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開始工作,做過話務員、保姆、速記員等。青年時期,她積極參與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運動,壹度加入* * *制作黨。萊辛結過兩次婚,離過婚,* * *有三個孩子。在非洲早期的艱苦生活中,狄更斯、吉蔔林、司湯達、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9世紀小說家成為萊辛最重要的精神伴侶,為她的文學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9年,萊辛與弗蘭克·威斯頓結婚,生下壹男壹女。這段婚姻持續了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萊辛對政治產生了興趣,並開始以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加入反殖民左翼政治運動。1945年,她與德國制片人戈特弗裏德·萊辛(Gottfried Lessing)結婚,並生下兒子彼得(Peter),但他們的婚姻只維持了四年。
1949年,她帶著年幼的兒子移居英國。當時她兩手空空,包也洗好了。她所有的東西都是放在錢包裏的壹本小說草稿。這本書很快以《野草在歌唱》(1950)為書名出版,使萊辛壹舉成名。它以壹個黑人男仆殺死壹個出身橘色家庭、心態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為主題,以心理刻畫為重點,展現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此後,萊辛又出版了五個系列:《暴力的孩子——瑪莎·奎斯特》(1952)、《美好的婚姻》(1954)、《暴風雨的余震》(1958)和《被土地包圍》(65433)。1962年,她完成了公認的代表作《金色筆記》,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壇的地位。
萊辛出版了兩卷回憶錄,描述了她從童年到20世紀50年代的生活。人們壹度認為她拿的書應該是她回憶錄的第三部分,那會是20世紀60年代寫的。相反,她用壹種新穎的方式描述了這種生活,並將其命名為最甜蜜的夢。在這本書裏,她講述了弗朗西斯和前夫約翰尼的故事,探討“女性如何在20世紀60年代轉向錯誤的方向”。“我不喜歡20世紀60年代,”萊辛說。“我不喜歡那個時候女人說的話,做的事,比如吹噓和多少男人睡過。”她將女性解放歸功於科技而非女權主義。她認為,避孕藥和節省時間的設備,如洗碗機,比意識形態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萊辛對當代心理學和伊斯蘭神秘主義的興趣不時在她的作品中得到體現,但她仍然關註重大的社會問題。進入1970年代後,風格和主題發生了多次變化。70年代中期,她寫了關於個人精神崩潰的《地獄簡介》(1971年),關於人類文明未來的《幸存者回憶錄》(1974年)。《天黑前的夏天》(1973)講述了壹個中年家庭主婦的精神危機。
此後,她另辟蹊徑,推出了總標題為《南射手座老人:檔案》的所謂“太空小說”系列。之後,她從浪漫主義出發,探索理性和自我之外的領域,寫了許多“內心空間”的小說。後來,他深受伊斯蘭神秘主義蘇菲派的影響,將寫作風格轉向科幻小說。卡斯塔(1979),第三、第四、第五區之間的婚姻(1980),天狼星實驗(1981年),第八行星代表的世代(1982)。
萊辛是壹位多產的作家。除了小說,她還寫詩、散文、戲劇和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簡·薩默斯的日記》(1984)、《善良的恐怖分子》(1985)等作品,從主題和風格上看,似乎是對作者早期現實主義手法的回歸。
1993年5月,75歲的萊辛在英國作家德拉布爾和她的丈夫、英國皇家文學學會主席邁可·何·勞埃德的陪同下,開始了她唯壹壹次訪華之旅。從5月2日到15日,萊辛訪問了北京、Xi、上海和廣州。萊辛應邀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英國文學研究中心發表演講,題目是文化交流。萊辛嚴肅地指出,東西方文化交流應該有選擇性,取長補短,不要盲目跟風。現在西方出現了壹代“文明的野蠻人”。
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她已經88歲了,是文學獎開設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也是第11位獲獎的女作家。然而,萊辛本人似乎並不十分認同獲獎感言。10 10月11日,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新聞編輯亞當·史密斯打電話給萊辛,問她對獲獎感言有何感想。萊辛回答說:“妳看,我真不明白他們寫評論的時候腦子裏在想什麽。我的意思是,他們面臨著驚人的各種各樣的作品。準確地概括它是相當困難的。妳這樣認為嗎?”
2008年,她被《泰晤士報》評為“1945以來最偉大的英語作家”第五名。英國女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於201113年6月7日逝世,享年94歲。她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宣布多麗絲·萊辛於周日淩晨平靜去世。出於隱私考慮,她的家人沒有透露她的死亡原因。“多麗絲·萊辛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壹,”英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負責人查理·雷德梅尼告訴《衛報》。"她是壹位有魅力的作家,聰明而熱情,敢於為自己的信仰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