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是徐州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校發展的關鍵和黃金時期。展望未來五年,五星級普通高中即將評估,現代學校制度將全面建立,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將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將啟動新壹輪評估,課程改革也將進入攻堅階段。既要解決原有問題,又要創造新的發展優勢,面臨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進壹步增強憂患意識,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用3到5年的時間,建設壹個嶄新的徐高中,重鑄輝煌,躋身江蘇省壹流學校行列。
發展方向
未來五年,我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依法治校。以“誠”為校訓,繼續堅持“喚醒學之心,點燃善之誌,追求美之道”的辦學理念,以“學生多元化發展、教師高水平發展、學校特色發展”為辦學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堅信每個教師都是潛在的優秀教師,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優秀學生,建設綠色校園、低碳校園、書香校園、和諧校園,為師生成長提供更多選擇和發展空間;堅持德育為先,弘揚“真”的精神,誌存高遠,奮發有為,引導學生“做青年的楷模,做國家的幹城”;堅持以教為核心,以學定教,以師促教,以研促教,促進有效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以“誠信”為核心精神,以“辦學走進學生生活”為核心價值,以“弘揚優良傳統,強化校本管理”為核心競爭力,以“項目建設-學科建設-文化建設”為核心策略,建設優質學校和特色學校,培養高素質、專長型、創新型新型人才,走向壹流的特色高中和學術高中。
辦學措施
1.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依法治教。
真正樹立“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負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理念。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不斷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學校和教師的壹切工作都要圍繞“四個有利於”: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充分發揮,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實質性提高。
認真貫徹《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等法律法規,增強教職工法律意識,依法教學,科學管理。修訂徐州高級中學管理辦法,規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推行校務公開制度,建立學校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充分發揮師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努力營造學校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依法辦學、依法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確保校園穩定和諧,爭創安全文明校園,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圍繞和諧校園建設,努力落實政策規定的教職工待遇,妥善處理各方利益,建立起讓全校教職工各盡所能的機制。要繼續加強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學校教代會的民主管理和監督作用,充分發揮* * *團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深入開展“凝聚力”工程,通過目標導向、鼓勵創新等人性化管理手段,凝聚人心、聚集人氣,形成和諧、有序、開拓、創新的工作氛圍。
2、加大辦學投入,確保監控實施。
在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的同時,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加大辦學投入。深化體制改革,積極調整辦學結構,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提高辦學資金的使用效率。要努力開源節流,建設節約型學校,積極改善辦學條件,以適應學校快速發展的需要。
制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實施的年度推進計劃,並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自評。每學期結束時,負責人應總結計劃執行情況,向全體教職工公布自評情況,采納他們對計劃執行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計劃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邀請教育部門、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代表組成規劃實施評估小組,定期評估規劃實施情況,及時調整完善規劃,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3.實施“強師工程”,打造教師高地。
(1)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打造高水平學科梯隊。
制定《徐高中人才發展規劃(2012-2016)》,進壹步完善和實施“大師工程”和“藍色工程”,撥款65438+萬元對這兩個工程實施目標管理和項目管理。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建設壹批精品課程。建設“教師書吧”,開展教師沙龍系列活動。逐年填寫“教師成長記錄袋”,根據不同情況指導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發展。力爭快速形成學科布局統壹、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研究人才梯隊。
(2)將個體優勢轉化為群體優勢,打造優勢學科群。
通過“六看六比”、“三輪比武”等活動,評選出徐高中“十佳教師”、“十佳班主任”,樹立典型教師。修訂《徐高中教學科研獎勵辦法》,加大投入,做好科研工作。與長三角雙胞胎學校(上海市辛格中學、寧波市同濟中學)、西部雙胞胎學校(新疆奎屯六中)、海外友好學校進行高質量的互動交流,定期開展網絡備課、異構課堂等活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享受,提升辦學水平。增強同年級教師和同學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建立有約束力的獎勵機制,在壹年級的評價中加入更多的集體考核元素。淡化重點班制,公平競爭,看起點,比進步,形成個人優勢轉化為團隊優勢,齊心協力推動學科整體發展的生動局面。創建1-2個精品學科,建設壹批校級課程實驗基地,建設物理、化學、漢語、外語市級、省級學科基地。
(3)靈活引進,為我所用,大力提高學術水平。
打破人才流動中的剛性限制,從校外聘請專家來校任教。邀請國內外教育專家來校開設系列學術講座,將徐高中的“大家講壇”打造成學校文化建設的壹張名片。與大學建立學術聯合,為部分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聘請大學導師,提高師生的學術品位和研究能力。加強與教研室、教科所的聯系,通過教學指導和學科指導促進有效教學。
(4)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多渠道“走出去”。
以“開放辦學,社會責任”為指導思想,攜手徐州報業集團教育事業部打造“彭城名師”系列講座,攜手彭城視窗打造“徐高中名師直播”欄目,讓全市中小學生享受徐高中優質教育資源。把教師“走出去”納入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定期、不定期讓教師到兄弟學校、外地名校、國外學習,了解教育管理和課程建設的發展趨勢和現狀,開闊視野,打開既定的思維模式,開拓各種思維可能性,從教條、呆板、僵化的思想意識中恢復過來,用不壹樣的視角看待教育教學。
4.實施“強生工程”,打造人才高地。
(1)優化生源,提高人才培養起點。
全體教職工要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全面參與其中,廣泛挖掘各類資源,進壹步優化生源,讓我校從更高的起點上崛起。既要主動出擊,擴大生源基數,拓寬生源渠道,又要練好內功,科學管理,提高本科上線率和名校錄取率。要創新高中招生方式,以空乘、播音主持等專業為突破口,嘗試與高校建立對口培養關系。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我校學生特點,適當擴大藝術體育特長生招生,建立特色班;同時,加強尖子生培養,開設高中文理強化班,開展小班、高起點、大容量、快節奏、高品位的教學實驗。
(2)培育教育,實施“學生健康成長工程”
抓好陽光體育活動,抓好專項健康教育活動和“體質健康監測”,積極創建健康促進學校銀牌,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涵,充分發揮“心理氧吧”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得到健康。豐富藝術教育的形式和內涵,建設壹批高水平的學生藝術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能力,使學生高雅高尚。拓展素質教育渠道,大力開展學生社團活動,讓學生活潑自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將使學生在自主選擇課程和掌握個性化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越來越廣泛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價值,塑造健全的人格,豐富和提高學生。
(3)因材施教,讓各類學生充分發展。
針對我校部分學生基礎薄弱的實際,必須扭轉以往教學中高起點的偏差,要求教師適當降低教學重心,註重雙基培養,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結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教師心中要有標準,眼中要有學生,手中要有方法,形成開放、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立交橋,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深入推進“雙元制”,建立家訪制度,完善學困生幫扶機制,規範獎助學金發放,關註學生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註重特長生培養,做好競賽輔導,實施特長生專項培養,擴大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
5.實施“鍛造鑄造許高精神工程”,打造精神文化高地。
近百年前,我們學校的前身新新中學提出了“禮義廉恥,誠信為本”的校訓,提出辦學宗旨是培養“青年棟梁”,“國家幹市”,秉持這壹理念是我們的責任,壹個沒有核心精神支撐的學校是走不遠的。因此,要深入挖掘百年學校的文化底蘊,彰顯學校深厚的文化內涵,實施“鍛造鑄造許高精神工程”,打造精神文化高地。讓教師以在這裏工作為榮,讓學生以在這所學校學習為榮,把徐高中建設成為師生眼中的精神家園、工作天堂、田園生活。
(1)營造人文環境,以氛圍陶冶人。以幹部競爭上崗為抓手,優化幹部隊伍,註重年輕幹部培養,抓好幹部作風建設,開展滿意部門和滿意群體測評,提高群眾對幹部的滿意度;以師德建設為抓手,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改進師德考核辦法,嚴格落實教育局關於加強師德建設的十條禁令。狠抓“三風”建設,特別是校風建設,使求真、崇美、向善在學校蔚然成風。搞好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對學校布局進行整體規劃和局部改造,建設5000多平方米的藝術體育中心,維修更新高亮度投影儀、電腦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改擴建校史館,盤活學校閑置資源,為師生營造更加舒適愉悅的工作學習氛圍。改進校報編輯出版工作,加強校園網站建設,與媒體建立密切互動,積極宣傳學校和教師,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2)完善常規管理,以制度規範人。本著向壹線教師、班主任、畢業年級和對學校有突出貢獻的同誌傾斜的原則,微調績效工資獎勵的分配辦法。本著看起點、比進步的原則,修訂教學成果獎勵方案;本著以實幹論英雄、以成績獎懲的原則,改革職稱評定和年終考核辦法,制定實施行政人員考核辦法、班級常規管理量化考核辦法、優秀班主任教學常規月度考核辦法,修訂文明科室和滿意科室評定辦法、教學科研成果獎勵方案、優秀教研組評定辦法。評先評優、年終考核、幹部競聘等要與量化考核結果掛鉤。
(3)豐富校園生活,用活動改變人。成立校慶辦公室和校友會,以百年校慶為契機,梳理學校歷史,發掘校友資源,加強學校與校友的互動和友誼。完善學生校長助理制度,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讓自主管理教育自己。要有計劃地開展學生社團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詩歌朗誦會、師生趣味運動會、十佳歌手大賽都要規範化、常態化。規範國旗下講話、校會、班會、晚會等集會,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塑造具有高尚精神的人。
6、實施“特色教育工程”,打造藝術體育特色教育高地。
我校在近百年的歷程中形成了藝術體育教育的傳統特色。多年的特色教育積累了特色辦學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贏得了社會的贊譽,贏得了家長的認可。為進壹步強化藝術體育特色,進壹步實施“特色教育工程”,以“項目建設-學科建設-文化建設”為核心戰略,加強核心項目管理,通過設備更新和制度設計,在籃球、足球、田徑等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引進優勢項目,拓展特色空間,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徐州市乃至江蘇省藝術、體育、教育相結合的示範校和特色校。
(1)完善組織,轉變觀念,把藝術和體育放在突出位置。
完善領導機構,實行校長掛帥,分管校長具體實施,教育局長配合,藝術體育教育骨幹教師和班主任為主體,全體教師協調的藝術體育教育管理機制。要擺脫長期以來藝術體育科目被忽視,藝術體育教師被另書記載的觀念。認真梳理和總結我校藝術體育教學經驗,幫助藝術體育教師制定專業成長目標,指導教師專業發展,確保我校藝術體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營造氛圍,夯實藝術體育教育基礎。
為了保證藝術和體育的發展,在校園藝術氛圍的營造上,應註重科學規劃和人文建設。如:開辟美術館、藝術品展架、收集學生作品、畢業藝術展(演出)制度化等。
(3)嚴格的管理和系統的訓練,保證具有藝體特色的教育成果。
系統的方法和科學的體系是藝術和體育有序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建立和完善壹系列的藝術體育教育制度,規範藝術體育教育。壹是結合績效工資制定專門的藝術體育教育評價體系;二是完善藝術特長生管理制度;三是完善運動員管理制度。
(4)發揚傳統,力求突破,根據學制確定特色教育項目。
我們學校每年都有100多名藝術生考上壹些本科院校。我校籃球隊先後向省級以上重點高校和專業隊輸送了數十名優秀籃球運動員,在省市級比賽中屢屢獲獎。學校足球隊連續四年獲得省中小學生足球比賽第二組冠軍。要發揚傳統,尋求新的突破,力爭在五年內實現以下四個目標:壹是爭創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籃球人才培養基地;二是恢復足球傳統學校稱號,足球隊力爭全國冠軍;三、藝體高考過線人數力爭超過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