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王建的詩有什麽特點?

王建的詩有什麽特點?

唱嘆深情。

——王健《望月十五夜寄杜郎中》賞析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今晚,人們很期待。我想知道誰會在秋思倒下?

這是壹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言絕句。以兩句話為壹層意思,寫寫中秋節的月光和對月亮的向往之情。以風景開始,以抒情結束,想象其中的美好和魅力。

“中庭有壹只白樹的烏鴉,冷露有壹株無聲的濕桂花。”兩句話講的是月中庭院的風景。像壹抹乳白色的月光靜靜地灑在院子裏,地上仿佛鋪上了壹層小雪,吵了壹天的烏鴉和喜鵲漸漸停了下來,仿佛不忍心打擾這寧靜的夜,安靜地住在樹上。夜漸深,清冷的秋露滋潤著庭中的桂花,散發出氤氳的清香。詩人寫庭院裏的月光,只用了“白”字,卻給人壹種清朗空靈的感覺,使人沈浸在壹種清凈悠遠的意境中,躁動的心漸漸平靜下來。“樹上的烏鴉”是用於押韻的倒裝。樹上的烏鴉已經安靜下來,暗示夜已經很深了,周圍壹片寂靜。這三個字言簡意賅,既描述了烏鴉和喜鵲在樹上生活的情況,又襯托了月夜的寂靜。這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的。秋意正濃,夜深了,露水重了,連盛開的桂花都濕了。夜露落下時有聲音嗎?詩人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天籟之音中最細微的聲音,進壹步突出了夜的寂靜。這種悲涼的寫意畫面讓人不寒而栗,但他並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而是用對比的方式來襯托自己孤獨的心情。“冷”字是詩人從觸覺的角度寫出來的。

但是,為什麽晚上人是醒著的呢?明月當空,是否只有詩人壹個人在那裏?放眼天下,誰不是在低回賞月,神魂顛倒?兩句風景自然引出下面兩句人事活動:“今夜月明人盼。不知道秋思會落到誰家?”人們在今夜望著明月,享受著天倫之樂,但這秋夜的惆悵會落到哪個家庭呢?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兩句話以虛擬的懸念結尾:中秋之夜,人們會望月寄情,但每個家庭成員的分離與團聚都是不同的。如果有人外出,壹個遊子離開了家鄉,那麽鄉愁就會像秋露壹樣落在這個家庭和這個遊子身上。這種普遍的情感體現在個人身上,包括詩人自己。明明是懷了人,卻偏偏說“誰家是秋思”,表現了詩人望月思遠的情懷。“羅”字新穎、貼切、不凡,給人以動感的形象,仿佛思念隨著銀月的光輝落在大地上,同時又與“寂靜”相呼應,突出月夜的寂靜。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詩選這首詩時,把“落”字記為“有”,顯得平淡無奇,蒼白無力。

這首詩首先突出了中秋之夜的靜謐,然後以不眠之夜和滿月突出了普遍的鄉愁。風景引出感悟,感悟又為其增添情感,隨著壹首感傷的歌的結束,離別的感傷委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