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從小好學。除了研究經典,他還廣泛涉獵書法、天文和醫學。詩歌是他文學創作中最著名的,白居易說他“文筆之妙,不在詩前”(《白柳唱釋》)。在古文運動中,他占有重要的地位。當時文壇以李敖、韓愈為主導,視為壹代。劉說自己“精於理論”,論文條理清楚,論據充分,文筆優美。散文簡潔明了。(此段引自劉禹錫傳)。
劉禹錫生活在唐朝中後期。由於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諸侯割據、朋黨爭鬥的社會局面。他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十分不滿。曾參加王叔叔領導的維新運動,但失敗,導致仕途坎坷,屢遭貶職。但他並沒有向權貴屈服,而是以壹種文明的心態,表現出自己的正直品格和對權貴的蔑視。這篇文章可以說是作者對當時盛行的社會習俗和不言而喻的心態的辛辣嘲諷。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字子瞻,又字何忠,名曰東坡居士。漢族,眉山人,梅州(今四川)人。他們和父親蘇洵、哥哥蘇轍壹起被稱為蘇三。他是文藝全才,文筆汪洋恣肆,流暢自如,與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並稱為甌塑;他的詩清新雄健,善用誇張的比喻。他在藝術表現上風格獨特,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豪放詞派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有新意。用筆寫得跌宕起伏,童趣盎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繪畫和文學壹樣,我喜歡做壹個枯木怪石。論繪畫,我崇尚相似。詩有《東坡七章》,詩有《東坡樂府》。傳記
蘇石,生於1037 65438+10月8日(1993年12月19日),出生於峨眉(今四川)眉山。蘇軾的父親蘇洵,就是《聖紫晶》中提到的“蘇勞權”。蘇洵很努力,雖然努力到很晚。晚年的蘇軾回憶起童年隨父求學的經歷,覺得自己深受父親的影響。當然,如果蘇洵不努力學習,蘇軾童年時也不可能得到好的家教,更不可能“學通經史,那屬於天天千言萬語”,將來更不可能有文學上的成就。1056年(嘉祐元年),21歲的蘇軾第壹次離開四川去北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次年參加禮部考試,以壹篇《刑忠論》獲得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但歐陽修誤以為是他的弟子曾鞏。為了避嫌,他只好屈居第二。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參加了通常所說的“三年京檢”的語文中專考試,進了“百年第壹”的三等,授予大理鳳翔府判官判事、簽書之職。後來,當他的母親在汴京去世後,丁回到了家鄉。1069(熙寧二年)任滿後回朝,仍賜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政治危機開始顯現之時,繁華背後隱藏著危機。這時,宗申即位,任命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很多師友,包括當初很欣賞他的歐陽修,都因為不同意新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而被迫離京。朝野的舊雨褪去,蘇軾眼中看到的不再是二十歲時看到的“太平盛世”。蘇軾在回京途中,看到新法對普通百姓的傷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不同意王安石涉足政治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於是上書反對。這樣做的壹個結果是,和他被迫離開北京的老師朋友壹樣,不允許他們留在朝廷。於是蘇軾要求釋放,被調到杭州服將軍刑。從此,蘇軾壹生誤解王安石等維新派。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卸任後,他被調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周知縣令。成績突出,深得人心。這樣持續了十年左右,蘇軾遇到了人生中的第壹次災難。當時有人(丁力等人)故意歪曲他的詩,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湖州不到三個月就被捕入獄。因寫詩諷刺新法,結網“言謗君”,被逮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陸遊(1125-1210),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壹生勤勤懇懇讀書,寫下許多優美的詩篇來教育子女,有壹顆愛國的心。他出身於壹個官宦家庭,生活貧困,學習刻苦。陸遊的曾祖父是宋仁宗的老師藝鷺,祖父陸典,父親陸宰。當時正是宋朝腐敗,屢遭金國(女真族)入侵之時。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兵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在他幼年時,他和他的家人被從壹個地方轉移到另壹個地方。由於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從小就立誌要殺胡(金兵飾)救國。封建家庭雖然給陸遊帶來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但也帶來了婚姻上的不幸。20歲時,他與表妹唐婉結婚,兩人感情深厚。但是,他的母親不喜歡唐氏,強迫他們分開。唐改嫁給了,而陸遊也嫁給了王。離婚後,陸遊很難過。365,438+0歲紹興二十五年途經申遠時,偶遇唐婉夫婦。陸遊在神院的墻上寫下“釵頭鳳”二字,以表深情。此後,他多次寫詩紀念,甚至在75歲時寫下了著名的愛情詩《情緣》。唐看了陸遊的《釵頭鳳》,傷心欲絕,寫了壹首關於釵頭鳳的詩,不久就去世了。陸遊《十二年詩》,學劍,學兵法。29歲去臨安省試,排名第壹。次年考禮部,因排名在主將、使臣秦檜之孫之前,又因不忘國恥,要求“賜之事先富,納之事由大商人包攬”,被秦檜拒絕。明死,紹興28年為福州寧德郡主簿,紹興30年任太守。孝宗繼位,被賜進士出身。後來,由於催促張浚探險北伐,部下與將領產生了分歧。再加上主和派的反抗,朝廷立刻震動,陸遊也被以“作抗議書,鼓噪是非,如張浚用兵”的罪名革職。六年,夔州被判刑。大道八年(1172),主戰將軍王彥在幕府聘請陸遊掌管軍務,陸遊的人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相互擁抱,寫下了許多充滿激情的愛國詩篇。“飛霜掃寒按指,壹寸單鑫只報國”可以說是他這壹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陸遊雖然充滿了報效國家的誠意,但由於朝廷腐敗,渴望和平,無心進取,他的興國之誌始終沒有得到延續。
柳宗元(773-819),字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祖籍河東(今陜西永濟市西文學村劉嘉湘),後遷居長安(今陜西xi)。與韓愈壹起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之為劉漢。因為他是河東人,最後被任命為柳州刺史,所以被稱為或劉柳州。
柳宗元於代宗大歷八年(773年)生於都城長安。他出身官宦之家,才氣不多,誌向高遠。早年考中秀才,文以華麗辭藻為主。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入博學詩班,授集賢堂正字。他曾任藍田副將,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集團的政治改革,並調任李部任外交大臣。永貞元(805)九月,革新失敗,少州被貶為刺史。十壹月,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返京師,又任柳州刺史,功績卓著。鹹宗元十四年(819)殉職。
柳宗元壹生留下了600多首詩歌,他在寫作上的成就大於詩歌。駢文近百篇,議論、犀利、諷刺、辛辣,充滿戰鬥性,遊記寫山水,多受委托。哲學著作有《天說》、《石天》、《封建主義》等。柳宗元的作品被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編成文集。有《六合東集》。
東晉詩人陶謙(365-427),字元明,號元明,字亮,號五六。代表作《重返田園居》等。
我做了幾年小官,然後辭職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詩歌的壹個重要主題,人們後來稱他為“田園詩人”。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他對骯臟現實的厭倦和對寧靜田園生活的熱愛。在《歸園》中,他把官場寫成“塵網”,並與“捕鳥”、“塘魚”相提並論,把退隱田園比喻為沖出“牢籠”,回歸“自然”。
由於他的實際勞動經歷,他的詩歌充滿了勞動者的歡樂,表現了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比如第三首《歸園》,就是有力的證明,這是他田園詩的進步。
詩人對現實失望,被迫回歸詩歌來構建理想社會,桃花源詩是其思想傾向的反映。
陶淵明除了田園詩,還有歌頌勇士的詩,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消極與世隔絕的詩,可見其詩歌思想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