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聽我媽媽寫的關於過去的作文。

聽我媽媽寫的關於過去的作文。

聽我媽媽寫的關於過去的作文。

呂曉光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聊起了她的童年。

我媽小時候住在西城區後海附近的壹個胡同四合院裏。她有東、西兩個房間,因為執行私有房產,搬到了外婆家。

我媽小時候家裏沒有遊戲機電腦之類的電子產品。課間休息時,他們最喜歡和同學壹起玩的遊戲是蹦極。放學後,我們還會玩壹個扔沙袋的集體遊戲,即在壹塊空地上,拿壹個用布縫成的沙袋作為“武器”,參加這個遊戲的學生平均分成兩隊,場上的學生只能在這個範圍內活動。另壹隊學生在兩邊,拼盡全力往裏面的學生身上扔沙袋,裏面的學生要避開外面學生扔的沙袋。如果被打中了,裏面壹個同學收包的時候,可以去救同隊的壹個同學,再上來。如果場上所有人都死了,雙方交換位置,剛上場的人扔包,下場的同學上場。這和我們現在玩的射鴨差不多。還把所有參與遊戲的學生平均分成兩隊。圍成壹圈,壹隊學生躲起來,壹隊學生用軟球打場上的人。場裏的人能接球嗎,還是場裏的壹個同學接球後壹命壹命?大家離場後,兩組交換。

我媽小時候家裏不是很富裕,因為什麽都要用票,面票,飯票,副食書,肉票等等。,有時沒有足夠的食物。他們會用食物去買饅頭,五分,二十五分。他們會在晚飯的時候買兩公斤,往往晚飯前會吃幾個,因為那時候的孩子運動多,肚子裏的油少,吃的多。

媽媽最喜歡的食物是放學後奶奶給他們做的炒面。面條加壹點油炒壹下,再加點核桃瓜子之類的東西,比現在稻香村賣的好吃多了。

這是我媽媽小時候的故事。

聽聽我媽媽寫的關於過去的作文

臺州市書生小學4 (2)班?阮家院

最近在電視上,在報紙上,在人們的講話中,不時聽到這樣壹組詞——改革開放30年。

我不太明白是什麽意思,但我發現每次出現都伴隨著強烈的驕傲和喜悅。這是為什麽呢?

於是我就纏著我媽幫我回答問題。媽媽笑著說:“小傻瓜,問題的答案要妳自己去找。但是媽媽會的

和妳聊聊過去,在妳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如果妳找不到答案,妳真的是個小傻瓜。

是的。"

我媽跟我聊了半天,也沒什麽。都是些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些對我來說甚至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聊完之後,我才恍然大悟。

我母親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初。那時候他們平時吃不到雞鴨魚肉,連油都不想經常用。媽媽說她記憶中最好吃的就是在白飯裏摻點豬油和醬油,那叫壹個香!我母親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玩彈珠、香煙和跳房子...他們手裏所謂的玩具,就是壹些就地取材的東西,比如貝殼、棍子、瓦片等等。洋娃娃是壹種非常奢侈的玩具。媽媽家是農村最常見的那種木結構的矮房子。壹家人只是擠在壹起。

聽著聽著,我不禁想到我是家裏的寶貝。我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大人們怕我吃不到。再說玩具,娃娃就更不用說了。光是芭比娃娃就有上千個,電子遊戲和智力遊戲種類也是層出不窮。孩子們都是玩具專家和電子發電站。我們的童年是壹個與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時代。現在我們來談談房子。我出生時住在六層小樓裏,睡在漂亮的搖籃裏。五年前,我們搬到了椒江的新家,那裏什麽都有。不過當時小區東邊還是壹片田地,商業街也不是很繁華。

如今五年過去了,椒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街變得特別繁華熱鬧,旁邊湧現出許多漂亮的新社區。大型超市越來越多。肯德基、必勝客、豪客來...以前只有大城市才有的美味也來到了我們身邊。每天晚上,公共廣場燈火通明,人們嬉戲歡笑...

這壹切讓我終於明白改革開放三年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祖國,我為妳驕傲,也為我是炎黃子孫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