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秋季教學實錄(雙流縣棠湖中學劉墉)
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很高興和妳們壹起探索現代詩歌藝術的殿堂。
(師生互致問候)
師:秋風如霧,秋水如夢。讓我們壹起欣賞壹組秋天的圖片。
(幻燈片:音樂配圖)
畫外音:小溪對岸歡快的歌聲和秋天鳥兒的啁啾聲。走進秋天,走進壹個安靜的世界;進入秋季,迎來了豐收的壹年;走進秋天,重溫壹季思念。現在,讓我們壹起走進詩人何其芳的《秋》,去領略風雅,去聆聽秋的故事。(板書題目)
老師:請打開妳們的書。自由朗讀課文,請註意:①正確讀出發音;②把握節奏。
生:自由閱讀。(老師的巡視和學生的讀書聲越來越弱)
老師:讀第壹節有個詞要註意:“丁丁”,是什麽?(學生:擬聲詞)請註意第三節中“真”和“列”的區別。
老師:朗讀不僅是聲音技巧的完善,更是真情實感的表達,是帶著作者感情的再創造過程。請記住:用嘴背我的心,讀自己的感受。現在老師朗讀,妳聽。註意這首詩的節奏和情感。
(幻燈片文字、音樂)老師動情地朗讀。(學生熱烈鼓掌)
老師:現在大家都在醞釀自己的感受,準備壹起讀。註:用嘴背我的心,讀出我的感受,投入我的情感。
學生壹起讀書。
老師:很好!學生可以讀出自己的感受,詩歌的魅力逐漸顯現。這首詩美嗎?(生:美)好!請讀詩,用妳最優美精煉的語言概括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或者給每壹個畫面起壹個名字。
(學生認為)
老師:妳知道答案了嗎?
健康1:農民豐收圖。
老師:妳為什麽知道農民豐收圖?
盛1:從《稻香》、《鐮刀》、《籮筐》、《肥瓜》等詩可以看出,是壹個農民。
生二:漁船靠泊圖。從“圓網”和“輕輕搖動系泊的小槳”就可以看出來。
生3:秋天是女人的夢...“牧羊女眼中的秋天”?用女生的戀愛地圖吧。
老師:我們來看看這三張圖有沒有相同的特點:從季節來說是什麽季節?(勝七答:秋)位置呢?(盛奇答:農村)所以,我們可以把他們概括為“農村秋景圖”。
(老師的黑板書:農民豐收圖漁船回泊圖女孩失蹤圖國秋景圖)
師:作者抓住最能反映農村秋景的東西來描繪秋天。這些圖片都表現了作者的什麽感受?
生4:愛和歡樂。
生5:贊美
(板書:喜悅與贊美)
老師:同學們,讓我們用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再現詩人和我們心中的秋天。男生女生,讀詩。
(男生女生分頭讀課文,壹起讀)
老師:嗯,很好。我們說,壹部優秀的作品,壹首好詩,總會帶給我們壹種奇妙的享受,這首詩會帶給我們美的感染和熏陶。接下來,讓我們分組,找出妳的詩中最美的壹段、壹行或壹個詞,並談論它的美。我可以用“我最喜歡的詩“晨曦滿露,伐木聲飄出山谷”這句話,讓我想象出壹幅非常美好的畫面:山谷中古樹參天,微風習習。五分鐘夠嗎?註意:有了自己的看法後在群裏交流。
(學生討論,氣氛熱烈。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老師:看到大家討論得這麽熱烈,我真的很高興。現在老師渴望聽到大家的想法。欣賞第壹張圖片的請舉手。拜托,這位同學,需要上臺發言嗎?
生6:沒有,妳覺得這篇課文裏哪個詞最能形容我?(學生有點胖)
健康:胖。(學生笑聲)
生6:壹看就胖!因為用胖來形容瓜果似乎很正常,但如果用其他詞來形容,比如“飽滿”,就體現不出豐收,沒有這樣的魅力。“胖”體現了作者對文字的提煉。
(學生笑聲和掌聲)
老師:順著剛才這位同學的話說,如果他只是小收獲,妳看我,我就是大收獲(老師也胖)(笑)。感謝這位同學幽默的語言。他用了壹種抓住關鍵詞來欣賞詩歌的方法。他在詩中抓住了壹個非常生動的“胖”字,使他的語言趣味不再空洞乏味。
生七:第壹節的“飽腹感”用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後的情景,讓我想起了農民伯伯們春播的辛苦;秋天,“滿”字讓我想起秋收結束時,他們臉上的喜悅和笑容的甜蜜。
老師:這位同學通過想象和自己的感受,為我們描繪了壹幅美麗的豐收畫卷。我們說,看山是充滿感情的,看海是充滿意義的。詩人的世界是壹個情感的世界。加油,繼續欣賞。
生8:我最喜歡第壹節“放下已經飄滿稻香的鐮刀,用籃子把豐盛的蔬果放進竹籬。”讀到這裏,想到我們的月考。這次月考想考胖蔬果。學生們願意嗎?
(學生齊答:對。)
老師:首先,老師願意。(掌聲)
生9:我先給同學們來個歇後語。為什麽花聞起來這麽香?(回答:何其芳)我最喜歡他的名字。我認為他的這首詩最好地解釋了為什麽花兒如此芬芳。
老師:這個學生用了含蓄留白的方法,語言含蓄,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大家讀第壹節詩都很優秀,主要是運用了抓住關鍵詞,融化情緒的方法。我收集了兩張關於這個部分的圖片。我剛才為什麽不給他們看?因為詩歌的語言總是比現實中的畫面更美,詩歌的藝術來源於生活。
(幻燈展示:胖胖的瓜果滴著雨珠;農民豐收的快樂場景)
(看到幻燈片,我驚嘆不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師:這節經文有哪些詞要重讀,用什麽樣的感情去讀?
生10:大聲朗讀“在竹籬間用籃子裝肥蔬果時”時,要面帶微笑,讀出豐收的喜悅。
生11:“滿衣”二字要重讀,因為它描寫的是秋天早晨的露珠,說明空氣很清新。
生12:“飄”這個字要用拖腔讀出來,“飽”和“肥”兩個字要重讀,因為它們把豐收的場面寫得擬人化了。
生13:“棲”字既描述了農家樂秋天的景象,又營造了壹種靜謐的氛圍。朗讀時聲音不要太大,但語氣要重。
老師:非常好,同學們。我們最想聽到誰讀這壹節?
(盛琦:張悅)
張悅大聲朗讀。(掌聲)
師:讀《詩人與妳自己》裏的秋天。剛才也說了,要讀自己對詩歌的感悟,真的很棒。讓我們繼續品味第二節。誰將帶領我們進入第二個美麗的秋景圖?
生14:我們組喜歡第二節“輕輕搖壹搖系住的小槳”的“溫柔”。我們想到壹個美好的畫面:在壹條小河裏,壹個霧蒙蒙的早晨,漁夫捕魚歸來,他的槳輕輕劃入水中,蕩漾著,周圍是雞犬鴨(群中其他同伴模仿並發出相應的聲音)。這讓我們想起了世外桃源,多麽安靜悠閑的生活場景啊!(掌聲)
老師(帶著喜悅):感謝本組同學,妳們的默契配合給我們帶來了豐富層次的聽覺享受。非常生動的畫面!也讓我想起了這個漁夫,他悠閑地吸了壹口煙,然後把煙桿別在腰後,熟練地拿起壹張網,用力壹撒,網在空中跳了壹圈,最後落到了水裏。來吧,繼續品嘗。
健康15:如果詩歌是壹片藍天,那麽我覺得詩歌的情懷就是這片天空中最美的彩虹;如果說詩歌是壹片溫暖的土地,我想詩歌的情感就是盛開在山外的壹朵鮮艷的花。這首詩寫得太漂亮了,我想詩人壹定記得李白的詩“我的床腳這麽亮,難道已經有霜了嗎?."因為這是如此深情,“霜”字帶給我們的是夢幻般的感受,醞釀著作者對秋天、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學生熱烈鼓掌)
老師(動情地):我被妳說的話感動了。其實妳現在是詩人了(同學們又鼓掌了)。好了,我們來看圖。我真的不好意思表現出來。與我們美麗的祖國語言文字相比,與我們同學精彩的演講相比,這幅畫面就沒有那麽美好和含蓄了。但是老師辛辛苦苦收集來的,還是展示壹下吧(學生會意地笑)。
老師(幻燈片):妳看這個烏桕葉,書裏有相關的註釋。來,我們上課讀註2(同學壹起讀)。我有壹個問題:詩中描寫“像鯡魚壹樣收起烏桕葉的影子”。它藏了什麽?
生16:把滿網的魚收起來。
生17:他收獲了希望。因為他已經豐收了,他壹定還有希望,這很美好,他相信下壹次會更好。
老師:作為壹個漁夫,他收到魚了嗎?
健康18:收到。
生19:他白忙活了壹陣子。
老師:為什麽?
生20:因為他收起了“影子”。
老師:然後他很沮喪!
健康21:沒有,他很開心。
老師:為什麽?漁夫什麽魚都沒釣到也沒關系,因為他已經進入小康生活了。他很快樂,不是嗎?(笑)什麽話能看出他開心?誰有什麽要補充的?
生22(臉微紅):我把烏桕葉的影子像鯡魚壹樣收起來,蘆葦華蓋滿霜。
生23:其實他壹條魚也沒釣到,因為他收起的是“烏桕葉像鯡魚的影子”,他用自己美好的遐想把烏桕葉的影子比作壹條魚,比作無憂無慮的秋天,這也說明他有了好收成。這是壹個美麗的遐想,是壹種快樂心情的表現,也反映了秋天的美麗。
老師:好!這位同學很細心。哪些詞最能體現他的心情開朗、閑適、開朗?
生23:滿負荷,遊戲。
老師:是的,充滿希望,充滿喜悅,充滿收獲和幸福。其實詩歌的閱讀是多維度的,我覺得同學們的解讀方法是對的。不過,我更喜歡後者(笑)。那我們看看,第二季要讀什麽樣的情懷?
生24:這壹段的“投”“收”這兩個字描述的是漁民的捕魚動作,要重讀。
生25:“輕輕”要讀成從容不迫。
生26:《滿載而歸》應該重讀,因為它寫出了收獲的喜悅,也讀出了喜悅的心情。
生27:也要重讀“遊戲”二字,讀出那種輕松、自在、自得的感覺。
老師:學生推薦誰讀?
(盛琦:張喜安)
(張喜安朗讀並鼓掌)
老師:來,我們讀第三節。
生28:我喜歡《牧羊女眼中的秋夢》,裏面體現了女生眼中的秋景,壹定是我心中的壹種喜悅和夢想;尤其是“夢”這個詞,寫出了壹個女孩的內心世界——思念。
生29:我喜歡的是“盛滿夏夜芬芳熱氣的笛孔”。“香、熱”這四個字溫暖而甜蜜,“滿流”則是壹種少女向往的感覺,即將走出來。
生30:羊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
老師:夏天笛聲悠遠。為什麽吹長笛的男孩不見了?誰能猜到女孩的心?可見牧羊女在夢裏想的是牧童,牧羊女想的是牧羊王子!(笑)應該怎麽讀?
生31:《燎闊》和《清漪》要慢慢讀,因為它們描寫的是草田和溪流的特征。
生32:“笛洞滿夏夜香熱”是疑問句,要用升調發音。
生33:“夢”字要重讀,讀出牧羊女的思想。
老師:學生們的品味很高。請欣賞另壹組圖片。
(幻燈片放映,學生觀看)
老師:請準備好讓我們的女同學壹起讀第三段。
(女生壹起讀)
老師:同學們,背誦整首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如剛才學生們精彩的發言,詩人賦予了秋人們思想和行為。她清純活潑,恬靜深遠;她調皮可愛,朦朧迷離。這是壹個多麽明亮、快樂和溫暖的秋天啊!接下來,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和品味來讀全詩。
老師:妳需要音樂嗎?
(勝七:是)
(背景音樂:學生伴著音樂閱讀)
老師(飽含深情):看著妳天真活潑的樣子,我想起了15年前的那個秋天。我像妳這麽大的時候,滿山遍野去摘紅色的楓葉。那壹幕仍留在我的心中。我們的詩人何其芳用他獨特的詩意之心捕捉到了秋天,強烈地觸動了我們心中的愛弦。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和我們壹樣,還是個學生,才20歲!他曾說:“那時候,我整天都夢想著美好溫柔的東西。”同學們,十幾個秋天在不經意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現在,還有秋天的余味嗎?
(幻燈片:音樂開始,展示壹組秋天的圖片,老師用音樂背誦。)
老師(畫外音):秋天,輕輕掀開夏天的珠簾。
乘風而行,載歌載舞。
秋天,淡淡的菊花飄香。
用想象的顏色扭曲樹枝。
秋天,楓葉的思念燃燒得濃濃的。
壹個黃色蝴蝶飛舞的夢
我還是想溜進去
求深秋門
看看有多少生命的足跡。
(同學們完全陶醉了,被它感染了)
老師:要不要試試自己的才華和文筆?敞開心扉,激發文字,寫出四季的美好詩篇。請分組寫詩,準備好了就在黑板上展示。來吧,拿起妳的筆,醞釀妳的情緒,來吧,創作!我們都是妳的讀者,妳是詩人。
(幻燈:音樂播放,屏幕字幕——春夏秋冬/四季是詩/天地間/寫盡了人生的所有味道)
(學生熱情地寫)
老師:來,詩人們,上臺來展示妳們的作品。歡迎第壹位詩人上臺,第二位詩人上臺。
(兩名學生上臺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老師:好了,馮婷和姜偉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作品。妳是最初的詩人。來,看看作品,談談妳的創作。
生34:秋風裊裊/妳在畫著愛的思念/縈繞在我們的笑臉上/妳是沙沙的舞曲/逗弄著妳夢中的珍珠/夕陽/托起我夢中的夕陽/暖暖的/隨著秋千蕩漾/想著秋天/被卷入各種各樣的事情。
健康35:收獲
瓜果累累/葉疊藤密,霜落繽紛園/豐收繁花滿,田映日元/家男持棍迎空對/笑看鼠貍捧果回/今夜秋月滿九輪/慶幸知道明天又是新的壹天。
(學生們興奮、驚訝並鼓掌)
老師:很好,謝謝!下面有同學寫過嗎?來吧,讀給我們聽。
生36:秋風又壹次席卷大地,該走的都走了。我們約定壹起看臘梅燦爛雕零,卻也隨風逝去。仿佛天地間只剩下壹個我。我終究來晚了,時間不等人,妳也不等人。這壹切都像風壹樣無影無蹤,連記憶都模糊了。
生37:夏:立壹槳滿清風/看窗外熾烈的長河/那時候呼嘯而過的海浪/帶我走進十三歲時的寧夏。
(學生鼓掌)
老師:同學們,我看了壹下,還是有很多同學想把自己的詩和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但是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下來後再壹起交流好嗎?今天黑板上的這兩首詩和剛才這兩位同學的詩,同學們,寫得好嗎?(學生齊答:好!)
老師:如果說姜維是苗族走過來的詩人,那麽這三位女詩人就是現代戴望舒和現代舒婷!同學們,詩歌壹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有豐富的意象。毫無疑問,這四位小詩人創作的詩歌非常優美。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裏。讓我們都成為詩歌的知音!妳知道《秋詞》裏有這麽壹句詩嗎?“晴空壹鶴排雲,(師生齊答)給碧霄仙子帶來詩意。”謝謝大家!
第二,評論
《秋》是棠湖中學青年教師劉墉給全校教師上的壹堂公開課。從這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效果來看,教師心中有目標,學生心中有學生,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以說,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具體來說,本課程有以下特點。
1.註重學習氛圍的營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調動。自始至終,學生積極參與到這節課中,並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得益於教師學習氛圍的營造。劉老師借助多媒體,帶領學生從藝術中感受秋天的美,自然地導入文本。另外,劉老師在全班充滿激情的語言,善於煽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總是處於興奮和愉快之中。
2.加強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理解。
朗讀是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習語文最重要的要求。不讀中文,就不可能是中國人。只有加強朗讀,學生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只有在朗讀中走進文本,學生才能與作者進行對話,與自己的心靈進行交流,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劉老師的課,可以說在閱讀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全班多次進行閱讀,師生同讀,並根據教學需要,閱讀方式多種多樣,有自由閱讀、集體閱讀、男女生分頭閱讀;有些人大聲朗讀,有些人默讀。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詩中的情感。朗讀的效果很好地體現在學生的交流、理解和寫作中。
3.體現教學民主,珍惜學生感情。
新課標強調珍惜學生的感受,教師的分析不能代替學生的分析。這個想法被融入了這門課。比如讓學生談談對三段詩句的感受,老師說:“找出詩中最美的詩句、詩句或詞,告訴我們哪裏美。”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劉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重視學生的感受。這裏沒有語言霸權。教師不是思維的主人,但永遠是交流的參與者,永遠是引導者。在這樣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和自由,無所顧忌。所以他們可以就詩歌的幾幅圖展開熱烈的討論,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沒有老師的民主教學,沒有老師對學生感受的重視,這種效果是無法很好體現的。
4.在對話中引導,在引導中提高思維水平。
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其中壹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在動。要讓學生思考,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節課上,劉老師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劉老師在與學生的民主對話中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的交流和理解,劉老師不斷與學生對話,通過對話進壹步調動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導學生的思考深入。比如開頭的閱讀指導:“用嘴背出我的心”,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讀;再比如學生對三段經文的理解。老師不斷和學生交談,適當提問,其實就是思維的引導。正是這種引導,學生對詩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深的感受,思維水平得到了提高。從學生的回答和寫作實踐中可以看出指導的效果。
此外,劉老師在合作學習和鼓勵性評價方面也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從新課標理念的角度反思這門課程,應該進壹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進壹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課堂上,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詩歌的三幅圖,很快就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在這裏,老師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也沒有重視所有學生的真正參與。因為,這個問題,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在極短的時間內思考了三張圖,有了壹定的語言組織?恐怕只能打個問號了。學生的思維有壹些差異。在教學中,給學生壹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2.進壹步處理好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關系。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在實施中應正確有效地運用。本課程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還不夠。老師往往給學生壹個問題和要求(比如讓他們談談詩歌的美,品味壹下詩歌的語言),然後讓他們馬上討論,不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這種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空間的交流,只有好學生的參與,有的學生只能是旁觀者。另壹方面,溝通的深度不夠。所以在合作交流之前,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是合作交流的基礎,而合作交流是思維的碰撞,是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提高和拓展。如果在這門課上處理好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系,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會有更多的學生動起來,效果會更好。
另外,教學中想象力的引導不夠,對詩歌的理解需要想象力的介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通過想象豐富畫面,加深理解。
總之,劉燦先生從新的課程理念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將新的理念融入教學過程。課堂上,教師註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氛圍熱烈。希望劉老師繼續加強教學反思,進壹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