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漢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學問,包括醫學、戲劇、書畫、星象、數學等等。國學分為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禮俗、考證、倫理、版本學等,其中儒家哲學是主流。
1,詩經
中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是壹部現實主義的詩集。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即公元前1100-600年前後的詩歌305首,其中盛詩6首,只有題而無詩,故又稱《詩三百》。四五百年只有民謠(風)、文人作品(雅)、頌神(頌)。按用途和音樂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指各地的民歌,雅多為宮廷音樂,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祭祀宗廟所用的舞曲。《詩經》主要表現為賦、比、興。其中,齊被稱為大司馬;比喻叫比;先說點別的,喚起唱的是什麽。《詩經》的表達分為賦、比、興、風、雅、頌六種含義。《詩經》主要由四個字和雜字組成。
2.易經
《易經》是中國古代壹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被譽為“群經之首”。內容豐富全面,有完整的哲學體系,從宇宙本質到人生社會都有辯證的闡述。它是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易經用抽象的符號組成各種卦爻辭,卦爻辭包含了世間萬物之間的關系。最根本的思想是:“壹陰壹陽指道,奇壹指數。”從六十四個不同的卦爻辭中,可以看出古人“天人合壹”的樸素辯證法
3.論語
《論語》作為壹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有很多關於做人的章節,對當代人有借鑒意義。
4.道德經
道德經也叫老子。
《道德經》原本是先秦時期道教的壹部代表作。漢末,張玲創立了五門道學,以老子為祖,視老子為王座上的老先生。以老子五千書為教規教導悔道者,創立道教,並作《老子思爾註》為宗教觀。
5.墨子
《墨子》是壹部研究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文765,438+0篇,現存53篇,壹般認為是墨子弟子及後世學者記錄、整理、編纂的。《墨子》分為兩部分:壹部分記錄墨子的言行,闡述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早期墨家的思想;另壹部分《尚敬》、《夏靜》、《經說上》、《經說下》、《大曲》、《小曲》,壹般稱為《墨辯》或《莫箐》,集中運用墨家認識論和邏輯思維解釋老伍茲錢文,從此成為道家的基本經典。
6.南方之歌
楚辭,又稱“楚辭”,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壹種詩體。作品用楚地(今兩湖壹帶)的文學風格和方言韻來描寫楚地的山川和歷史風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漢代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和宋玉的作品“承屈賦”編成壹部文集,名為《楚辭》。成為繼《詩經》之後對中國文學產生深遠影響的詩集。也是中國第壹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7.孫子兵法
又名《武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孫武兵法》,有13篇,現存最早的孫子兵法是孫武寫的。
孫武,本名長青,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人,從齊國流亡到吳國,輔佐吳王經國治軍,成為著名的軍閥,被尊為“兵聖”。
8.山海經
《山海經》十八卷,作者不詳,是壹部古代地理史書。西漢時,劉欣校勘該書,有34篇,辛合並為18篇。《漢書·藝文誌》記載為13篇。今此書十八卷,包括五嶽經和十三海經。這裏有5370條名山大川,300多條河流和小澤,127種動物,95個外國,還有《誇父日報》等童話。它有豐富的地理、自然歷史、故事、巫術和神話。自古被稱為奇書,影響深遠。現代玄幻小說《鏡花緣》的大部分素材取自《山海經》。
9.歷史記錄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獨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被後世的“正史”所傳承。
10,金剛經
金剛經是壹部重要的佛教經典。根據版本不同,全稱略有不同。鳩摩羅什翻譯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B非r ě),而唐玄奘翻譯的是《破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文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 tra .《金剛經》傳入中國後,從東晉到唐代有六個版本,其中以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最為流行(565,438+076字或565,438+080字)。唐玄奘譯本《破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8208字,是對鳩摩羅什譯本的重要補充。其他版本流傳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