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燭光意象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燭光意象

在古典詩人的筆下,燈燭是照亮黑夜的聖光——“冬夜不長,燈燭燃”;燃燒奉獻精神的也是犧牲精神——“自焚有用,殺身成仁還是要的”;也是壹種具有審美意蘊的藝術形式。杜甫詩中說“喜傷白頭,更愛燭紅”,更深的燭紅引起詩人的審美愉悅。“燭影搖紅”是壹句膾炙人口的著名詞牌。正因為如此,詩人才唱出“不愁夕陽西下,壹燈將燃。”著名的詩句《長夜》,伴隨著伊登,他有著對抗黑暗的善良力量;獨自坐在窗下,燈光婆娑,燭影紅。是壹種迷離而溫暖的藝術形式,於是湯顯祖高興地寫道:“人各比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賞燈賞燭成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雅興,但這雅興關系到壹個原始而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和人類壹樣古老。

意象是客觀意象和主觀感受的統壹,是詩歌創作和鑒賞的關鍵。蠟燭意象是常見的意象之壹,體現了詩人復雜而微妙的情感體驗。但卻很少體現蠟燭在光明與希望、溫暖與愉悅等方面的積極象征意義,而是通過蠟燭的悲劇命運來表達自己的不幸、鄉愁的苦悶以及聚散的無奈。字字泣血,句句催人淚下,形成了獨特的悲愴、倔強、自然、真實的詩風,充滿了詩人對生活的失落感和幻滅感,讓人戀戀不舍。

尤其是對燈燭殘缺形態的描寫和夜雨中孤燈時空場景的營造,更增添了詩歌悲涼的審美意蘊。字、詞、情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讓讀者在多年後仍能依稀感知作者的溫度,這不僅讓他們扼腕嘆息,更引發無數人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