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不要過分強調尿褲子這件事。
如果孩子尿褲子的時候有外人在場,孩子當然不想被人知道。家長最好自然地帶孩子去洗手間,不要問問題。
然後妳可以對孩子說:“我感覺妳的褲子濕了。”這麽簡單的說法,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既沒有刻意關心,也沒有過多指責。
之後,我們需要認同孩子此時的情緒,幫助他們說:“我知道妳不是故意的,妳現在肯定不舒服……”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輕松。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沒關系,大家小時候都尿過褲子”,但對於那些把這件事看得特別嚴重的孩子來說,“沒關系”可能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情緒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最後,我們只需要給孩子換上幹凈的褲子,告訴他們下次尿褲子的時候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幫他——當他們的情緒得到認可的時候,他們就會願意聽妳的意見。
同時我們也需要做到,不要拿孩子尿褲子開玩笑。
第二,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
可能很多家長都很認真的告訴過孩子:在幼兒園想尿尿的時候,要提前告訴老師;妳必須告訴老師妳尿褲子了,讓老師給妳換褲子。
但是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還是會尿褲子。對他們來說,當父母非常鄭重、認真地向他解釋壹件事該怎麽做時,孩子會覺得“哦,這件事好像很嚴重很嚴重”,這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但他們會更加害怕表達自己的需求。
所以家長可以換個方式,比如用繪本告訴孩子遇到類似的事情可以怎麽做。博主老孟曾經分享過自己和女兒的故事:
女兒不敢主動跟老師說,急著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不管是含沙射影還是正面引導,女兒尿褲子的事情始終沒有改善。直到有壹天,我和女兒壹起看壹本叫《克利夫蘭的天空》的書,老孟靈光壹閃,找到了新的角度。
“寶貝,妳說凱麗的好心情和巨幅畫作是哪裏來的?”
“飛向天空。”
“他以前做過嗎?”
“不,第壹次,意外。”
“妳認為他的嘗試勇敢嗎?”
“是的,非常勇敢。”
“是的,嘗試新事物是勇敢的。但承認自己的弱點也是勇敢的。我想和妳談談再尿褲子的事。如果我不告訴妳就吃了妳的糖果,妳會知道嗎?”
“會的,糖會少壹點。”
“是的,所以發生的事情是不能隱瞞的,也不是說不承認就可以當作沒有發生過。相反,如果妳敢於承認,這不僅是壹件光榮的事情,還會讓自己更加冷靜。”
“即使妳尿褲子了?”女兒的主動讓老孟看到了希望。
“是的,甚至弄濕了褲子。任何時候都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缺點,這是光榮的。”
第二天,老孟見證了驚喜。放學去接女兒的時候,她得意地對老孟說:“媽媽,我今天又尿褲子了,但是我告訴老師了。”
像老孟這樣的方式,既能達到我們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目的,又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03
幼兒園老師說,那些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孩子,自理能力好,自我表達能力強。
幼兒園壹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所有的事情。這種情況下,能及時表達自己感受和訴求的孩子,壹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師的幫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哭的孩子有奶喝。
以下五句話是我們特別需要鼓勵孩子說的話。
“老師,我要尿尿/便便。”
我在家的時候,孩子跑過來。也許我們只需要看看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他此刻要尿尿/便便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把孩子送到衛生間,讓他撒尿/便便。我們要告訴孩子“妳說我要尿尿/便便”,讓他學會表達。
怎樣才能讓孩子有這種表達的習慣?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表達生活中的所有需求,前提是父母用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正確的語言和孩子說話。
例如,如果孩子想喝水,父母不應該只是把水壺/杯子遞給他,讓他喝水。我們倒水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寶貝,妳說我要喝水”;比如孩子在外面餓了,直到媽媽給他吃的,他才開心。這時候他媽媽也會對孩子說:“寶貝,妳說我餓了。”這樣,慢慢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幫助孩子解決喝水、上廁所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老師,我不小心尿褲子了。請幫我換褲子。”
我們前面說過,如果發現孩子尿褲子,要顧及他的自尊心,不要過分責備他,以免孩子認為尿褲子是不好的行為。我們可以用繪本鼓勵孩子勇敢表達。
但是對於壹些害羞的孩子,如果媽媽問孩子是不是尿褲子了,想換壹條幹凈的褲子,他可能只會點頭表示。那麽對於這種孩子,當他用點頭、搖頭或者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願望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
比如對孩子說:“寶貝,妳想換褲子吧?妳能告訴妳媽媽嗎?”當孩子說“媽媽,我要換褲子”時,這個時候要及時給予表揚,比如“寶寶說話很好聽。如果妳以後想做什麽,就告訴妳媽媽。妳壹說就明白了。”
壹個受到表揚和鼓勵的人,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加倍的信心。我們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但是任何壹個被表揚的孩子都會非常願意壹次又壹次的去做,因為他會從中獲得快樂和成功的體驗。
“老師,我不舒服/我生病了。”
壹般情況下,如果孩子輕微生病,家長會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告訴老師。這樣老師就可以多照顧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只有在幼兒園才有身體不適的癥狀呢?比如壹些急性病,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可能會耽誤病情。
所以也要告訴孩子,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比如頭疼、頭暈、肚子疼、吃不下飯等,壹定要及時告訴老師,讓老師更好的照顧,或者帶孩子去醫務室檢查,或者及時聯系家長。
為了讓孩子很好的表達自己,在家裏,我們可以通過遊戲讓孩子學會表達。
其實我們通常會發現孩子有壹些自發的遊戲行為,他們會在遊戲中模仿大人的壹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感受。
比如孩子會選擇壹個喜歡的角色和娃娃交流,有時候是媽媽:“寶寶,媽媽現在在給妳餵奶。”;有時候是醫生:“寶貝,妳現在生病了,我要見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