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永別了:禁喪》和《太陽照常升起》塑造了什麽?

《永別了:禁喪》和《太陽照常升起》塑造了什麽?

玄學派詩歌作為壹種文學思潮,流行於17世紀,但這個術語最早是由英國詩人德萊頓在1693年提出的。那時候是貶義的。他認為以多恩為代表的壹些詩人“擅長玄學”...情詩應該是感傷的,他卻用精妙的哲學思維迷惑了女人的心靈“1。17世紀的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進壹步評論說,17世紀“出現了壹批可以稱之為玄學派詩人的作家”,這讓這個詞廣為流傳。20世紀的大師艾略特等人(寫過著名論文《玄學派詩人》)對這壹詩歌流派贊不絕口。艾略特認為,自多恩以來,英國詩歌壹直在走下坡路,多恩的詩歌智慧和激情融為壹體,是壹種復合智慧。三

為了更好地欣賞《告別:我的哀悼》,我們應該了解壹下英國玄學派詩歌的主要代表約翰·多恩的創作以及這首詩的背景。多恩出生於富裕家庭,早年受天主教教育,並入牛津大學。他經歷了人生的波折。青年時代,個性狂放,生活放蕩,野心勃勃。在我成為壹位宮廷大臣的秘書後,我又回到了16歲?有壹年,他和大臣夫人的侄女逃了婚,被關進了監獄。獲釋後,生活潦倒。但他還是不肯放棄仕途,最後只好在教會裏尋找出路。根據他敬仰的國王詹姆斯壹世的遺囑,他於1615年皈依國教並成為壹名牧師。最後,他被任命為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學院的院長,直到去世。加入宗教後,他的生活和創作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曾經過著放蕩的生活,出入劇院和妓院,追求享受,尋求冒險。後期,他哀嘆“浪費在過去的嘆息和眼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熾熱的愛轉化為“神聖的”宗教事業。因此,他早期的主要創作成就是愛情詩和諷刺詩,後期的主要成就是宗教詩和布道。正如他自己宣稱的:“我年輕時的情婦是詩歌,我年老時的妻子是神學。”

再會:我的哀悼屬於多恩早期的詩。這首詩是他在1611年和羅伯特·特魯利爵士壹起去巴黎時,在離開前送給他所愛的女人的。根據以薩克·沃爾頓寫的傳記,這首詩送給了他的妻子安妮·多恩(她懷了第十個孩子,仍然產下死胎)。

和他早期的壹些愛情詩壹樣,玄學的技巧在《離別:我的哀悼》這首詩中尤為突出。這首詩不僅是多恩早期的著名作品,也是英國玄學派詩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壹。在這首詩中,多恩主要描述了愛情的發現和愛情的占有。這首詩所強調的(或者說詩的主題)是贊美男女戀人之間被凈化的感情,認為他們之間的分離並不重要,甚至是不可能的。

這壹派詩歌最大的特點是“機智”(wit),即能在差異中見同,把莊與和合起來的智慧。在詩歌中,議論多於抒情,還有明顯不相關的觀念、思想、意象、典故等。往往被結合起來形成“雙重思維”。這種深層次的思維活動融入了強烈的情感(對愛情的激情和宗教的激情),從而使感情哲學化,思想感性化。

全詩共分九節36行。這首詩的第壹節采用了玄學的比喻,給人以強烈的感性意象。這壹段的基調是平靜而緩慢的,整個場景完全是為了襯托五行中的融字。詩人告訴他的愛人,離別時不需要表現出誇張的悲傷,只需要靜靜地融化。他用死亡的比喻來說明,即使是死亡也是極其微妙和不易察覺的,聚集在附近的人也說不清最後壹口氣什麽時候會離開。乍壹看,把真戀人的離別比作死亡真的很悲哀,不符合詩人的本意。然而,正是在這方面,玄學大師體現了他的“古怪才能”,使“離別”的形象幾乎難以察覺,使死亡成為精神意義上回歸寧靜和圓滿的“融化”。為了烘托這種“融化”,在原詩中,詩人在這壹段使用了“S”音和頭韻的重復,使人有竊竊私語和微弱呼吸的感覺,產生了“融化”的音響效果。

在第二節中,多恩表現出他喜歡創造新詞,以突出分離的廣闊性、獨特性和獨特性。在文字的使用上,多恩喜歡用帶有自然意象的文字來表達新的思想,甚至熱衷於用自然意象創造新的文字。他把"眼淚"和"洪濤"組合成壹個新詞"眼淚-洪水",把"嘆息"和"風暴"組合成壹個新詞"嘆息-風暴",以及互保等。,所有這壹切使這首詩生動,同時“人體”。78、78行中的“俗人”二字與“褻瀆”並用,比他們的愛情還要神聖,與常人不同。

在詩的第三節,比較了地面上壹個很小但有害的運動——“地球的運動”和太空中壹個更大但無害的運動——“天體的振動”。根據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說法,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體有九條軌道。“暴恐”等天體運動是指第九或第八天運行的變化,被認為是無害的。詩人在這裏強調的是,他們的差異與常人不同。他把離別比作巨大天體的偏離,神秘而重大,卻又無比神聖,這不是壹般人能教的。

4月4日和5月5日的詩歌仍然以宏大的宇宙天體為隱喻,強調“神聖的愛”和“世俗的愛”的區別。第四節中的“亞世俗”壹詞,表面上的意思是“月下”。因為在天體的九個圓中,離地球最近的圓是月球軌道,也就是第壹重天。這首詩表現了月下普通人的愛情是由感官構成的,而多恩歌頌的是精神上的聖潔的愛情,這是常人無法理解的。第五節進壹步強調他們所擁有的愛不同於常人的愛,它不是由感官構成的。他們的聖愛精煉到精細的程度,毫無感觀(眼、唇、手)。

從第六節可以看出,這壹派詩人典型地采用了兩種藝術手段,即奇特的隱喻和悖論,以達到哲學情懷和感性思想的效果。

隱喻是文藝復興和玄學派詩歌中常見的技巧,也廣泛應用於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詩人如艾略特的創作中。它擅長機智,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性質,賦予平凡的形象以神奇的意義。比如多恩的告別詞結尾:我的哀悼,普通圓規的形象被賦予了多重含義。普通圓規的兩腳,相互牽連,久而必合的關系,很好的比喻了詩人離開妻子時的復雜心理。悖論是指表面上自相矛盾,但實質上包含真知灼見的說法。

在第六節中,奇怪的比喻是金子的延伸。詩人把愛情比作黃金,黃金不像其他金屬,在分離的過程中不會斷裂,只會延伸。同時,這種金色的愛情是空靈的,不是世俗的。

最後三節引出了壹個新的、眾所周知的形而上學隱喻:用圓規的兩腳來比較分離過程中的男女。這最後三節實際上分為三層意思。第壹次說明指南針的兩腳是相互關聯的,說明真正的分離其實是不可能的。其次,認為兩腳會長時間合在壹起,以示分開只是暫時的;最後壹個寓意是詩中最重要的“圓論”。在詩人看來,圓是完美的象征。在用圓規畫圓的過程中,它的起點就是終點。詩人認為,只要把指南針牢牢固定,另壹只腳就能畫出壹個完美的圓。在這裏,定足象征著女性的堅定,而這種堅定賦予了詩人完成圓的力量。這種形而上的比喻,把詩人對待妻子的復雜的心理體驗和充滿關心、擔憂、規勸的情感表現得十分生動。

同時,結尾的“圓規畫圓”意象和開頭的“天運”意象,雖然在對象形式上是兩個極端,但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揭示了戀人分離的本質,而且“圓滿的圓”和“天運”自始至終是壹致的,突出了玄學的詩歌技巧,指的是詩人對完美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人生歷程的期待。