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裏緹縈青紅,水村郭珊酒旗風,南方四百八十座廟,多少座塔煙雨蒙蒙。——《江南春絕句》
2.在林東的送別處,白猿啼月,笑看廬山的遠方,何苦來虎溪?——《不要在托林寺出家》
3.壹百座山沒有鳥,壹千條路沒有腳印,壹只小船,壹件竹鬥篷和壹個老人在寒冷的江雪中釣魚。——《江雪》。
數據擴展:
四言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壹種體裁。“四言”是指由四個字組成的詩,屬於古典詩詞範疇。四言詩是指用四句話寫成的詩,貫穿京城。這在《周易》的古代歌謠和韻文中都有所體現。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雖然有三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之句,但基本都是四言體。
流派演變
四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源自漢王傅魏夢。四個字是最古老的,在所有的詩中是獨壹無二的,所以“三百篇”第壹。四言詩是繼曹氏父子、王和陸之後,的最高水平。四字是最古老的,在經、史、韻、爾南之前就有了。被聖人刪的,有來自呂翔叫風的,有來自朝廷叫雅的,有來自郊廟叫贊的,可分為賦、比、興。
“四言”是指由四個字組成的詩,即完全或基本上用四句話寫成的詩。它見於古代的歌謠和《周易》的韻文中。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雖然包含三、五、七、八、九言,但主要由四言構成。
西周時期盛行四字體。從春秋到戰國初期,除了楚辭,其他的詩不多。雖然五言體出現在西漢的民歌中,但四言體仍被用於文人的作品中。的戲仿詩可以作為壹個代表,南朝劉勰(465-520)稱贊其為“循周人之跡”之作。
東漢以後,五言詩迅速取代了四言詩。南朝(梁朝)鐘嶸(約468-518)在《詩序》中說,人們在談及四字時,“每壹首詩都是復雜的,意義不大,難得借鑒。”寫作五個字的本質是很多作品都有味道。“之後的四字體傳世不多,佳作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