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16:6-8馬其頓的聲音不停地傳講。
16: 6-15公元前8:1-5馬其頓從公元前7世紀開始就是壹個自己的王國。亞歷山大大帝崛起後,成為大國,但在公元前167年,落入羅馬帝國的統治,成為羅馬的壹個省。福音傳到歐洲,馬其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聖經的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馬其頓教會的幾種美德。首先,馬其頓的聲音,壹個渴望福音的靈魂,是每個人都熟悉的。有些人甚至在它之後寫了詩,在許多地方被傳唱。對於中國的基督徒來說,認識馬其頓基本上是因為聖經記載的“馬其頓之聲”。保羅能夠深入馬其頓傳福音,是因為他在異象中看到馬其頓人向他提出要求。異象來自神的啟示。保羅之所以得到這個啟示(異象),是因為神絕不會無緣無故向保羅顯示這個異象,除非馬其頓的信徒渴望福音,迫切地懇求福音。因此,從這個異象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其頓教會對福音的渴望。福音的內容是關於耶穌基督的。那麽,渴望福音也是渴望耶穌基督。從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詩句:“到那日,猶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利米書33:16)。“我的小男孩們,我把這些話寫給妳們,這樣妳們就不會犯罪了。若有人犯罪,我們在父那裏有中保,就是公義的耶穌基督。」(約翰壹書2:1)可見,對耶穌基督的渴望,就是耶穌所說的“饑渴慕義”。耶穌對這類人的應許是“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馬其頓人有對公義的饑渴-當他們在異象中呼求的時候,他們被祝福有「飽足感」-保羅向他們解釋福音的真理。有這樣壹個故事。有壹個國王厭倦了皇宮裏的日子。有壹天,我壹個人出去散步。走在很遠的鄉下,我餓了。在農場的小屋旁,他看到壹個老人在烤紅薯,很好吃。他沒有錢,但是因為他餓了,他走上前去說:“老伯,妳能給我壹些嗎?”老人說:“不行,妳得先鋤地。”國王別無選擇,只能為他鋤地壹上午。之後和老人們壹起吃紅薯。味道很好。他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食物。然後他回到了宮殿。過了壹段時間,他非常想念老人烤的紅薯,就派人請他進宮。不過結果就不用說了,但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吃飽了”對於壹個饑餓的人來說是壹大幸事。物質生活如此,精神生活也是如此。為什麽我們不向往,不獲得精神上的飽腹感?因為我們“吃飽了”,不餓。然而,我們的“飽腹感”與耶穌基督無關,那麽是什麽讓我們吃飽了呢?用耶穌基督的話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