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701-762),有“紫羅蘭居士”、“謫仙”之稱,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杜麗”,以“四絕”、“古典詩詞”為主導。比如給王倫的禮物,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途中的告別,聽說王長齡搬到了左邊的龍標窯。也有思鄉詩,比如想壹個靜夜,還有古詩詞,比如夢裏登天目山,走進酒裏,很難走等等。
杜甫評價:“筆落震風雨,詩成鬼神泣”,“清新秀麗,君意寶從軍”;韓愈評價說:“杜麗的文章寫得如火如荼。”余光中評價說:“酒入腸,七分成月光,余三分成劍氣,繡口半飽繁華。”
2.杜甫(712-770),詞藻優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為“杜麗”。後人稱他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龍與七律,後人評價杜甫的七律是唐代第壹,甚至是古代第壹!* * *大約有65,438+0,500首詩,其中大部分收藏在《杜工部集》中。楊倫把登高稱為“杜吉七字法之首”。在格律方面,杜甫詩歌的特點是用詞精煉,對仗工整,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築美”。
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將杜甫的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為“六才之書”。
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說:“毫無疑問,我的詩歌主要受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除了史詩和戲劇以外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善良。”
3.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和元稹,被世人稱為“白元”,劉禹錫被稱為“白柳”,被稱為“詩人魔”、“詩人王”。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相傳白居易經常和老太太壹起吟詩,所以白居易的詩在民間傳唱很高。《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加強。蘇軾曾經不喜歡白居易的詩,但晚年卻推崇白居易的詩。可以說,白居易的詩,在平淡中展現了真味!
唐玄宗有白居易的壹句詩:“文章滿行人耳,曾我思念妳。"
元好問:“並州不是風谷,是五百年壹遇的喜事。”
在日本,白居易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
4.王維(701年-761年,699年-761年),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名墨書。在唐肅宗統治的第壹年,他被任命為高級大臣,因此他被稱為“王右丞”。他擅長五言,吟詠山水田園詩。他和孟浩然壹起被稱為“王蒙”、“詩佛”。他的書法和繪畫特別精彩,後人稱他為南宗山水畫始祖。題材豐富的詩歌有400多首,邊塞詩和山水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鄉土人才,王維是人才”之說,故與李白、杜甫並稱“盛唐三大詩人”。
蘇軾:“有韻味的詩,裏面有圖畫;:看圖,畫中有詩。"
5.王波(約650-676),字子安,與楊炯、陸、並稱“王羅”、“初唐四傑”。他擅長五律五體詩,代表作有《送別杜副都督赴蜀任職》等。此外,他的駢文也很出色,《王騰亭序》更是家喻戶曉。“夕陽孤齊飛,秋水* * *天壹色”是千古名句。王波寫了80多首詩。盡管人數不多,王波卻英年早逝。他本應該為後人留下更多的傑作。太可惜了!
胡應麟:王拳形象自然,精神蒼白,首表繁華仙境。又以五言抒悲,洗流而研才,自然是唐朝始祖。
鄭振鐸:“就像太陽神的萬千光芒還沒有走在東方,東方早已被黎明女神的玫瑰色曙光所覆蓋。”唐詩中贊美王波是黎明女神。
6.劉禹錫(772-842),河南洛陽人,人稱“詩人”。與柳宗元並稱為“劉瀏”,與魏、白居易並稱為“三傑”,有《陋室銘》、《支竹詞》、《楊柳枝詞》、《武夷巷》等名篇。其中,武夷巷被壹些人譽為“七大奇觀之首”,以七大奇觀聞名於世。
蒼化:大理之後,劉猛的絕句,的樂府,我都深有耳聞。
劉克莊:“蒼勁蒼老,從容逍遙”點出了劉氏風格的“奢”。用壹句“精華老而不盡”點出劉禹錫的“奢侈”。
白居易:“劉鵬程孟德是個大詩人,但他豪放大膽,敢作敢為者少。”如果妳給的比妳能消化的多,妳經常會犯錯誤。丈夫與回答者聲音壹致,爭奪者對敵。壹勞永逸,欲罷不能。每做壹篇文章,先看對方,然後妳就成功了,然後妳就成功了。這壹兩年來,我每天都在找筆和硯臺,壹直在平和的給出答案。"
7.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他和王維同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又稱“王蒙”。他擅長五言詩,是唐代第壹位寫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主要作品有《孟浩然集》、《路過老人村》、《肖春》、《建德夜泊》。
蔡傳:孟浩然的詩由安和宗遠明組成,沖淡中有壹種濃濃的輕松的氣息。
王實錄曾以浩然《潯陽望廬山夜半》壹詩為典範:至此,詩空,政如羚羊懸於角,無跡可尋。畫家叫壹品。
《楓橋夜泊》的作者,著名學者“驅除青紫之念,築屋睡雲,山中打水柴”,被譽為“第壹詩人,作家之冠”的於,都深受孟浩然的影響。
8.王昌齡(698—757),字,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他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甚深。他的詩以四言詩著稱,邊塞詩最為著名。他與岑參、高適、王之渙並稱為“唐代邊塞四大家”。繼四傑之後,他又被稱為“江寧詩聖王”,被後人譽為“七絕大師”、“詩聖之子”。代表作品有《從軍七首》、《出山寨》、《永遠在我心裏》等。其中,初賽被明代李攀龍譽為“七大奇跡之首”和“盛唐之作”。
盛唐時期的詩歌有472首,其中王昌齡寫的有74首,幾乎占了六分之壹。後人說:七絕到王昌齡,制定。
岑參:年輕的博很有才華,也很漂亮,但是他的聲音和唱功都很疏離。
劉克莊:唐人《琉璃殿圖》以長陵為詩人的天子。
王世貞:七言絕句,邵伯和太白不過幾分錢,都是神。
魯世勇:王昌齡比較感興趣,用的比較多,李太白不太感興趣,用的比較少。長陵的磨礪離自然太白,但長陵的形象是深沈的。
聞壹多:王昌齡是盛唐詩壇“個性最顯著”的兩位作家之壹(另壹位是孟浩然)。
9.杜牧(803-約852)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人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主要是詠史抒情。他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感》、《過華清宮》、《伯秦淮》、《赤壁》、《清明》等代表作,其中有人認為伯秦淮、《清明》為七大奇觀之首。
李商隱《杜思訓》:高樓風雨溫柔,故意傷春傷愈,短翼不及群英。世界上只有杜思訓。
劉熙載:他的詩是“英雄豪邁”。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天,清秀飄逸。
據《新唐書》記載,杜牧死後,生前曾命丁丁燒其著作,十部只留下兩三部。
10,李賀(約公元791年——約公元817年),字季長,“詩鬼”,是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甫、李白、詩仙、王維齊名,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李三”。李賀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和李白之後又壹位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留下了“烏雲壓城欲摧”、“雞鳴天下白”、“天若有情,天必老”等等。不幸的是,王力可·博勒斯27歲就英年早逝了。
王夫之:“常吉善於諷刺,總是聲動今人,情動今人”,“真理是崇拜的敵人(李白)。”
李健:“論昌吉,每壹條路都是天才,但都是童話,李白比不上的。”
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年輕時喜歡讀李賀的唐詩”。在他的古人書法詩中,李賀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