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外在表現在格律上很重要。有時候讀詩朗朗上口,是因為符合節奏。我也喜歡寫詩,之前沒註意格律,所以寫出來的詩讀起來有點別扭,有口臭,沒有那種平仄的韻律美和回味無窮的味道。
所以詩歌講究格律,有嚴格的格式。但更嚴格地說,唐以前的詩叫古典詩,唐以後的詩叫近體詩。古典詩歌壹般沒有格律要求,而唐代及唐代以後的詩歌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尤其是絕句。有固定的句式,哪裏平,怎麽用韻,有書查。
字都是壹樣的,有格式,前輩早就有字譜了,妳可以根據那些來學寫字。
但並不意味著壹定要嚴格遵循死板的格式。靈活。言不傷意,這也是詩歌寫作的壹個法則。可以不按格式正確,但絕對不是完全失敗率。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大家都會背,不完全符合規矩,但也不完全出格。所以詩歌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要符合規則,有固定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