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 lt& lt馬勞> & gt並且& gt兩首詩的寫作背景

& lt& lt馬勞> & gt並且& gt兩首詩的寫作背景

寫《老馬》的背景:老馬寫於1932,是臧克家的名詩《烙印》之壹。作者曾說:“1927大革命失敗後,我完全否定了蔣介石的政權,但對革命的前途感到非常不確定。人生苦,心情抑郁悲切。”作者親眼看到了壹匹命運悲慘的老馬,不寫出來心裏有壹種壓力。通過欣賞這首詩,我們可以更具體地感受到臧克家20世紀30年代新詩創作的成就和特點。

詩的主題:詩人沒有詳細描寫老馬體弱多病的樣子,而是重點描寫了它的命運、感情和心境,增強了老馬悲劇的感染力。老馬在這裏可以理解為舊中國苦難農民的象征。詩人越是描寫馬勞的屈辱、善良和忠誠,就越能激起讀者對被壓迫農民的同情,激起他們對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憤怒和詛咒。

& lt& lt出章> & gt

卞是20世紀30年代新詩派的重要詩人。斷章,寫於1935,是卞的代表作。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行,卻試圖用簡潔的意象來闡釋深刻的道理。詩人通過對“風景”的頓悟,卷入了“相對性”這壹哲學命題。“妳站在橋上看風景”,但與樓上的人相比,橋上的“妳”才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妳”。“明月裝飾了妳的窗戶”,但與那些夢見“妳”的人相比,“妳”卻把他們的夢裝飾得像窗外的明月。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很簡單,仿佛看壹遍就能明白。但是看了之後,並沒有完全理解。似乎簡單的話語裏隱藏著很深的道理。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壹篇關於“裝飾”二字的隨筆,暗示人生不過是相互的裝飾,包含無奈的悲傷。卞支林本人不同意。他說,“這是壹首抒情詩.....壹瞬間的意境,寫得有壹種超越卻又珍惜的感覺。我喜歡認為世界上的人和事物是密切相關、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人(妳)可以看到風景,也可能有意無意的點綴;人們(妳)可以看到明月裝飾著自己的窗戶,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別人夢中的裝飾。”他說,“我的意思是,關註相對論。”這樣,詩人的主要意圖是有意或無意地表現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相對關系。如此抽象的哲學能通過如此極短、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詩句表達出來,其高超的表演技巧令人欽佩。當然,這首詩也可以作為情詩來讀,更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更能激起他們閱讀和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