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衰的感覺來自於壹個特殊的時代,壹種特殊的心態。明清易代,天崩地裂。很多仁人誌士放棄功名,立誌反清,上了戰場。他們在抗清失敗後,或退隱鄉間,或埋頭讀書,把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帶到筆下,形成了壹個特殊的詩歌群體——遺民詩歌群體。正是在他們上溯過去的時候,表達了家國興亡的情懷。活躍在杭的西冷詩派是以陳子龍為代表的雲劍學派的壹個分支,是著名的江南遺民群體。毛、張丹、柴紹炳、恩的許多詩歌都充滿了離愁別緒和沈浮情懷。洪聖生於順治二年清軍攻克杭城的戰爭中,受西冷詩派詩風的影響。洪聖在青春裏發芽,又墮落。
順治十六年(1659),洪升15歲時,寫下《錢塘秋感》:“蕭藝南屏獨振,丹霞顯海初姿。幾只老鸛讓她失望,無數女英雄飛回太陽。秋水裏的傷心王子,賽雲裏的孤獨塔鶴公主..”康熙四年(1645),洪升寫了《陸夫人二首21歲》:“這年二十秋,花開轉青,朝以淚蓋空樓。在黃雲,亨泰告急,霜降壹夜死。””也就是陸凡紹的母親陳和丈夫都是明朝崇禎年間的進士,而清朝攻克杭城的時候,陳也是跟著丈夫“墜樓不死,三日不亡”的。洪聖不僅盛贊夫人魯太姥夫人的高風亮節,要把千年之石化為丈夫之誌,還不忘用“洪”的暗語表達自己的權利。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艱辛,洪升的興亡意識越來越強烈。從康熙七年(1648)24歲到康熙二十八年45歲,洪聖被“移國子監”和“歸家”,歷時20余年,經歷了“家變”和“家父被誣告”。洪聖從康熙聖朝壹個對拜郎充滿熱情的貴族公子,變成了壹個“錢塘布衣”。他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艱辛,逐漸積累為對清廷的疏離和對朱明王朝的懷念,這在洪升本期的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興亡情懷日益流露。
《潿洲八雜詩》是洪於康熙七年(1648)升國子監二年後所作,徘徊於恩縣、大名、長垣、滑縣、祁縣等地。如果說《錢塘秋情》中的“興亡感”更多的是少年洪升的文人情懷,《韋州八雜詩》更多的是洪升的仕途。向古都、古戰場致敬,對比甘、李廣等忠臣將領的記憶,用“狂飲壹杯歌”來擺脫“憶興亡”帶來的痛苦和憤怒。甘昆對聖作的贊美中所表達的對康熙聖朝的無限崇敬之情,“主祀聖日,皇族重聖作”與“壹個儒生何等幸運,竟要求聖弓勞”[8]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對比。《潿洲八雜詩》所表達的興亡之情,也是洪升在北京第壹次理想打擊引起的對清廷不滿的反映。
康熙二十年(161),洪升37歲寫的《JD.COM雜感》,壹直被認為是沈浮感最強的作品:“霧藏山前,林開小市,軟沙平月,春水流。遠遠地看著窮人,我感到孤獨,我感到被拋棄了。””“我還是想起了齊榮源。”[9]詩歌既緬懷明朝,又緬懷抵抗外侮的民族英雄戚繼光,隱藏著復興漢朝的思想。家國興亡意識的強烈,不僅與生長在康熙盛世的國子監身份不相稱。在清代文字獄的年代,如此大膽地表現出這樣的不服從,實在不可思議。這也說明洪聖。
總之,盛衰之感是洪升詩歌中的重要主題之壹,無論是“故國荒蕪,朱門墓少客”(《王·》)的滄桑之感,還是“侯不在青門外,五色瓜種何處”(《夏夫婦》), 或在《廣陵往事》和《應》中謳歌英考大叔、樊噲、周亞夫、周瑜、謝安、張勛、韓世忠等英雄,都寄托了洪升深沈的民族哀思和無盡的興亡感,但他的興亡感更多地表達了傳統知識分子的文人情懷和對“高人壹等,厭梁肉,士不飽”(“士不飽”)的關註。
(2)致敬表達感情,說人與人之間的真話。
洪升自幼受陸凡紹、毛、朱之敬等人正統儒家思想的教育,非常重視人際關系和友誼,這成為他詩歌創作的重要內容之壹。
1.家庭詩
孝道、夫妻之愛、兄弟之誼,壹直是傳統家庭詩的三大主題。而在洪升的家庭詩中,這種人情關系最自然的情感表達,是既溫暖又酸楚的。洪生年輕時生活優裕,27歲左右“被家人改變”(因不明原因被迫離家)。從此“我擔心我的父母”。如果說鮑吉吉的《雪中憶母》、《燕京客家人的生日》、《憶母》、《在集寧憶父》、《坐在國保廟》、《憶父》和《隨父流浪》等詩歌表現了流浪遊子對父母的懷念和對溫暖家園生活的眷戀,那麽在英考叔廟,壹個明顯被父母拋棄的孝子卻堅持著孝道。即如“因思朝往事,百事總隨其母丁寧,不早給其衣”(《鮑吉吉記其母大雪》)表現了母愛的細膩、直接、質樸;“晚自巢鶴暮,老鶴繞樹啼”(《坐在國保寺古松下憶父》)傳達了父親深沈、親切、溫暖的愛。“親情的變遷”使洪升家庭詩的內容和情感表達發生了壹些變化。雖然全卷《傷逝草》寫的是因為洪被提拔為孝子,可惜離開了當年的父母,但這種命運是艱難的。心異於木,身不能空。《曉月魯懷》《小人有空母,何處留湯》(《於應考叔廟》)《自問何時才能換到老萊衣》(《於應考叔廟》)
兄弟情是洪升親情詩中深沈而溫暖的壹部分。洪聖有兩個哥哥,長兄尹仲,是洪聖父母所生,弟弟鐘靈,是洪聖同父異母的哥哥所生,還有兩個姐姐,天賦異稟,英年早逝,名字我不知道。在《曉月》和《顏》中,洪升有很多關於兄弟情誼的描寫。如《別了我的兄弟》、《別了尹中弟》、《追憶尹中弟》、《追憶尹中弟與追憶妳的兄弟》、《追憶妳在重陽的兄弟》、《妳在中弟的消息》、《悼念鐘及其媳婦的孫子在冬天》四首詩等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到洪升詩歌的深刻性。也深深感受到了清初下層知識分子生活的無奈和艱辛。邵對夫妻愛情的描寫,是洪聖家庭詩中最絢麗多彩的浪漫篇章。康熙三年(1644)七月壹日洪聖二十歲生日之際,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堂弟黃輝喜結連理,這是洪聖壹生中最喜人的大事。也是當年錢塘文化圈的壹段佳話。不僅鴻聲裏的親朋好友慶祝新人“喜結良緣”“同生共死”,新郎鴻聲也抑制不住狂喜,寫下了《閨中七夕詩四首》:“回首往事,年年秋日渡河愁。從今以後,我將攜手閨中,笑傲雙星。”【10】七夕那天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更直白的表達了嫁給意中人的喜悅。“笑”字溢於言表。與黃輝因愛情而結合的美好婚姻,不僅是洪升人生中浪漫的篇章,也是洪升詩歌創作的不竭源泉。在後來的很多詩裏,無論是“幼幼屬兄弟,日必有樂。”七廓年逾古稀(《小月婁機,寄詩三首》),描寫與黃輝青梅竹馬的甜蜜回憶,或者“我記得遠遠地坐在窗前,晚上想睡覺...每隔壹年有多少本書,妳穿過秋夢了嗎?”(《蕭月婁機,寄內》)傾吐了與愛妻分離的相思之苦,以及“凡見姑娘如雲,誰能動我之念”(《蕭月婁機,遠征迎浪女,寄內》),表現了妻子愛情的堅定與真摯,表現了浪漫才子洪生與妻子的溫馨與美好。
2.友誼詩
洪升壹生交遊廣泛,交際圈中既有達官貴人,也有更多的文人,所以答問和唱曲的作品占作品總數的壹半以上。如果排除“天有曉,澤中天鵝浴清波”(《采花·贈亭·奉禦》)這樣的作品,真正能傳達洪聖真情的交誼詩,很多都是洪聖。
寫給老師們的,比如“給我看看我的老師,風景永遠不會尷尬。赤誠赤誠,以深心探幽處”(《蕭月獻毛夫子》),“惟記北窗高臥者,松蔭斜日彈琵琶”(《蕭月答林平先生惜夏》醉於黃花籬”(《蕭月九劍柴虎臣》)...詩歌不僅表達了洪聖對毛、、張、柴紹炳等老師的愛戴,也傳達了詩人對人生的壹些感悟。
洪升的友情詩內容豐富。洪生的朋友圈最集中在杭州和北京。前者多為同學好友,後者多為步入仕途的學者。洪聖及其部分以名姓回應的詩歌近百首。這些詩大多是真摯的,充滿友情的,比如“好言相勸窮朋友,馬頭拜壹千塊錢……”文章欣賞夜色,忘了疲憊...知己永遠只有壹個,比如妳可以洗盡心事,翻翻仇恨(《典藏與毛雨思》),“五陵明月夜吟,妳卻記窮,壹心交友(《典藏·嘯月樓》),“悼詞無言,欲離。洪聖給他們三人寫了20多首詩,如《與沈琦同行》、《送別沈琦》、《從客梁送沈琦去永嘉》、《送沈琦去管鮑分署》、《送沈琦去日本樓》等。這些詩也是洪聖友情詩中最真摯的部分。從康熙七年(1668)到康熙三十年(1691),洪聖聲名鵲起幾十年,在京城文化圈結交了不少朋友,包括、許、李天福等高官。還有摯友澤鴻、、唐等。這壹時期,洪升寫了大量的詠懷詩。即使有像簡·郜璉《任少戰》、《徐上建安》、《呈獻禦亭》、《尚貞·丁亮相公》這樣討人喜歡的作品,也有很多。可以說,送別先生南歸,獻先生中秋待月,在雨中西崖做湯,送吳希全回李,送先生去等,都是洪升訪京友情詩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從此,我們不僅可以在與朋友的交流中觀察到洪升的童心,還可以了解到洪升在北京期間的主要社會活動及生活狀況。
(3)爬山近水是壹種生活的感覺。
有大量洪升的爬山臨水詩,如《蘇陵九峰》、《盤江到村》、《初登陽臺日出與亭主》、《小渡黃河》、《江上初秋》、《九天登吳與君子》、《登臨山樓》、《遊泰山詩四首》、《黎明見山》、《後江雜詩四首》。如陶淵明、王維等山水詩都成為文人閑適享樂的心情密碼。與傳統的此類詩歌相比,洪升的許多臨水登山作品不僅有《蘇陵九峰》、《盤江到村》、《陽臺初升》、《閑庭法師》等前人作品的幾首,而且有幾首描寫了愉悅、喜悅的心情,反映了意外的嘆息和悲傷。
《江上初秋》是康熙十年(1617)洪升為了躲避“家難”,遊過錢塘江而作。由於“親情的變遷”在洪升的人生創作軌跡中具有轉折性的意義,所以《江上初秋》也是洪升爬山臨水敘述貧困的開始。隨便抽個浪,搭個船。"[11]悲秋壹直是傳統詩歌創作的主題,詩人洪升的妙筆在於他能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將詩人的“悲情”傳達給各種江景。在洪升的筆下,無論是初秋搖“葉”的“西風”,還是“愁”,那句“隨波逐流煙”的灑脫飄逸的表達,也是詩人寄情於浩瀚的大江,以消散內心的憂慮而達到的壹種輕松愉悅的境界。相比於“我醉了就流淚,我愁了就盼強笑”(《小月婁機,九日去巫山,和各種男人打過工》)的直白表達,江上的初秋似乎
《望山樓》、《看小琪山》、《訪小法山山店》、《泰山四首》、《後江四雜詩》、《煙霞塢》都是詩人遊京期間所作,是詩人在京杭之間旅行或閑暇時與朋友遊玩時所作。洪升的妹夫陳旭曾這樣描述洪升在京期間的生活狀況:“我記得長安,他淪陷了。難踏北京的塵土。"[12]窮困潦倒的生活,使詩人很難享受青年時代的閑適(與沈起勝山同遊)。從“徜徉塵中,他轉幽君子”(《燕下塢》),“如何營銷朝子,驚擾之?"
寫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後江行雜詩四首》,可以算是洪升此類詩的典型。壹、“去在明月,歸明月。江還是和昨天壹樣窮,和天涯壹樣窮。人是空的,乞討食物是可恥的。天寒地凍,哀叫破虹。”【65438】然而,與壹般的爬山臨水的作品不同,秋夜月夜的富春江風光未能成為詩人歌頌的對象,煙靄靜謐的秋江詩人只當它是昨天的事,“天涯淪落人”,“依人,乞食是英雄”。似乎淤塞了詩人內心的意外嘆息,才是詩心與詩的核心。在這種“冷若冰霜的氣氛”中,哀怨的哭聲伴隨著詩人深沈的嘆息,使這首哀歌更加悲壯。洪升的詩非常重視意境的營造,但與《曉月婁機》中的初秋江畔詩相比,由於淤積詩人心中的失意情懷往往是爬山臨水迸發出來的,所以被收入《花間集》。
至於洪聖詩歌的藝術特色,金鯤曾在《無雜記與詩話》(卷七)中總結:“西河(毛奇齡)品評五言律,形似唐代,神韻與韻味,格調與意味,典雅,而唐代對此壹無所知(手稿缺兩個字)。那些還在看老玉的,不是用它的魅力反駁它,而是用它。”著名詞人朱融也說洪聖的詩“其鼻祖是春流,驟者是山,幽者春蘭也燦爛,其音節平和,石宣八音奏。如果鉤繩規則,偵察兵是遠遠的,刁鬥是嚴格的”。雖然前者是洪聖晚年的密友,
(壹)宗法制興盛於唐代,並獲得了它的魅力。
清初杭州地方詩歌以西冷詩派為主。這是以陳子龍為核心的雲劍詩派的壹個分支,其詩學主張以唐風為主導。洪升在向西冷詩派著名詩人學習和交往的過程中,自然深受其影響。在唐代著名詩人中,洪升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無論是杜甫的詩沈郁失意,還是李白的詩清雅俊朗。岑參的詩在洪升的詩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但也有自己獨特的氣質魅力。朱融《集序》:“我思居少陵,又忍不住要少陵在其定力中說壹句話。他的古詩是高岑的,我卻忍不住要請高岑說壹句。”他擅長做詞已經20年了。”(《江上詩》卷七十壹)李天福《容齋詩壹千首,寄鴻運思家》雲:“此子態度奇妙,未曾有過開寶神韻...杜門優雅而傲慢。過去的隱城是誰?“這些評論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們對洪聖詩歌成就和盛唐詩歌起源的肯定。
洪升的詩歌中,既有李白飄逸豪放的作品,也有表現人生苦難的作品,體現了杜甫“沈郁頓挫”風格的現實關懷。如《初登陽臺看日出·亭主》描寫日出景象:“來如飛鸛,動如烈焰宮,照如青天。”漁船搖晃著進入雲層。"[14]詩人從色、形、勢等方面描寫日出的奇景,境界開闊絢爛,其壯麗不亞於李白的天目山夢裏登高。《小杜楊紫茳》中有壹句“看不到山川之奇,誰知天下之大”,洪升的朋友盧慈雲評價說是“耳目壹新,頭腦敏捷。”[15]其他的作品,如《劍歌》、《兩野詩》、《孤山》、《華陽篇》、《與沈其生出山遊》等,都是詩人的作品,他們的飛天詩在唐代相當繁榮。比如韋州八雜詩,壹宿壹夜讀的感覺。風格上,也頗似杜甫的憂郁蒼涼。袁枚《隨園詩話》(卷壹)評洪聖《送詹人從高江村宮入京》詩,五行百韻,沈郁寫實。“正是對洪聖詩風的評價,壹針見血。
(二)註重句子精煉,詩意和諧
朱融評價洪聖的詩“捏心腎,刻人言”,指的是他的詩在背誦和提煉句子方面的努力。而“其鼻祖為壹泉,峰巒突出,而幽者春蘭也燦爛,其音節平和,石宣八音奏。若鉤繩有規,則斥候遠而嚴”(朱榮的)20歲寫《詩韻·詩話》(六卷)。縱觀洪升所有的詩歌,格律詩在洪升所有的詩歌中占據了最大的篇幅。邊界藏書400冊,占280多本。洪聖的朋友特別推崇洪聖的五言詩格律,胡惠恩稱贊他是“五言清真對手”(“清分”五字可爭創作權)。這種對洪升詩歌境界轉換的推崇,自然與洪升的學識修養和謹慎的創作態度有關。詩韻和諧是洪升詩歌創作的天然追求,也是他苦心背句的原因之壹。洪升詩歌中有很多刻意背誦句子的例子,如《小月婁機》收錄的《七夕閨中四首》,第三首是《》。雙星是用來離別的,後來收錄到五子棋的集子裏,副標題是《新婚之時》,但短短四句話就有兩處變化。《連珠集》第壹句改為“心有靈犀”,第三句寫成“閨中”。
再如《送別吳希全歸李》(之三):“隱居何處?門對著中條山。流水四時藍,白雲時盡閑。樵夫歌已去,鶴歸心似箭。是終身之事,歸之以久退。”武文,字,號西泉,與王世貞,弘聖之師,同為弘聖旅。句子的語氣也是精心安排的:“流水——四季——藍花、白雲——雕零——閑適。木刻歌——踏花——去,鶴——望松——歸”,與陰平相呼應,聲音忽高忽低,在抑揚頓挫間有回旋的節奏,表達詩人的送別。然而,就表達而言,後者自然流露出詩人與武文之間親切真摯的友誼。全詩工整凝練,也充分體現了洪聖超凡脫俗的煉句功力。還有“興隨流水遠,心隨野鶴閑。綠島寂寞,白雲歸”(《湖上山》);“夜聽千林雨,望千江流,穿雲奔山”(《雨後看泉》)等等,用不同的音韻變化表達詩人不同的情感,用詞精煉工整,接近詩意,都充分體現了洪升詩歌講究句子精煉、詩情和諧的特點。李天福曾感嘆:“武陵鴻聲好文藝...我必須對閱讀感到非常驚訝。金鯤引用了毛啟齡對洪聖詩歌的評價“壹個還看重舊玉的人”。洪升詩歌質樸、優美、音節和諧的藝術造詣,是他刻苦鉆研、刻苦訓練的結果。
(3)語言淺薄真實,感情深厚。
“言簡意賅”“深情款款”是王緝思先生在為劉輝的《洪聖記》[16]作序時,對洪聖的親友詩和《回首往事》的評語。然而,縱觀洪升的全部詩歌,不僅上述兩類詩歌在洪升的全部詩歌中占據了巨大的篇幅,幾乎占了總數的三分之二。
《真情實感》是洪升代表作《長生殿》的經典,也是洪升詩歌的精髓。在洪升眾多的親情詩和友情詩中,洪升作為孝子、兄長、丈夫、朋友,處處都有他的真情流露。比如燕京招待所的生辰孕母,送父(六首),送尹中弟,送妳哥哥成功的消息,送內線,送沈琦的聲音通過的分錢處,送吳察夫的《送別北方》,送先生休假南下等等,等等,但數量都不夠。“打聽長輩,或恐在桑麻得病”(《雨沙》),對遭受冰雹的長輩的牽掛之情躍然紙上;“催家人老了道歉,忍他們窮”(《望家雨》)“中澤有多難過?”(故裏)這種對“可憐的李”的熾熱熱愛,有時是以為民請命的形式出現的。這些詩句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杜甫的詩,“憂李淵”的真情自然溢於錢塘布依詩中。簡而言之,樸素的詩風、敘事化、口語化的表達形式和“真情實感總是固若金湯”的內驅力已經形成。
如果說表面的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洪升詩歌的情感和語言特點,那麽深刻的感受則顯示了洪升詩歌在抒情議論方面的造詣。由於長期的“家庭困難”和命運的反復打擊,詩人心中積聚的怒火常常在洪升的詩中揮之不去。是否是懷古佳作,如果廣陵懷古、迎考叔廟、舞陽後祠、揚帆江寧、張隨陽墓、黃天蕩、於波廟更多表達的是國家興亡之感,鄧寶恩寺塔懷古、釣魚臺、義門更註重的是悲嘆生死。然而,彌漫在詩歌中的悲傷和憤怒是壹致的。如《多經樓》通過危樓倚碧雲的多景樓,感嘆“興亡恨今朝,飲酒問漁樵”的蒼涼悲涼,《易門》感嘆沒有描寫“四野風塵,天昏地暗”的古易門相助,不能報國,洪升的詩在詩意意境的構建和情感的渲染上也是可圈可點。“多觀樓”以“壹江限南北,兩點辨金蕉,亭臺留雲,天遠滄海”的說法,勾勒出歷史感深刻的天地之遙遠,江河之浩瀚。《易門》以“四野風沙起,白日無邊色暗淡”為基調,詩意蒼涼。它以“棄饑聚暗,渴馳空壕”來描寫蒼涼散亂的古易門,極力渲染主人公迷失方向的悲涼,讓人感觸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