《小雨點的旅行》(10’)

1,欣賞多媒體故事《雨中之旅》(7 ')

導語:小朋友,妳要註意小宇在旅行中遇到了什麽“親戚”。

2.從幻燈片《小雨點的親戚》中為小雨點找“親戚”。(3')

問題:請上圖了解誰是小玉的“親戚”。(集體回答)

追問:說說妳的理由。為什麽浪花(表哥)、冰雹(表哥)、雪花(表哥)、雨滴是“親戚”?(因為都是水變的)

總結:水有不同的形態:氣態、液態、固態,也有不同的形態:水滴、雪花、冰雹。

思考:毛毛雨的其他“親戚”(雲、霧、霜、露等。)(1-2個孩子回答)

(結束前,可以拿起玻璃盤子,讓孩子看水滴從上面落下的過程,就像下雨壹樣。)

活動擴展:

讓孩子回家,和父母壹起尋找小玉的其他“親人”。然後寫在筆記本上,明天給老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