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直聽說洞庭湖,
現在我終於爬上了這座塔。
我的東面是吳國,南面是楚國,
我能看到天地無止境的漂浮。
但是親戚朋友都沒有給我消息,
我又老又病,獨自和我的船在壹起。
這座墻的北面有戰爭和山脈,
在欄桿旁,我怎能不哭泣?。
解釋
1.嶽陽樓:是湖南省嶽陽市的旅遊景點,緊鄰洞庭湖。
2.吳楚:春秋時期兩個國家的名稱,位於湘、鄂、贛、皖、蘇、浙壹帶。蒂爾:裂開了。廣闊的吳楚被洞庭湖隔開。
3.魏:分開,分開。這裏指的是洞庭湖,它把吳楚和其他地方分隔開來,非常開闊。
4.幹坤日月浮:日、月、星、地日夜浮在洞庭湖上。《水經註》卷三十八曰:“湖闊五百余裏,日月出沒。”
5.幹坤:這是指太陽和月亮。
6.舊病:杜甫57歲,患肺病,右耳失聰。
7.有孤舟:只有壹葉飄零的孤舟是不確定的。這位詩人在船上度過了晚年。這句話講的是杜甫的壹生。
8.軍馬:戰爭。這年秋冬,吐蕃再次入侵隴右、關中地區。
9.靠玄關:倚窗而立。眼淚流:眼淚忍不住流。打呼嚕:流淚、流鼻涕,這是偏頗的,指流淚。
10.這堵墻的北面是戰爭和山脈:當時吐蕃入侵寧夏靈武和陜西(渤)府,朝廷震動,急忙調兵抗敵。
翻譯
以前聽說洞庭湖氣勢磅礴,今天的願望終於登上了嶽陽樓。
以前聽說洞庭湖以水勢浩大著稱。現在我在湖邊的嶽陽樓上,俯仰江山。第壹副對聯用“過去”和“現在”兩個字展開思路,拉開了時間的帷幕,為全詩的大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年輕時,就有遊歷名山大川的誌向。他曾東遊吳越,北遊趙。嶽陽樓是歷史名勝,詩人早就夢想有壹個完整的遊覽,但戰亂頻繁,人生經歷漂泊,難以如願。只有今天住在這裏,我才能大飽眼福。
浩瀚無垠的湖面撕裂了吳楚,仿佛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我看到吳楚被壹個巨大的湖分成了東南部;在遼闊的湖面上,大地日夜漂浮。顓頊寫的是洞庭湖無邊的磅礴氣勢,廣闊的意境,壯美的景色。“浮晝浮夜”二字在景物中深沈而飽含感情,寓意他長期漂泊的情懷。宋代劉辰翁說,這幅對聯“有百代氣壓,是五個字的獨特表現”。“吳楚”,春秋時期的吳國和楚國。今天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部分地區屬於楚國;今天江蘇、浙江、江西的部分地區在古代屬於吳。“嘿”,斯普利特。
我的朋友和親戚都沒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壹條船上漂流。
朋友親戚都沒給我發過壹句話流浪江湖。我年老多病,只住在壹條小船上。頸聯詩人年老多病,以船為家,遠離親友,旅居國外。他的蒼涼、悲痛、怨恨不言而喻。“舊病”,杜甫57歲,全家住在小船上,四處漂泊。此時,他身體虛弱——右臂幹癟,雙耳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
站在嶽陽樓上,遠眺關山以北,仍是壹片混亂和戰亂。靠在窗戶門廊上,想著我的祖國,我忍不住哭了。詩人在對聯中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聯系在壹起,意境深遠,回味無窮。“軍馬”,兵馬,這裏指的是戰爭。大歷三年(768年)秋,吐蕃入侵靈武,都城戒嚴;朝廷命令郭子儀率領五萬大軍前往奉天,為吐蕃做準備。
我聽說過舉世聞名的洞庭湖,今天有幸在湖邊登上嶽陽樓。
巨大的五大湖區的形象分隔了吳楚的東南部,天地的形象日夜漂浮在湖面上。
漂泊的親友不發壹言,老弱住在這孤舟。
關山以北,戰火未停,我從窗口望著家國,交換眼淚。
簡要分析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出峽漫遊兩湖,因兵亂漂泊於江陵、公安等地。這首詩是寫登嶽陽樓望故鄉的。詩人寫道,洞庭汪洋的非凡氣勢,是壹部感人至深的作品。第壹副對聯因洞庭而名噪壹時,但直到第二年,見證名湖的願望才得以實現。表面上是第壹次爬嶽陽樓的喜悅。其實是想表達早期的雄心壯誌至今未能實現的心情。顓頊是洞庭的遼闊。頸聯寫的是政治生活坎坷,浪跡天涯,無能為力的感覺。對聯的結尾寫了眼看著國家動蕩,沒有辦法報效國家的悲傷。風景雖然只有兩句話,卻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歌詞雖淒涼孤獨,卻自然不費力。全詩用韻精準,前後襯托,渾然壹體。說明杜甫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願,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憂國憂民。這首詩被譽為古今“登樓第壹詩”。
鄧譯《嶽陽樓記》
以前聽說洞庭湖氣勢磅礴,今天的願望終於登上了嶽陽樓。
早就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洞庭湖,現在終於登上了嶽陽樓。
浩瀚無垠的湖面撕裂了吳楚,仿佛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遼闊而壯觀的大湖將吳楚分為兩個東南地區,太陽、月亮、星星和地球日夜漂浮在其上。
我的朋友和親戚都沒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壹條船上漂流。
親戚朋友都沒有消息。我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
北方邊境戰爭又爆發了,我倚窗望去,淚流滿面。[編輯此段]詩歌欣賞
欣賞1
第壹聯與現實交織,今昔對比,拓展了時空領域。我很早就聽說了洞庭的名氣,但直到我暮年才實現了去看看這個著名湖泊的願望。表面上看,第壹次爬嶽陽樓還是挺開心的。其實我本意是想表達我早期至今未能實現的抱負。說到底就是形容洞庭湖的釀造氛圍。
顓頊是洞庭的遼闊。洞庭湖滿是吳楚,浮著日月,浪花掀天,無邊無際。真不知道這老頭胸口吞了多少雲!這是壹句寫洞庭湖的絕句,被王世貞譽為“跨越今朝的英雄”。景色如此壯麗,令人目不暇接。
頸聯寫的是政治生活坎坷,浪跡天涯,無能為力的感覺。“但是沒有親戚或朋友的消息傳到我這裏”在精神和物質方面沒有得到任何幫助;“我老多病獨與舟”自從夔州在大歷三年正月帶著妻兒乘船出峽,浪跡湖南,以舟為家,前途無量,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他的生命孤獨感和危機感增加了。自我敘述是如此孤獨,以至於在極度悶窄的詩意境界的突變和對比中蘊含著無限的深情。
對聯的結尾寫了眼看著國家動蕩,沒有辦法報效國家的悲傷。上下句之間有空白,令人回味。以“我早就聽說過洞庭湖”開頭的“往事”,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地區十幾年的活動。而這個,在空間上,可以和“關山北”相提並論。《由軒》與《今日》自始至終呼應。
欣賞II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杜甫離開夔州去三峽,冬末臘月在嶽陽門下船,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詩。
"久聞洞庭湖,今登此塔."《昨日新聞》描述了過去對洞庭湖湖光山色的贊嘆,《今日會》說明了時間,《嶽陽樓記》指出了地點,並寫道在我暮年,得以登上嶽陽樓,飽覽洞庭湖美景。今天過去兩句是互文,名勝古跡早有耳聞。現在才可以看到他們,會很快的生活。
"東有吳國,南有楚國,可以看到天地無止境的浮動。"發自內心的歡喜看洞庭湖,真是浩瀚無邊,劈吳楚,吞日月星辰,氣勢磅礴,氣象萬千。
"但是親戚朋友都沒有給我消息,我又老又病,獨自壹人和我的船在壹起。"筆鋒壹轉,我又回到了現實,想到自己從成都到湖南,在直立的江上,與親友隔絕了很久,杳無音信。另外,我已經57歲了,又病又孤獨。在這裏,我的孤獨與上蓮湖的遼闊壯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越來越顯示出我的痛苦。
“這堵墻的北面有戰爭和山脈,而在這欄桿旁邊,我怎麽能不哭呢?."詩人寬廣的胸懷。詩人流淚是因為自己悲慘的人生經歷,更重要的是他看向了戰亂不太平、國家危亡的北方邊境。這是詩人悲傷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運用了以喜寫悲的手法,語言樸實自然,意境深遠深刻,感情真摯曲折,讓人感到悲涼寂寞,感覺戰火不斷離去,吟嘆令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