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從小在家接受傳統教育。1890去北京試了試,沒成功。回廣東的路上,路過上海,看到《世界地理概論》、《瀛寰誌略》、上海機器局翻譯西文書籍,大開眼界。同年,我認識了康有為,投了他壹票。
1891就讀於萬畝草堂,接受了康有為的思想和理論,走上改良和改革之路。當時人們統稱為“康梁”。
1895年春,他再次進京趕考,輔佐康有為,在北京發起考生聯名請願的“公車請願”。在維新運動中,梁啟超非常活躍。在北京負責《世界通報》(後改名為《中外期刊》)和上海的《時事報》,並赴澳門籌辦《知心報》。他的許多政治觀點對社會有很大影響。
1897,任長沙吳石學校總教師,宣傳湖南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皇帝召見,奉命呈送《變法總論》,授予六個爵位,並負責處理史靜大學堂譯書公司事務。
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往日本,曾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本期間,他先後創辦了《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主張改革,反對革命。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社會政治理論,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試圖使革命黨人向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他支持袁世凱,接受了袁遺的意圖,將民主黨與* * *和統壹黨合並,重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權。
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首席大法官。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稱帝,並計劃與蔡鍔對袁動武。
1915年底,雲南爆發保家衛國戰爭。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參加反袁鬥爭。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在段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受鹽務總局監管。九月,孫中山發動護法之戰。165438+10月,段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引咎辭職,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去了歐洲,了解了西方社會的很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發展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從1922,他在清華大學參加了壹個非全日制課程,從1925,他申請了任清華中國研究院的導師職位。
1927,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