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分不清韓偉魏晉魏晉南北朝西晉東晉。

分不清韓偉魏晉魏晉南北朝西晉東晉。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都城在長安。

劉邦在楚漢之戰中獲勝,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建立了西漢,定都長安(今陜西Xi西北)。漢高祖劉邦吸取秦朝的教訓,采取“與民同息”的政策,著重恢復和發展生產。國家機構方面,基本沿襲秦制,但也有所變化。主要是實行君主與國家並行的制度,使諸侯的影響力難以擴大太多。到了文帝、景帝、武帝時期,進壹步削弱了地方州封對中央集權的威脅,設立了刺史,監督和控制地方政權。通過考察和招聘的方式選拔官員,有利於選拔優秀人才。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重視興修水利,推廣新的生產技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通過幣制改革,頒布了“匯款單”,增加了國庫收入。出現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文化景治”和漢武帝的鼎盛時期。著名的“絲綢之路”是漢代開辟的從中國到西亞國家的貿易走廊。自西漢中期以來,西域壹直在漢朝的版圖之下,這與西漢時期多次向西域派遣人員的活動有關。

西漢儒家公羊學大師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過他的改造和闡發,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皇權統治的思想基礎,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司馬遷,這位“太史公”,寫了中國第壹部紀傳體史書《史記》。造紙術的發明是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西漢時期,醫學、數學、天文、歷法也有壹定程度的發展,各民族間的融合與交流進壹步加強。

官僚、貴族、地主越來越多地兼並土地,擴大勢力,朝廷中的外戚也把政權掌握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這些都加劇了西漢後期的社會矛盾和危機。公元8年,王莽奪權,取代漢朝稱帝,改國號為“辛”,從而結束了西漢。

東漢

東漢(公元25-220年)是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恢復了劉統治的漢朝,史稱東漢。

公元25年,在綠林好漢的幫助下,劉秀武力擊敗篡位者王莽,奪得王位。作為西漢皇室,仍以漢為國號,但建都洛陽,建武年為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推行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六部尚書掌管國事,以進壹步削弱三公(邱、司徒、)的權威;廢除“官奴”;清查土地,逐步穩定人民生活。到公元1世紀中葉,東漢經過光武帝、(公元58-76年在位)、張(公元76-89年在位)三代治理,逐漸恢復了前漢的實力,這壹時期被後人稱為“光武帝復興”。

公元89年,漢高祖張由年僅十歲的登基,年號永元。由於何棣年幼,統治權完全掌握在張帝的皇後都史和弟弟竇憲手中。竇家族的專制權力引起了從上到下官員的不滿。公元92年,何棣與宦官鄭忠等人聯手滅竇氏,鄭忠因功受封。此後,宦官越來越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統治。此外,自何以來,宦官壹直受到漢朝各帝都的青睞,宦官的權利在桓(132-167)和靈(168-189)時期達到了無界的程度。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後來朝。當時宮中宦官專權,涼州董卓領兵入洛,廢黜卞,殺了何太後,立劉協為帝,為漢獻帝。事實上,狄鹹即位後並沒有任何權利。董卓獨攬大權,殘暴霸道,使得地方官員起兵造反,逐漸形成割據局面,大壹統王朝實際上不復存在。後來狄鹹被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狄鹹退位,東漢王朝宣告滅亡,隨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壹次長期分裂——三國時期。

東漢沿襲了西漢的許多方針政策,並在某些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改革,使之更適合當時的社會形勢。東漢前期,政權進壹步加強了與地方勢力的融合,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革了造紙技術,使中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作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壹個貢獻是陶瓷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徹底擺脫了青銅時代的物質束縛,把壹些以前只有富人和貴族才能擁有的物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成就斐然。而張衡以高超的技術制作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這些儀器的制作原理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此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壹個對麻醉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的“五禽戲”是中國第壹套體操健身活動。

到了東漢時期,書畫已經不僅僅作為文字和圖形符號使用,其藝術地位也逐漸顯露出來。雖然東漢流傳至今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窺見中國文化。

東漢延續十二帝,95年* * *。

魏(220-265)

東漢末年,宦官獨裁、外戚爭權、政治腐敗、權貴獨霸經濟、教育壟斷、軍閥殘暴、官員腐敗層出不窮。184年,太平掃蕩首領張角率黃巾軍起義,“七州二十八縣同時崛起”“世界響應了,首都震動了。”東漢發動各路軍隊鎮壓。孫堅因戰功被任命為另壹部司馬;劉備也因戰功被任命為安溪縣尉。

黃巾軍被鎮壓後,全國被地方軍閥瓜分,到處混戰。

東漢政府,以曹操為丞相,統壹了中國北方。曹操控制了中央政府。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奪取政權,罷黜了皇帝劉勰,建立了魏朝。

壹年後,自稱皇族的劉備在四川建立蜀漢,次年孫權在武昌建立吳朝,成為三國,史稱三國。

魏帝制

曹操皇帝

溫蒂曹丕(220-226)

曹睿,明帝(227-239)

曹芳(240-254)

曹茂(254-260)

曹歡,元帝人(260-265)

晉朝,從公元265年到公元420年,是壹個漢族統治的王朝。

魏憲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晉王司馬燕(即晉武帝)奪權,建立金朝,先定都洛陽,後立長安為繼,四帝。建興四年(316),為匈奴劉氏所滅,史稱西晉。建武元年(317),蘭崗邪王司馬睿(即晉元帝)升任江南皇位,都在建康,活了十壹個皇帝。元熙二年(420),為宋武帝武帝所滅,史稱東晉。

西晉(265-317)

金太康元年(280),吳被夷平,南北統壹。全國有司、冀、燕、豫、荊、徐、清、陽、尤、平、河、雍、梁、彜、寧、交、廣等19個州,173個縣、國。超過240萬戶。

東晉簡介

(公元317-公元420年)是西晉後代在南方建立的壹個小朝廷。雖然今天我們把它寫成中國古代史上的壹個朝代,但實際上東晉的統治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的土地。東晉時期,內部壹度分裂。

在此期間,中國北方壹直被後趙和前秦控制,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個時代——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近300年。

西晉滅亡後,漢人在江東建立了東晉政權。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靖)的金朝宗室司馬睿,重建江南金氏,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局部統治,並於公元420年被建立的宋所取代。* * *享國103,延續四代11帝。

公元316年,西晉末代皇帝司馬曄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晉朝的壹些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然活躍在全國各地,準備恢復晉朝的統治。1317年,瑯琊王司馬睿在中原和江南南渡的宗族支持下,在建康稱帝。他的國號仍然是晉,是金元的皇帝。因為他在西晉之後定居江南,史學界稱之為東晉。公元346年,東晉安西將軍桓溫攻蜀,次年三月攻克成都,控制漢水上遊和四川盆地的韓成政權滅亡。至此,東晉統壹南方,與後趙隔秦嶺淮河對峙。

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叠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不斷的戰亂,這壹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尤其受到影響。其突出表現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道教的興盛以及波斯和希臘文化的傳入。從魏到隋的360多年間,在30多個朝代的更替中,由於上述許多新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滲透,儒學的發展以及孔子在這壹時期的形象和歷史地位變得復雜起來。

漢魏時期,曹操在北方崛起,他的思想和政治措施都是建立在法治和道德的基礎上,影響了整個時代。在意識形態理論中,體現道與法結合的刑名研究曾壹度占據主導地位。

魏晉時期,道法結合逐漸瓦解,以道教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揚棄魏晉前期的名法觀念,轉而批判儒法之士。這樣,魏初在道與道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形而上學得到了進壹步的加強。

西晉後期,玄學思潮向極端化發展。至此,玄學所倡導的自由,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行為上,都摧毀和瓦解了封建政權,引起了玄學內部和儒生的不滿,從而掀起了壹股反道、反玄學的批判思潮。

東晉時期,佛教的流行,尤其是般若波羅蜜多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道教和玄學的思想、語言和方法,於是出現了玄學和佛教合流的趨勢。因此,這壹時期的儒生不僅繼續批判道家和玄學,還以儒家入世和人文傳統批判佛教。他們站在維護儒家名教的立場上,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響,試圖恢復儒家的正統地位,但都缺乏足夠的理論體系和創造性。

南北朝時期,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與兩晉不同的新局面。玄學思潮沈寂,佛道繼續發展。佛教翻譯了大量經文,廣為流傳,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文化的各個層面。儒學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佛教的迅速擴張,儒釋道關系及其歷史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儒生在思想文化上批判的重點從老莊玄學轉向佛教,湧現出壹大批反佛思想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雖然趨於復雜,但儒家思想並沒有中斷,相反還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孔子的立場和學說,經過玄學、佛道的激烈沖擊,褪去了漢代造神運動所增添的神秘元素和神學外衣,開始顯示出更多的生命力。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學術思潮和玄學思潮而言,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部分知識分子對儒學進行改革、發展和補充的願望。他們不滿足於儒家思想的固化、教條化、神學化,於是提出了存在、實踐、本源等哲學概念來論證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們雖然崇尚玄學,但實際上在他們的玄學之談中不斷滲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於老莊,名教順乎自然。這壹時期雖有儒釋道之爭,但由於儒教與政治權力的結合,儒教並不總是處於正統地位,佛道不得不認同儒教的宗法倫理,逐漸形成了以儒教為核心的三教融合的趨勢。

所謂“魏晉南北朝”,是幾個朝代合稱的合成詞。雖然只有五個字,卻可以包含幾十個朝代或國家。

我們不妨從“魏晉南北朝”這個詞說起。魏指三國時的曹魏,金主要指司馬家所建立的西晉和東晉(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南北朝”指當時南北對峙的幾個朝代,包括南方的宋齊梁陳,北方的北魏陳。

除了魏晉南北朝這個詞,還有“六朝”的用法來指代這個時期。六朝是指孫吳、東晉、宋、齊、梁、陳。這些朝代與魏晉南北朝基本相同。特點是這六個朝代都是在江東地區建立的,各國都在建康(或建鄴、建鄴,即今天的南京)。

三國包括魏、蜀、吳,分別由曹操父子、劉備、孫權創建。

曹魏時代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定都洛陽,史稱魏或曹魏。覆蓋整個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中遊江北以及甘肅、陜西、遼寧大部分地區。他死於公元265年,歷經五帝46年。

蜀漢是劉備建立的國家。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統治區域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的全部和陜西的壹部分。公元263年被曹魏所滅,歷時43年。

孫吳是孫權建立的國家。公元222年,孫權被稱為吳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國,定都建業,史稱孫吳或。統治區域為長江中下遊、浙江、福建和兩廣。公元280年,為金朝所滅,歷時四帝59年。

金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公元265年,代魏稱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吳滅,全國統壹。秦漢以來的分裂之後,又重新統壹了。統治疆域東、南延伸至大海,西至青脊,西南至雲南、廣西,北至大漠,東至遼東。

然而,晉武帝死後不久,各皇族之間爆發了“八王之亂”,自曹魏以來遷入要塞的遊牧民族也趁機揭竿而起,稱帝,全國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匈奴人劉淵建立了漢政權(後改稱趙,史稱)。公元316年,劉淵之子劉曜攻占長安,俘獲金帝伊,西晉滅亡。* * *持續了四帝五十二年。從此,北方進入了所謂的“五殼十六國”時代。

金朝宗室司馬睿在南方重建了金朝,占據了今天的長江、珠江、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稱東晉。公元420年,劉裕代晉,改國號為宋,亡於東晉。* * *持續了十壹個皇帝,104。金朝歷時15帝,156年。

從公元304年劉淵統治時期,北方各民族建立各自的王國,壹直到公元439年鮮卑拓跋族建立的北魏統壹北方,歷135年。在此期間,* * *六個種族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包括雲、

匈奴、鮮卑、氐、羌、桀;這些王國的統治地區分布在北方和四川,包括程漢(的李)、夏(匈奴的赫連)、(匈奴的劉)、後趙(桀族的史)、前秦(氏族的傅氏)、後秦(羌族的)、Xi秦(鮮卑的齊傅氏)。而漢族冉閔的魏,鮮卑族慕容的西燕,北魏的前身代國不算在內,歷史上稱為“五殼十六國”時代。

這時,這些國家正在互相交戰。只是在建安以前,北方曾經統壹過,但時間不長。

南朝分為宋、齊、梁、陳四代。宋是在公元420年劉裕奪取東晉政權後建立的。國名叫宋,建康是它的首都。因為皇族姓劉,所以歷史上稱為。

強盛時統治黃河以南、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是南朝疆域最大的地區。後來河南、淮北逐漸被北魏奪取。公元479年,它被蕭道成篡奪,他為八個皇帝生活了60年。

公元479年,齊國在建都,國號齊,建康。北朝時為了與北齊相區別,史稱南齊,因皇族姓蕭,故稱。

統治區域包括長江和珠江流域省份,東部的國內也出現了混亂。公元502年,它被蕭炎篡奪,並持續了七個皇帝和24年。

梁,公元502年所建,稱梁,都城建康,皇族為蕭,故稱。當時的梁武帝國力相當強盛,統治區域包括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所有地方,兩淮和漢中也壹度被收購。它於公元557年被陳霸先占領,持續了56年。

陳,公元557年,戴良稱帝,國號陳,建康為都。統治區域包括長江和珠江流域的省份,是南朝最小的。589年被隋朝所滅,歷時33年。

北朝主要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和隋朝。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它的前身是十六國時期的代國。淝水之戰後,拓跋珪重建代國,後改名為魏,史稱北魏,或、拓跋珪、魏源。

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稱帝,逐漸吞並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北涼三國。

公元439年統壹北方,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東疆,東北至遼西。南大延伸淮河、秦嶺為界,南與劉崧對峙。

北魏是相當強大的。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進行了壹系列漢化運動。但由於種種因素,漢化和反漢化兩大陣營的對抗導致了“六鎮之亂”和北魏的解體。

公元534年,東魏和西魏被黃河分割統治。東魏以後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從拓跋珪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滅亡,* * *歷時17帝,171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中立國。

東魏時期,公元534年,北魏的小吳經常被強大的將領高歡嚇倒,逃往關中。

高歡立元為孝景帝,遷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

統治區域包括洛陽以東的地區,即前北魏的領土。公元550年被高陽(高)取代,東魏延續17年。

西魏時,北魏孝武帝於公元534年入關,大將軍宇文泰迎接。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居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統治區域包括洛陽以西的地區,原北魏的疆域,益州,襄陽等地。公元557年,被宇文玨(子文泰)取代,西魏延續了24年。

北齊時,公元550年,東魏大將高·奪取東魏政權,稱帝,國號齊,定都於鄴。為了與南朝的小琪相區別,歷史上稱其為北齊,又因皇室高姓而稱其為高齊。統治區域相當於東魏的疆域。公元557年被北周所滅,歷時八帝二十八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宇文玨奪取西魏政權,稱帝。建國日期為周,都在長安,史稱北周。因為皇族是宇文,所以也叫宇文周。

公元577年,北齊滅亡,中國北方統壹,繼續攻取江北、淮南,統治區域擴展到長江北岸。公元581年被隋朝取代,歷時5帝25年。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隋文帝篡奪帝位,國號隋。公元583年,大興(今陜西Xi安)建都,公元589年,南陳被滅,結束了南北分裂,統壹了全國。統治疆域東、南延伸至大海,西至新疆以東,西南至雲南、廣西,北至沙漠,東至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