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學會閱讀,培養孩子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語感。小學課本裏,從壹年級開始就增加了古詩詞的內容,而古文和兒童從三年級才開始接觸,形式也是從現代文學到八股古文。直到高三,孩子才真正開始學習文言文,比如鄭人買鞋的寓言,課本裏會提供翻譯,作為孩子學習的輔助。
與中學要求單詞壹對壹翻譯不同,小學古詩詞的學習側重於讓學生感受古今詞義的變化,比如“走”,現在的意思是“走”,古代的意思是“跑”。然後,通過教育讓孩子讀壹些精辟的名言、名句。
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學習古詩的時候,就開始和孩子壹起閱讀。無論是簡單的古詩,還是稍微復雜壹點的文言文,學習的第壹步都是要會讀,讓孩子對照書中的翻譯和註釋,逐句讀出詩中的平行和停頓,為背誦和理解打下基礎。
第二步:讀意,在情感體驗中感受詩的含義。
閱讀是理解古詩的壹種方式。如果想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就需要找到詩歌的寫作背景,這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他們可以通過查字典和閱讀筆記來理解壹些詩歌,而初中的孩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指導。
形象思維是這壹代兒童的主要認知方式。如果孩子水平較低,可以講故事或者描述圖片,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詩。比如教孩子學習李白《靜夜思》,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壹個夜半思念家鄉和父母的遊子的故事,讓孩子想象離家出走的情景,談談自己的感受。借鑒羅的《鵝》,家長可以安排壹套與詩中鵝的描述相對應的鵝的動作,讓孩子在跳舞和跟隨手勢的過程中,很容易記住這首詩。
高年級的孩子有壹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嘗試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作者想表達的感情。這個時候。父母可能很有說服力。如高適《別動大》中,家長在給孩子講解時,可以緊扣“愁”字,詩中有“千裏黃雲白日,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山水愁”;有“別做大”的“離”;還有不知道前路的“難過”...最後,最後壹句“天下人不知君子”帶出鼓勵朋友的昂揚情感,讓孩子在情感體驗中感受詩歌的意境。
第三步:懂得運用,讓孩子從詩詞中找到* * *歌曲。
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不是背,而是用。當孩子積累了壹些詩詞後,家長可以在親子閱讀中創設壹定的情境,比如,讓孩子說說描寫老實、表達鄉愁的詩詞。長此以往,孩子遇到這樣的作文或情境,自然會想到這些詩詞,運用自如。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經典古詩詞時,要有選擇性,重點選擇壹些孩子平時需要的、有實際意義的古詩詞給孩子讀,盡量做到古詩詞的漢語語境和孩子的日常生活體驗相結合。比如《春曉》,孩子讀這樣的詩,很容易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從而產生* * *聲,對詩歌的理解和運用也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