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初秋》第壹部譯文賞析

《初秋》第壹部譯文賞析

三首初秋的歌,第壹首

唐朝:許渾

漫漫長夜彌漫著壹對夫婦和壹對夫婦無聲的聲音;風像西風壹樣吹著。

殘螢露,早雁刷金河。

高大的樹木在黎明時似乎還沒有枯萎,太陽與遠山的距離相當分明。

《淮南子》有葉,知隋母之句;體會到了horaba木葉下的詩意。

翻譯

在漫漫長夜裏,有清脆的豎琴聲;羅清的微風似乎是與西風壹起誕生的。

白露凝結的雜草裏有幾只殘存的螢火蟲;秋天的早晨,大雁穿過銀河向南飛去。

高大的樹木在黎明時分似乎還沒有枯萎,陽光下的遠山顯得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句話,壹葉落知歲末;我體會到了洞庭波葉下的詩意。

給…作註解

金河:秋天的銀河。古代五行說秋天是金色的。

刷:刷過。

潘:玩,還在流浪。

仍然稠密的:尚未枯萎的。

淮南的兩句話:《淮南子·說山訓》“見壹葉落便知歲末”“楚辭九歌·香夫人”意為“樹葉下洞庭波”。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壹首描寫初秋景色的詩。詩人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遠夜、靜景、西風、翠羅、殘螢、高露、早雁、遠山、落葉等初秋景色。在描寫過程中,詩人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來寫,文筆細致,層次分明。無論是景物還是典故,都很自然,與“初秋”的主題息息相關。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關於初秋的夜景:

"夜半有豎琴清奏,西風颯颯青藤."漫漫長夜,蕩漾著冰冷的聲音;西風輕輕吹著綠蘿。

"低雲觸玉露,早雁撫金河."幾只殘存的螢火蟲棲息在覆蓋著千年的雜草中;秋天的黎明,壹行大雁帶著微弱的星光掃過銀河。

這首詩的最後四句寫於初秋的早晨:

"夜在高樹上攀附著黎明,光在遠山上打褶."黎明時分,高大的樹木依然郁郁蔥蔥;晴空萬裏,峰巒疊翠,層次分明。

"而這裏的淮上,由壹片落葉,自覺洞庭湖波."古人說“壹葉落知人間秋”。現在看到淮南壹片落葉,自然覺得洞庭湖的秋天來了。

作者簡介

徐混(約791 ~約858),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有影響的詩人之壹,他壹生不寫古詩,專攻律詩。主題是懷舊和田園詩,而藝術的特點是偶爾的完整性和熟練的詩歌節奏。只是詩中多描寫水和雨的景色,後人將之擬定為與詩聖杜甫齊名,以“許渾千首詩,杜甫壹生憂”來評價。成年後遷居京口丁卯尖(今江蘇鎮江),以丁卯為詩名。後世稱之為“許丁卯”。許石誤入杜牧文集者甚多。代表作是《鹹陽城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