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清照《夏日絕句》賞析

李清照《夏日絕句》賞析

活著,做男人中的男人;死去,成為靈魂中的靈魂。

今天,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拒絕生活,回到了東方。

——李清照

夏日絕句,詩的名字。宋麗清照寫的。參見興的《名媛詩》。第壹個話題是烏江。從其內容來看,詩歌被認為是宋代南渡之後的作品。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滅亡;趙構繼位後,並沒有想著禦敵興國,而是倉皇南逃,設法找到了壹個安寧的角落。這首詩通過項羽的故事來抒發感情和見解,控訴統治者的懦弱和錯誤的國家。前兩句“生為英才,死為鬼英雄”,既是對項羽壹生的總結,也是詩人對壹種崇高人生觀的表達和贊美。詩如格言警句,擲地有聲,催人奮進,反反復復,千古傳誦。然後寫“至今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用項羽的事跡來證明這種人生態度。項羽兵敗吳江,吳江館館長勸他回江東,以便東山再起。項羽說他沒有臉見江東的長輩,所以自殺了。“想到現在”表達了對項羽的無限敬仰,申斥之意不言而喻。這首詩表現了它剛猛的精神,雄渾豪邁的風格,悲壯崇高的美。

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詩很少代代相傳,不為世人所熟知。然而這首五言絕句卻是名篇,廣為傳誦。

詩詞清澈爽朗,用的項羽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她的文字或婉約,或感傷,而詩歌則是洗滌兒童心靈的慷慨之音,與她的文字風格大相徑庭。

這其實是壹首諷刺當下,抒發悲憤的懷古詩。北宋靖康二年(1127),腐敗的宋朝在金兵的沈重打擊下崩潰,惠帝和秦、趙的親屬以及大批臣民被流放到北方。根據當時的情況,黃河金兵孤軍深入。黃河南北的郡縣,有的還在宋人手中,有的被占領,但黃河金兵人數少,立足不穩。在金兵的夾擊下,反金叛軍在太行山揭竿而起,威脅著金兵的後方。高宗皇帝趙構若能存誌抗金,中原大有可為。然而,趙構從壹開始就不想恢復他的家園和保衛人民。他隨宦官南逃,先逃到揚州,後渡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在遊牧民族的追擊下,先後逃離越州(今浙江紹興)、明州(今浙江寧波),稍事喘息後定都臨安。當時很多主張抗戰的文武官員都建議不要盲目南遷。比如許《三朝北盟編》中有吳申寫的百萬字,勸不要“止於東晉之南”,可以代表當時有識之士的意見。李清照的這首小詩是用詩歌形式寫的時事評論。

項羽壹戰被劉邦擊敗,逃往烏江。烏江總監勸他去江東避難壹段時間,東山再起,他卻因為“羞於見江東父老”而自殺。這件事的得失可以忽略不計,但他生為英雄死為鬼的英雄氣概令人感動。引用項羽拒絕南渡的話,是對膽小怕事、只顧逃命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從字面上看,詩歌只是表達了對千百年前英雄的感情,而對時事的譴責,則帶著深深的悲憤,溢於言表。

李清照之所以有如此深切的悲憤之情,是因為她出逃時被朝廷毀了。靖康之變迫使她拋棄了珍貴的書籍和文物,南逃。碑刻家兼藏書家的丈夫趙明誠的去世,以及辛辛苦苦得來的文物全部丟失,對她打擊很大。李清照自己也因此更加顛沛流離,嘗盡了世間的艱辛。面對現狀,她不禁心生“妳是賣國的,我是破碎的家庭”(呂本中《戰後雜詩》)的憤懣。這種怨念,也是當時數百萬遇險者共有的怨念。人民是無辜的。他們通常被剝削和壓迫。壹旦事情發生,負有保衛國土、保護人民責任的朝廷也無法保護他們的安全。它只關心自己的屈辱和不光彩的存在,把他們拋在身後,遠遠跑開,並不羞於見長輩。所以這首詩既是個人悲憤的表達,也是廣大民眾的心聲。這種詩是封建時代壹個女人寫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