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

壹,學習古詩詞的意義

首先,古詩詞具有簡潔、抒情、短小、篇幅豐富的特點。要想充分理解詩的意境和寓意,必須靠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樣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對於小學生來說,想象力豐富,可以以古詩詞為切入點,進行聯想、補充和創造,從而構建想象的畫面。古人雲,不寫壹字,便有好時光。事實就是如此。這就引出了它的第二個功能,即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這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有利機會。

其次,古詩詞的教學給了我們壹個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再創造藝術的空間,學生在閱讀古詩詞時,已經看到了詩詞中所描繪的大部分意象,然後根據詩詞運用想象力對記憶在大腦中的意象進行重構和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了新的畫面。這樣,他們不僅對詩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再次,古詩詞集色彩之美、畫面之美、意境之美、藝術匠心之美於壹身,具有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理”,不僅閃耀著美的光輝,而且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既抓住了“畫、情、理”的特點,又使學生在思想和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華。所以,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壹個審美的過程。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於善與惡,美與醜,善與惡,他們往往是通過外在的表象得出結論,而無法分析其內在的美與價值。而古詩詞的教學恰恰可以彌補這壹點,因為古詩詞往往體現出壹種內化的、隱性的情感,詩人在詩詞中蘊含著自己的意誌和感情,也就是所謂的“詩以道為意”。教師可以通過評點古詩詞來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使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獲得正確的審美標準。

此外,古詩詞教學可以吸收古詩詞的有益精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詞不僅體現了詩人對社會事物和人類哲學的深刻理解,也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思想的結晶。可以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愛國熱情和對朋友的思鄉之情,同時教會他們如何講清道理,舉止得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音樂、建築、繪畫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古詩詞的學習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以及其他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古詩詞的教學,讓學生充分體會古詩詞的意境。

第二,在閱讀中體會美與情。

(壹)加強吟誦,品味古詩詞之美。

古詩詞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古詩詞押韻引句,字數、句數工整均衡。朗朗上口,自然產生音樂感,使人感受到音韻甜美流暢,節奏均勻和諧的美。古詩詞的語言美也是指語言的精確美和凝練美,每壹個字都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出紫煙,瀑懸川前。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生”字既使香爐峰“活”了起來,又生動地表現了山中騰起裊裊雲霧的景象。

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詞的語言美?我壹直把朗讀作為古詩詞教學的壹條主線。初級階段齊聲朗讀,個別朗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完整首詩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三嘆壹唱,或搖頭自由朗讀。宋代方悅說:“書常讀不厭,詩必輕背。”。只有讓學生反復背誦,細細品味,而不是滿足於背誦,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語言美。

(二)激發想象力,理解古詩詞的藝術美。

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經驗和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的生活畫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發展豐富的想象力,理解古詩詞中的藝術美。比如《給缺席的ecluse留個條子》這首詩的語言就相當精煉。第壹次讀這首詩的時候,看似簡單,但仔細體會,就難了。隱士降臨的過程只字未提;和男生見面時的問候和提問也省略;男孩回答了很多問題,詩人只挑了三句,問題不多,但含義深刻。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大致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想象:“詩人在松樹下問了什麽,他在詩裏寫了嗎?”能不能總結壹下男生的回答,通過聯想補充壹下?如果妳極度書生氣,妳會說什麽?“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逐壹回答這些問題,並讓學生以不同的角色在課堂上表演對話。在表演中,學生們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回答流暢,並配以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生動地再現了為壹首缺席的詩而留下的筆記中尋找的情景,初步理解了詩的意境。

(三)將文字投入情感,體驗古詩詞的情感美。

“情”是古詩詞的根。詩歌是詩人“情感言說”的產物。沒有情感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強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感人至深的詩歌。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在古詩詞中,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孟浩然的詩《春曉》,每壹句都在描寫景物,字裏行間飽含情感。詩看似描寫風景,實則抒情,情景交融,達到不分解的境界。我引導學生從景物入手,理解文字,再現詩的畫面,理解詩人如何描寫“鳥鳴”、“風雨”、“落花”等景物。然後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理解詩中“不知”和“不知多少”這兩個詞的情感色彩,從而把握詩人對惜春的深情。

小學生很難理解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比如《詠柳》這首詩。教學時,我先演奏了壹首樂曲——《春天》,用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意的音樂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表達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春天的感情。學生們壹聽音樂,就沈浸在美麗的春光中,仿佛身臨其境。這時候學習古詩,學生很快就會進入情境。而詩人美麗的新柳,有* * *聲。學完完整首詩,邊聽音樂邊想象,壹幅詩意的春景呈現在學生面前。他們不禁發出了對春天的無限熱愛,深深體會到了詩中的情感美。音樂與情感的交融,為學生學好古詩詞營造了藝術氛圍。

三、古詩詞教學中的幾個誤區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也要註意方法,不應急於求成,造成以下誤區:

1,傾盆大雨式解題:有的老師急功近利,不僅介紹作者生平,還介紹生活環境;談論政治思想、寫作特點、主要成就,往往讓學生處於壹種迷茫的狀態。畢竟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2、填鴨式、註入式相聲:相聲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方法,但要註意課前啟發學生預習,在相聲的過程中壹定要引導學生認為不能填鴨式、註入式。

3.隨機問答:古詩藝術形象鮮明,意境深遠,需要反復閱讀,深入理解。然而,壹些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濫用問答法,破壞了古詩詞的整體性,使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其意境。

4.囫圇吞棗的翻譯:古詩詞的翻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但老師在這裏要做到直譯忠實通順,盡量保留詩詞的原意和結構,做到恰到好處。

5、文學鑒賞分析:小學古詩詞不排除分析,但要講究簡單,講究壹個“度”,把握不了這個度而談侃侃,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因為小學理解不了那麽深刻,理解不了。畢竟他們的知識水平有限。

6.花式表演:雖然某種表演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但不要過分追求形式和新奇,而把古詩詞弄得不倫不類,表面上生動活潑,這樣會實質性地破壞古詩詞的本意,浪費學生和老師的精力和熱情。

古詩詞教學有賴於教師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古詩詞的神聖殿堂,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學習古詩詞不僅是壹種享受,壹種積累,更是壹種靈魂與詩意的融合。語文教師尤其要優化教學,引導學生用詩人表達的情感去歌唱,用詩人的情感去悲傷,用詩人的情感去歡樂,讓古典文學的精髓滲透到他們的血液中,讓生命在古詩詞的滋養中鮮活地生長,讓生命與古詩詞相伴,為生命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