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誦格律詩的時候要註意意思,不能把詩的意思割裂開來。
詩歌的節奏非常鮮明。節奏也叫拍子,每個拍子也叫壹個音步或壹個音節。背誦格律詩要註意節奏的規律和對稱。格律詩的每壹行都是同樣的字數,同樣的節拍。如《對農民的同情》和《柴璐》。分拍子的時候要兼顧詞的意思,不要割裂詩的意思。有人把五言詩全部用“二二壹”的格式背,把七言詩全部用“二二壹”的格式背,這是不恰當的。背誦格律詩要表達好,容易理解。如果不顧詩的意思和內容,機械地劃分節奏,往往會造成混亂,使人迷惑不解,失去朗誦的意義。
以五言詩為例:五言詩如果分成三段也是可以背誦的,也就是“221”的格式。但從字義、詩義、內容來看,劃分為“二三”格式更為合理。比如把“背影入深林”當作“背影/入深林”。“粒粒皆苦”被當作“粒粒皆苦/苦”。這樣很容易給人壹種孤立感,尤其是“走進深山老林”“都辛苦了”這樣的句子,把“深山老林”和“辛苦了”分開,很有詩意,很有詩意。如果把五言詩分成兩段,即“二三”格式,如“背影/入深林/”;“每壹粒都是硬的。”然後,在背誦的時候,有利於對每壹首詩進行具體靈活的處理,可以提升詩的韻味,更好地領略詩的情調,展現詩的意境。
2.背誦格律詩時,要發揮想象力,進入詩的意境。
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詩歌中的所有場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背誦詩歌。尤其是讀格律詩,需要重點把握意境,根據情境抒發情感。
如宋代詩人陸遊的《訪山西村》壹詩,描繪了壹幅明媚的田園風光。“笑看農家酒,豐年留足雞豚”——豐年,家家戶戶殺雞殺豬,熱情待客,體現了農村生活的歡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壹座重山,壹條水路。山川環繞,人們誤以為無路可走,突然眼前出現了壹個前途光明的村莊。真是驚喜!
經過分析和想象,朗誦者也變成了壹幅詩意的畫面——簡單的農場生活和美麗生動的農村景象。背的時候可以自如地運用音準的變化,把詩的詩意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