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上》課後反思之壹的詩歌《池上》中,詩人用簡單的語言和線描生動地刻畫了小嬰兒天真無邪的形象。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進行圖文對比,聽錄音,朗讀,讓學生頭腦中有相應的畫面。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自由發表意見的空間,促進學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說理解這首詩並沒有太大的困難,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聯系“荷帶荷葉”和“次日荷葉無限鮮艷,荷花反射陽光顏色各異”去想象荷塘的美景、小寶寶采蓮的原因和過程,通過想象感受荷塘的美和小寶寶的天真可愛。
詩人為什麽要把偷白蓮花的小嬰兒寫進詩裏?妳覺得這個小寶貝怎麽樣?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的說小寶貝駕著船在荷塘裏,看到滿是顆粒的蓮子,忍不住偷了幾顆來解饞。有的說小娃未經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摘了幾顆蓮子;有的說自己小時候也有偷東西的經歷:為了熟了的枇杷、橘子、西瓜...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在思考和探索,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後,所有的同學都知道,這裏的偷竊和壹般的偷竊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寶寶真的想“偷”,也不會留下這麽明顯的痕跡。詩人寫《偷白蓮》的寶寶,更能體現他的純真,更能凸顯他的童心。
課後反思《池上》二《池上》是壹首反映兒童生活、充滿兒童趣味的詩,讀起來朗朗上口。老師應該在課堂上通過這首小詩教給學生什麽?我想到了“童年”這個話題。因為這是壹首表達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現在的孩子處於無憂無慮的童年,更容易喚起他們情感的聲音。
這首古詩雖然不難,學生壹讀就能明白大意,但要正確理解詩中的意境和壹些關鍵詞還是有壹定難度的。比如《池上》中“偷”的同學,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就會影響他們對詩主題的把握。特別是如何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詞的壹般方法?於是,我巧妙地將“詩中有畫”的審美方法融入到了全班的教學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詩人王維這首詩的評價,代表了詩畫合壹的完美境界。而這首小詩,用樸實的詩句描繪了壹幅美麗生動的畫卷。《池上》像是壹組鏡頭,拍的是壹個偷白蓮花的小孩。從詩中的小主人公撐船入畫到他離開,只剩下壹片浮萍,色彩斑斕,動作化,心理化,細致化,寫實化,趣味十足。而這個小英雄天真活潑調皮的可愛形象更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教《池上》時,我讓學生欣賞壹組表現荷塘美景和嬰兒偷白蓮的圖片,然後。學生們很快就進入了詩歌中描寫的意境,體會到了想象中“偷”字的真正含義,體會到了孩子天真無邪的特點和白居易對孩子的愛。
在課的最後,我布置了壹個課後作業,展示壹組描寫兒童生活、反映兒童興趣的古詩詞,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去想象詩詞的意境,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用蠟筆畫壹幅詩詞所描繪的畫面,再將畫面與詩詞搭配起來,讓詩畫融為壹體。我想通過孩子創作的“詩畫合壹”,培養孩子寫作的規範性和正確性,同時增加趣味性。
課結束了,但還是有些遺憾。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通過妥善處理古詩詞中的生詞,讓低年級學生進入古詩詞的意境?這些問題留給我不斷思考,促使我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思考,促進自己進步。
第三部分課後反思《池上》語文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事實上,只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學生在各種場合學習和使用語文的意識才能增強,語文能力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在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和諧統壹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在語文課堂上,讓孩子動起來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發展了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和再現了課文的情境。老師引導,優化,強化情境。在這個場景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創造性學習,思維活躍,感情強烈,經驗豐富。壹首短詩在師生互動中創造性地生成文本之外的課程體驗。
課程是學生教育角色的核心支撐。在學校教育實踐層面,課程內容的選擇、以何種結構合理安排、實施方式和評價取向都直接影響著課程教育功能的實現。隨著個性化教育教學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教師課程設計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教師課程實踐層面的創造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
因此,課堂應該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教學技能的表演場所;課堂應該是師生創造奇跡、喚醒沈睡潛能的時空。沒有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被打破;我們呼籲把課堂活動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