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1.如何理解詩歌中深刻的境界感?2.文學欣賞中如何達到美感和再造形象?

1.如何理解詩歌中深刻的境界感?2.文學欣賞中如何達到美感和再造形象?

詩歌意境深遠,意象豐富,善於抒情。尤其是中國的古典詩詞,講究“言外之意”和“旨在味外”,增加了古詩詞晦澀曲折和我們欣賞理解的難度。近年來,詩歌鑒賞的考試題型由客觀選擇題向主觀表達題轉變,逐漸由簡短填空題向綜合討論題轉變,對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詩歌的抒情性總是依賴於壹定的意象。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含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傾註著詩人的審美傾向,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古典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由客觀的“象”和主觀的“意”構成的極具審美性的意象。因此,把握詩歌意象,進而通過分析詩歌意象的特征、藝術手法、民族傳統審美心理、抒情主體來欣賞和理解詩歌,應該是欣賞詩歌的基本方式。

壹、了解民族傳統審美心理,記憶特殊意象的含義。

古典詩詞中的意象往往與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聯系在壹起,在歷史的積澱中被賦予壹些約定俗成的內涵和情感色彩。

比如古典詩詞中,用月亮來烘托感情,這是常見的筆法。壹般來說,古詩詞中的月亮是鄉愁的代名詞;梅花在冷風中綻放,鐵骨鐵心,堅定純潔。“遠識非雪,因有幽香”寫梅花因風而純白,“墮泥碾塵,唯香不變”用梅花來形容自己慘遭滅頂之災的不幸遭遇和不甘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不贊好色,只留空氣滿幹坤”體現了他們不甘隨波逐流的隨波逐流與純梅花;松樹是抗擊霜雪的典範,象征堅韌不拔和高貴品質。其他意象:梧桐是蒼涼、悲傷、思念的象征;杜鵑花是蒼涼和悲傷的象征;紅巖是壹種大型候鳥,每年秋天都會南移,它的形象常常會引起遊子在旅行時想家和悲傷。

可見“意象是情感的表征”,詩歌在壹定意義上就是對意象的創造和創造性的組合。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情感色彩相對穩定的意象。詩人經常用它們來表達相似或相通的情感,了解民族的傳統審美心理,記憶特殊意象的含義,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但也要註意,有時候也有例外。比如劉禹錫的秋詩,就表現出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自古以來,秋天都是悲傷寂寞的,我說秋天比春天好。晴空鶴行雲上,為碧霄仙子帶來詩意。”這首詩反對悲秋的傳統主題。白鶴沖雲、晴空藍天等意象,境界寬廣,色彩鮮艷,情調高。如果說雲上的白鶴是詩人進取形象的寫照,那麽清秋的天空則是詩人曠達胸懷和樂觀精神的體現。

二、把握形象的聲、色、形、態、動、靜特征,體會詩情畫意。

在欣賞詩歌時,抓住能表達色調的詞語:“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就能體會到詩歌豐富的藝術意蘊和鮮明的韻律。黃、翠、白、青四色錯落有致,由點及線,延伸至無限空間。畫面靜中有動,立體節奏鮮明。抓住能表現出鮮明對比色的詞,就能體會到詩歌中情感色彩的濃縮:“流光最易把人拋,紅櫻桃綠芭蕉。”《紅》和《綠道》表現了蔣捷的“有色思想”,即時間順序匆匆,春天轉瞬即逝。

就拿杜甫的《高登》來說吧:“天刮大風,猿猴嗚咽,鳥兒飛過清澈的湖水和潔白的沙灘,飛向歸途。壹望無際的樹簌簌落下樹葉,長江不可預料地在奔騰翻滾。悲涼秋景裏的李,常年遊子,在疾病纏身的今天獨自生活在高臺上。厄運在我的太陽穴上結了壹層苦霜,心痛和疲倦是我酒裏的壹層厚厚的灰塵。”詩歌抓住了特色風景,體現了秋天夔州的典型特征。第壹聯著重描繪眼前的具體景物,就像畫家的工筆,把形、聲、色、態壹壹表現出來。第二副對聯強調的是整個秋天的氛圍,就像畫家的寫意。詩人仰望蒼茫蕭蕭的樹葉,遠眺壹望無際的滾滾江水,讓蕭蕭滾滾更為生動,既讓人聯想到落木之聲,又讓人聯想到滔滔長江,無形中傳遞著榮耀。壹邊寫風景,壹邊深情的抒發自己的感受。

不同季節的風景,往往有不同詩人的情感色彩。早春時節,景色欣欣向榮,展現的大多是歡樂;晚春,是感傷,是惋惜,是懷念;秋冬季節,它是悲傷的,寒冷的,悲傷的。同時,理清意象,區分其特征,季節色彩,虛實動靜,冷暖色彩,把握作品的基調和背景,捕捉意象的典型特征,尋找景物與情感的結合點,有助於欣賞詩歌獨特而深刻的意境。

第三,通過生動的細節把握人物的魅力。

人們常用“臉頰三分”來形容對細節的生動描寫,完整的人物描寫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細節作為直接傳達感情的手段,是刻畫形象、展示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除了準確生動地傳達感情外,生動的細節往往豐富耐人尋味,能激發讀者豐富的想象力。這樣的細節可以是典型的動作,也可以是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動。

杜甫《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中“忽傳,初聞,但望,漫談,即從而後下”這幾個字,非常生動,很有感情容量。通過對詩人典型的隨手扔書、隨手卷書的細節動作的描寫,我們可以充分想象他的狂喜,他的思鄉之情,甚至想到他坎坷的人生道路。在這裏,詩人的情感尋求最生動、最含蓄的表達。

再比如:張繼的秋思:“看洛陽的秋風,想讓作家寫壹本書。我急得說不出來,行人又開了。”這首詩的妙處在於最後壹句。在家裏寫字,叫人拿走,行人來了,紙又短又感傷,又怕寫不出滿滿的意思,就封了打開。這種極其細膩又難以表達的情感,被巧妙地鑄造在“開封”這個細節裏。

宋·文誌的《過漢江》有兩句詩:“如今,走近我的村莊,遇見人們,我壹個問題也不敢問。”這是壹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卻準確地表達了作者在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原來詩人被忽悠了,家裏的信早就沒了,被貶後逃回家。因為家裏情況不明,離家越近越害怕;因為是逃避,所以不敢隨便問。詩人詳細描述了這種微妙的心理活動,耐人尋味。

第三,把握詩歌中形式與上帝的交匯點

閱讀時,不僅要把握主客體的形象,還要了解主客體在形式和精神上的相似性。如“秋絲似陶工家,圍籬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花,而是這花更無花。”(元稹《菊花》)詩歌中的菊花意象和詩人的意象顯然有高度的相似性。再比如杜荀鶴的小松:“我從小在草叢中長大,如今漸漸感受到了茼蒿。當時人不知淩雲牧,等淩雲高起。”“刺”字最能表現小松在詩歌上的特點。“刺”字既描述了小松多刺的特點,又象征了詩人叛逆、叛逆的思想,所以是詩歌中形式與神的交匯點。柳宗元的《江雪》描繪了壹個冷漠的漁夫。在這樣寒冷安靜的環境中,漁夫不怕冷雪,忘記壹切,專心釣魚。雖然他的身體是孤獨的,但他的性格似乎是冷漠的。這種被照亮和美化的漁父形象,實際上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高遠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南唐馮延巳《金門》中的名句“風初吹皺壹池春水”,表面上講的是春風吹過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實則描繪的是少女內心的波瀾。

第四,分析形象的個性色彩。

壹個優秀的詩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意象群。屈原常用美人、香草、鳳凰等意象,李白詩歌常用黃河、大鵬、明月、劍客等意象。這和詩人想表達的感情有關,也和詩人的風格有關。“風格就是人”。所謂“詩出於人品”。中國歷代詩學都非常重視和強調人格與詩性的關系。壹個成熟偉大的詩人的作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人格的自畫像。在這裏,我們可以從毛澤東的《詠梅》和陸遊的《詠梅》的比較中深刻體會到這壹點。毛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懸崖上已經是百尺冰了,還有美麗的花朵。喬不爭春,只報春。花開的時候,她在灌木叢裏笑。”盧慈:“驛外斷橋,寂寥寂寞。已經黃昏了,更是風雨交加。梅花不想去爭著綻放,花兒的羨慕和排斥都不在乎。散成泥,碾成塵,唯有香依舊。”在毛詞中,梅的比喻創造了時代先鋒的崇高意境,而在陸詞中,雖然表現出失意不屈的品質,但也表現出自憐、自戀、悲涼、脆弱。這是由於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胸懷和氣度不同,性格修養不同,審美標準不同。

了解詩歌中的共同人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意象的個體色彩。如《啊,我怎麽能對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達官貴人卑躬屈膝呢》中,不慕權貴、灑脫、高傲、豪放的形象;“在安德魯的豪宅和壹千萬個房間之間,世界上所有的窮人都在微笑。風雨不動。”憂國憂民的中心形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隱士形象;有才情有抱負的“幽州城樓”形象。比如陳子昂。寫之前沒看到賢者之王,之後也沒看到賢者之主。我想起了大千世界,我不感到悲傷,流下了眼淚。它塑造了壹個空有報國報國之心卻不能施展才華的知識分子形象。在陸遊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中,他們立誌報國,慷慨冷嘲熱諷。其他如朋友送行、思念家鄉、獻身邊塞、反對征服等形象。

第五,要意識到詩歌意象的分類。

詠物抒懷詩主要是通過對事物的細致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有蝴蝶、蟬、蜜蜂、松樹、詠梅、荷花...或贊嘆,或諷刺,或表達美好願望,或表達生活態度,或暗示人生哲理。閱讀時,不僅要把握主客體的形象,還要了解主客體在形式和精神上的相似性。

詩的物象就是所寫的東西。在欣賞它的時候,壹定要找到詩中所寫的東西和作者的感受之間的結合點,也就是主體意象,才能把握住詩人所表達的感受。這類詩歌重在抒發感情,所以作者並不著眼於客觀冷靜地描述自己所寫的東西,而是明顯地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歷史故事,古人的事跡,歷史文物和其他描述經常被用來背誦關於過去的詩。借助歷史上的壹些陰影,用主題來表達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詩人或冷靜理性地思考歷史,寫出某種真相,或結合史實與現實,感受個人經歷,抨擊社會現實,達到諷刺的目的。讀這類詩,首先要了解史實、古跡、典故等。,即理解客體形象,然後深刻理解這壹歷史事實留下的經驗教訓,進而進壹步把握主體形象。要搞清楚是借古諷今,還是惜古傷今,還是托古傷今。

唐宋邊塞詩盛行。作者通過描寫邊塞的異域風光、艱苦卓絕的戰爭和壯烈犧牲,表達了他報國的熱情,對國家建功立業的渴望,對報國無門的感嘆,或對連年征戰、背井離鄉的怨恨。

欣賞古詩詞的意象和思想內容,還應該了解壹些作者生平及其所處時代的知識。比如了解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變遷和屢遭挫折,就有助於理解杜甫的詩歌。再比如,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不同,詩歌的情感基調不同,詩歌中的主要意象也不同。盛唐時期的英勇無畏,中唐時期的悲壯悲愴,宋代報國無門的憤懣,背井離鄉的蒼涼憂郁,都烙上了時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