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故鄉壹隅,歲月常談情——讀王詩集《春天不會遠》

故鄉壹隅,歲月常談情——讀王詩集《春天不會遠》

圖文/快樂

故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永恒主題。兩千多年來,故鄉徘徊在詩人的筆下,密密長長的針腳,揮之不去的惆悵和濃濃的鄉愁貫穿始終。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壹個溫柔的故鄉,永遠回不去,只能在文字堆砌的城堡裏。對於這種時常浮現在心底的鄉愁情結,人們懷念的其實是盤踞在精神深處的童年。作家王蒙說文學創作:“是人們想到的記憶。”怎麽寫,怎麽和讀者寫,似乎成了考量作者能力的標尺。王並沒有繞過回望故鄉的主題,步入了鄉愁書寫的表達。在讀她新出版的詩集《春天不會遠》時,讓我再次思考故鄉這個命題。

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王近日在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詩集《春天不會遠》。詩集:654.38+0.5萬字,230頁。王從1983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從2016開始的文學創作,至今短短四年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詩等作品500余篇,即《歷代詩選》。她的詩歌作品把對生活的感悟放在壹條詩意的線上,物化而感性,思想性,清新典雅,意味深長而真摯,給人以奇妙的想象和藝術享受。

王,甘肅張掖人,現居蘭州。站在遼闊空曠的原野上,她仰望著高山上的天空,看著身邊的河流,從孤獨中品味著人生的百感交集,感悟著人生所蘊含的哲理。記憶的碎片在極度的寂靜中產生,並在她心中成長蔓延。用不緊不慢的語速,淡定的沈浸其中,靜靜的與她交談。“敲,趕走,富貴圓”之類的詞頻繁出現在詩詞中,飽含著我心中的真情實感。它們經常出現在王的詩中。她寫“跪在家鄉的黃土地上”“古水磨亮了鄉下的日子。”《揉眼睛的麥田》《敲打著思念的靈魂》《莊稼繞著夕陽,秋蟲的呢喃充斥著耳朵》。這些精準純粹的文字營造出壹種奇特的氛圍,給人壹種新奇、新奇的感覺。細想起來,字裏行間充滿了詩意的意象,這也是她的詩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詩歌是枝幹的韻文。用非虛構的現實主義筆法寫出世間悲喜交集,並不是壹種抽象難懂的方式。在這種有節奏的詩風中,不難找到她搭建的橋梁,回望遙遠的故鄉,踏上童年記憶的道路,那裏的山川依然完好,村莊靜謐安詳,花開花落。由於是昨天,很多抒情的感情隱藏在其間,靜靜的思考,嘆息。他們避開了過去常見的套路,以獨特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寫作方式,在追隨自己的情境中專註地觀看,拋棄了人們習慣使用的文字,看到了壹個作者自然流露而非刻意制造的創新。透過王的作品,她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敘述中自信地行走,並在不經意間遇見了她遙遠的故鄉。

“我離開老樹的那壹瞬間/枯樹的眼睛在深情地看著我/我的心很難過/我像老樹上的壹片葉子/在寒風中漂流/壹條小路/像壹根繩子/把我捆得很緊/再見,顧湘/再會,故鄉/遠方,有了不壹樣的天空/那裏的風雨/準備敲打孤獨的靈魂”(《離開》)。

在開滿鮮花的小院裏,我吸納了祁連蕭月的高貴與靜謐,聽著暗河日夜流淌,唱著輕柔纏綿的情歌。詩的字裏行間似乎有壹種淡淡的憂傷,夾雜著壹種面無表情的憂傷。為什麽那麽多人把目光投向遙遠的童年記憶?我覺得不是過去有多難忘,而是作者對曾經生活的深深回望。小時候的天真爛漫和童趣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廢棄的院落/滿是舊日時光/正午的陽光/依然無人問津的院落/跳窗與老房子說話/雜草叢生/在曾經的小路上瘋狂生長/周圍無人行走的道路/不再走在路上/曾經的腳步/踩在城市的路上/”

“鐵鍬、鋤頭、鐮刀/收集灰塵和鐵銹/蜘蛛網正在封住曾經光明的日子/麻雀已經成為主人/嘰嘰喳喳地叫著並展開它們的名片/跳躍和飛翔/貓和狗,在記憶中行走/老房子的主人/已經融入這片土地的後代/老房子/到遙遠的地方和城市/”

“歲月/總會淘汰壹些人和事/包括老房子/而月光也會躺在老房子裏生銹今夜”(生銹的月光)。

充滿了立體的顆粒感和畫面感,詩畫的藝術形式不期而遇,仿佛有光,栩栩如生,是詩集裏俯身的壹幅畫,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例如,王在《皺》壹詩中寫道:

“山的褶皺/太陽、月光和星光的秘密/被風掩埋的過去/褶皺、山的波浪/起伏/羊群把陽光踩得粉碎/雲/加重褶皺的色彩/

壹棵老杏樹/皺紋藏著風雨雷電的兇猛/杏花盛開/杏花飄香/開花的秘密/皺紋知道。"

“父親臉上的皺紋/風之鑿子雕刻的/歲月之錘敲打的/高聳的山峰/泛濫的河流/所有那些坑坑窪窪/所有那些艱難的道路/母親的電熨鬥/父親臉上的所有皺紋/父親拿著那些風景/艱難地向前走。”

在詩人的眼中,故鄉的風景是惆悵而朦朧的,許多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記憶中的影像雖然銘刻在心靈的底片上,但在眼前卻清晰生動。在回憶的歸程上,詩人梳理著過往的雲煙,或多或少地勾起讀者的集體印記,仿佛從未遠去又近在咫尺,或多或少地與讀者產生壹種心理* * *音。

“春天的氣息/從花蕊中溢出的風/被老樹的梳子梳過的風/傳遞著春天的芬芳/鳥兒的語言/追逐著花香的風/正揚起妳的手/正從妳的指縫中溜走。

“大風過後/杏花雨飄飄/埋下壹縷鄉愁/花瓣/在草河中裸奔/留下壹串哀嘆的腳印/杏樹/年輪在打磨時間/杏花、杏子/壹抹亮色越來越亮。”(杏樹)

在充滿文學感染力的童年記憶裏,被祁連山腳下的雪浸潤的心靈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家鄉是壹個回不去的地方,但能回去的地方已經不是原來的家鄉了。我想我最懷念的是那個從時間深處走來的自己,那段時間的人和事,還有那段伴隨著親情的對過去的懷念。翻看過去的時光,回憶過去的印象,激起了漸漸朦朧的回憶。她說,“有些情緒要用眼淚去體會。”

人生經不起時間的打磨。在失落和仿徨的路上,我們壹起爭分奪秒。面對人生旅途的得與失,我們淡定淡然,所以匆匆。在這期間,我們壹直在說服自己如何與我們的時間和生命談判。畢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原諒,懂得和時間賽跑。無論輸贏,我們都被時間打磨,學會向生活妥協,最終接受自己的。

“四月,我/是壹朵落花/被風掃過/輕揚/重溫綠地山川/墜入愛河/壹路留香/綠草覆蓋的土地上/有柔情在等待/

壹片野花瓣/沒有牡丹的美麗/沒有杏花的寧靜/帶著桃花的微笑/與時間協商/給我另壹個堅強的開口/帶著純潔與激情/等待/等待妳的優雅”。(花瓣)

還有第二張專輯《宋立科歲月》中的山羊、第三張專輯《愛的呢喃》中的柳戀、第四張專輯《北方的南方》中的沙漠風等作品,整體結構優美,意境優美。詩集《春天從不遙遠》是作者心血的結晶。她用四年時間創作出版了近500部以詩歌為主的文學作品。她壹邊專心創作,壹邊默默努力。在有意識地創造她的目的的過程中,王付出了努力,也收獲了不少。她挑選出版了170多部作品,她對自己之前的心路歷程做了總結,旨在重新開始創作之旅。

詩人王是甘肅省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培訓班的學員,她對文學創作充滿熱情,以執著、勤奮的創作壹步步向自己的文學夢想靠近。她熱愛自己的家鄉,贊美自己的生活,追求詩歌創作融入哲理寫作,在自己的作品中精益求精,讓現在生活的蘭州在她的詩歌作品中得以完美呈現。走近過去時光的隧道,覺得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她珍惜過去的苦與甜,同時發現並謳歌隴原甘肅美麗壯闊的畫卷,正如霍爾德林和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的棲居”,使她身臨其境的創作狀態置身於生活的場景中,生活在繁華的都市卻能寧靜於內心,使作品中表達的生活感受有了優美的詩意,蕩漾著浪漫迷人的漣漪。

品味詩集《不曾遠去的春天》,感受字裏行間濃濃的鄉愁。在我看來,詩人王的詩歌肌理不僅真實地捕捉到了景物,而且突出了詩歌意象的提煉。或許可以更柔和,更有技巧。通過豐富詩歌的思想厚度,增添作品的柔情,展現生活的多彩深情吟唱。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看日月輪回,看風起雲湧,總有壹些事情成為過去,總有壹些人消失在記憶的天空,壹切都像過眼雲煙。我相信,詩人在心愛的文學創作過程中,采擷生命的浪花,用詩歌縈繞心靈的花瓣,在文學的草原中收獲更多的感動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